一、填空题
1.____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2.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____、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与比例构成。
3.____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4.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________程度。
5.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6.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7._____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
1、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2、()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3、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4、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5、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6、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7、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9、杜威所讲的对文化的简化、净化、平衡作用,就是教育对文化()。
A、传递功能
B、传播功能
C、交流功能
D、选择功能
10、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11、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说明了教育()。
A、生产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历史传承性
12、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
这说明了()。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13、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
1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
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
15、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16、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这说明教育具有()。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17、“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18、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
这说明()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平衡性
三、判断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
3.只有进入现代社会,教育才具有文化功能。
()
4.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
5.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2.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3.为什么教育不能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起决定的作用?
4.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五、材料分析题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
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
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生产力水平
2.基础教育
3.政治经济制度
4.需求
5.政治经济制度
6.生产力水平
7.学校教育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B
5.C
6.B
7.D
8.C
9.D 10.D 11.D 12.B 13.C 14.A 15.B 16.C 17.C 18.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途径(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2.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答:(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2)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
(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3.为什么教育不能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起决定的作用?
答:首先,教育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它只能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规定的轨迹上发挥作用,不可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所以,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之前,试图从教育人手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教育救国论”是行不通的。
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进程,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它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答:(1)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5)教育的文化分层功能。
五、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发展方向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晏阳初等仁人志士的“教育救国论”,出于良好的愿望,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
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