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

和硕一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试卷)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A、钟嵘对陶渊明B、苏轼对王维C、欧阳修对李白D、王国维对苏轼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A、孟郊、李白B、贺知章、杜甫C、贾岛、杜甫D、孟郊、陆游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4、下列叙述正确的两项是(3分)()A、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其代表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羊脂球》等等。

B、《家》: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

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C、《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D、《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这虽然是一个四、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第10—11题。

(12分)长安秋望(唐)赵嘏水村闲望(宋)俞紫芝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解】两首诗均为七言律诗,赵嘏的诗为宦游长安时所作,而俞紫芝的诗为仕宦失意后隐逸扬州时所作。

翡翠:翠鸟。

11、两诗均按“望”字组织题材,景中寓情。

赵嘏诗紧扣“秋”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拂晓图:云雾飘游,残星寥落,归雁横天,长笛悠怨,红莲凋谢,显出一派凄迷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孤寂伤感的愁思。

而俞紫芝的诗。

12、两诗分别以议论和感叹的笔触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情怀,点明诗歌主旨。

赵嘏诗中“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是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借典故抒写了诗人思念故园、毅然归隐的心情。

俞紫芝诗中。

五、课内外文言语段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

(16分)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13.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么态度?(6分)方法:态度: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先的句子。

(10分)(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译文:(2)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9分)晋王还晋阳。

王连岁出征,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承业劝课农桑,畜积金谷,收市兵马,征租行法不宽贵戚,由是军城肃清,馈饷不乏。

王或时须钱蒱博及给赐伶人,而承业靳之,钱不可得。

王乃置酒钱库,令其子继岌为承业舞,承业以宝带及币马赠之。

王指钱积呼继岌小名谓承业曰:“和哥乏钱,七哥宜以钱一积与之,带马未为厚也。

”承业曰:“郎君缠头皆出承业俸禄,此钱,大王所以养战士也,承业不敢以公物为私礼。

”王不悦,凭酒以语侵之,承业怒曰:“仆老敕使耳!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所以佐王成霸业也,不然,王自取用之,何问仆为!不过财尽民散,一无所成耳。

”王怒,顾李绍荣索剑,承业起,挽王衣泣曰:“仆受先王顾托之命,誓为国家诛汴贼,若以惜库物死于王手,仆下见先王无愧矣。

今日就王请死!”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退,承业奋拳殴宝踣地,骂曰:“阎宝,硃温之党,受晋大恩,曾不尽忠为报,顾欲以谄媚自容邪!”曹太夫人闻之,遽令召王,王惶恐叩头,谢承业曰:“吾以酒失忤七哥,必且得罪于太夫人,七哥为吾痛饮以分其过。

”王连饮四卮,承业竟不肯饮。

王入宫,太夫人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特进,适已笞之矣。

”明日,太夫人与王俱至承业第谢之。

未几,承制授承业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燕国公。

承业固辞不受,但称唐官以至终身。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纪五》)1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委:委:委托、交付B.承业劝课.农桑,蓄积金谷曲课:赋敛C.王不悦,凭.酒以语侵之凭:依仗D.承业奋拳殴宝踣.地踣:向前倒地16.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③王怒,顾.李绍荣索剑②不过财尽民散,一.无所成耳④仆受先王顾.托之命A.两个“一”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B.两个“一”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C.两个“一”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D.两个“一”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17.下列对文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承业劝课农桑,蓄积金谷,收市兵马,广征租税,以应军需.晋王索要也不给,认为惜此库钱,非为子孙计,所以佐王成霸业也。

B.张承业以为自己受先王顾托之命,誓为国家诛汴贼,若以惜库物死于王,则愧见先王于地下,有负先王托孤之重。

C.张承业为国聚财,未得奖赏,心中不平。

所以晋王敬酒他不喝,授官也不要,但称唐官以终。

D.张承业先王顾托之命,所以逆晋王,殴阎宝,理直气壮。

但因自己不过一老敕使耳,不免有悲愤之情。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1)郎君缠头皆出承业俸禄,此钱,大王所以养战士也。

译文:(2)吾以酒失忤七哥,必且得罪于太夫人,七哥为吾痛饮以分其过。

译文:六、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麦天雷抒雁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

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说到杏黄色,那些藏在叶底的青绿色酸杳,也比着劲,从绿叶上露出些艳红和淡黄的脸庞来。

一整夜一整夜,“算黄算割”的鸟唱,吵扰着农人的甜梦,让人弄不清是梦是醒。

麦天,真的要到了。

关中人把收麦的日子叫麦天。

麦天,是农人的苦日子,却也是大节日。

许多年许多代以前,有一位叫白居易的诗人,有一天便是站在关中大地这金黄的麦田边,看着农人挥镰割麦,写下一些诗句:“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

这首《观刈麦》的诗被叫做悯农诗。

看着农人忙碌辛苦的劳作,想着他们艰难的日月,诗人难免不生出些感慨。

这诗句于是便和麦子一同在田地里生根,一代一代生长着,收割着,被吟唱着。

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开始,农家的节日也就开始了。

和着端午节的临近,路上走亲戚的人也便多了起来。

“麦梢黄,女看娘”。

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

出嫁的女儿,每每这时候,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要走走娘家。

走亲戚不能空手,胳膊上挎着篮子,拎着袋子,提着盒子,装的无非是些鲜果吃食之类。

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了头,就有说不完的话。

说思念,叙家常,夸丈夫,聊弦子;自然也少不了说些打工挣钱的难处,孩子上学的忧心,新农村建设的信息。

到丁饭时,女儿又随娘入厨,像先前末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顺父母。

女去看娘,男人守在家畦麦收前的杂事。

搭镰前最后一集是“畦农会”,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凄凑热闹,急锣紧鼓要唱《喜开镰》。

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镰刀扫把,筛子簸箕,应有尽有。

树荫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

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费镰费胳膊,吃苦的日子到了。

脸上却是掩不住心里的喜悦。

先前,从甘肃上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

一路上,蚂蚁般从西往东赶,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向西割过来,叫赶麦场。

那种人头攒动,此呼彼应,熙熙攘攮,煞是热闹,构成关中麦天一最。

如今,麦客们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丁麦田,就如机船下丁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敞发着湿润的草香。

收麦的时问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此刻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把哗哗装满麦粒的粮袋运回家就是。

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项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

早晨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

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

心疼丈夫,这些天,妻子得把饭食做可口,得上“硬料”。

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

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犁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

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

改目,又变丁花样,割一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

再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酸汤一并倒丁进去,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丁,落汗下火。

看那碗里,汪汪地飘着葱花、辣油,面前放一头园子里新拔出的嫩蒜,紫紫的皮包着白胖胖的身子,再有几条顶花带刺的黄瓜,你就吃吧!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算黄算割”,鸟还在彻夜地叫。

老人们说,那鸟是人变的。

说是从前,有个农人总以为麦子全黄了熟了再割,结果,一场暴雨,麦子全泡在田里了,颗丰立无收。

气死丁的农人,变成丁鸟,一到麦天,就白天彻夜地叫,提醒农人麦子一边黄,就得一边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