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必修一第1、2章复习课》教学设计(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生物必修一第1、2章复习课》教学设计(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必修一第1、2章复习课》教学设计(分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结构流程学习评价设计课前检测【主要内容】课前预习诊断资料下发给学生。

将所要复习的考点以填空的形式完成,然后上传到12xue 平台。

教师进行线上批改、点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备注:预习作业考点总结(在练习里面):完成后拍照上传到12学平台【评价反馈】1.通过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线上批改,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于开学这段时间对该部分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

课堂授课前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评价。

2.通过提问,掌握学生对本部分课程的初步认知情况。

课堂练测:【主要内容】考点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A. 心肌细胞B. 草履虫C. 病毒D. 卵细胞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 池塘中的一群鱼B. 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C. 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D.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3、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对应的层次是:池塘中的一条鲤鱼、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池塘中的所有衣藻、池塘A.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B. 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C. 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 细胞、群落、种群、生态系统考点2: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家研究、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C. 英国科学家虎克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2、下列有关细胞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B. 细胞学说揭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C. 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D.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3、下列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A.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B.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C. 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D. 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考点3:显微镜的使用1、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象在视野左上角,想看到物象在视野中央,如何移动装片?A. 向左上角移B. 向右上角移C. 不移动D. 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2、.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B. 观察乙、丙图像时,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分别是⑥⑤C.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然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D.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操作顺序为:转动转换器→移动装片→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3、下图1、图2是利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观察某种细胞时看到的图像。

据图分析,若不换目镜,由图1切换到图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不调光,则图1的视野比图2亮B. 若不调焦,则图1的物镜离玻片的距离比图2远C. 若图1的物镜是10×的,则图2的物镜应为40×的D. 若移动装片,视野中的细胞向左移,则实际上装片也向左移考点4:几大物质的鉴定(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淀粉、DNA与RNA)参照同步训练P136的第6、8、9题考点5: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1、HIV、发菜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 细胞壁B. 细胞质C. 细胞膜D. 遗传物质2、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B. 细胞的多样性即不同细胞的结构完全不同C. 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病毒和真菌都属于原核生物D. 人体的血小板、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这两种细胞属于原核细胞3、关于下列a、b、c、d四种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和d不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 a和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 a、b、c、d都能独立繁殖和代谢D. a属于原核生物,b、c属于真核生物,d属于病毒4、下列各组生物中都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A. 青霉菌、蓝藻B. 酵母菌、肺炎双球菌C. 乳酸菌、霍乱弧菌D. 大肠杆菌、噬菌体5、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艾滋病病毒和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 病毒可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C.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D. 病毒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增殖6、如图为几种常见的生物,请认真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几种生物在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上的共同点是既是_________________层次又是__________________层次。

(2)图中d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它与上图其它的生物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生物具有共同的细胞结构,这说明细胞具有________性,但各个细胞的结构、成分和功能又各不相同,这说明细胞具有________性。

考点6:蛋白质(重点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构成生物体氨基酸的判定、肽链中的有关计算、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1、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②④2、下列多肽在人消化道中水解时,不可能产生的氨基酸是()A. B. C. D.3、已知某氨基酸的R基为-C2H4ON,则其分子式为()A. C4H8O3N2B. C4H7O3N2C. C4H8O3ND. C4H8O2N24、下图是细胞中常见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甲乙丙A. 乙分子的R基为—HB. 化合物丙叫做二肽C. 化合物丙中含有一个游离羧基D. 水中的氢来自乙的氨基5、现有10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1020个,羧基有1050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4条多肽链中共有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是()A. 999、1016、1046B. 996、1、1C. 996、24、54D. 996、1016、1046考点7:核酸如图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图乙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可用图中字母__b____表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③_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

(2)图甲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_葡萄糖_____连接通过脱水苏荷方式而成的大分子,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的是______。

属于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的是______。

【评价反馈】1.对于选择题学生直接在平板上或限时作答,直接显示答案的正确率,或随机点名或随机抢答,然后对错误率高的进行点评、答疑或让小组讨论后再让做错的同学解答,当堂解决问题,这也是12xue平台最大的用途之一。

对于填空题,让学生做完后拍照上传,教师当堂展示学生答案,发现问题就及时反馈。

这样就可以清晰的把空教学。

2.通过高考仿真题或真题呈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评测【主要内容】【拓展变式】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等。

(说明:活鸡胚的培养方法不做要求。

)(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注射的物质看,该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实验结果的检测看,该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反馈】通过学生对其他同学的错误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该题对于学生具有极大的挑战,是一道高考的探究题。

对于素质班而言,提前训练,会有益处。

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导入1.通过对部分考点的回顾让学生对章节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学会分析与归纳2.对学生作业的点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再课堂上加以注意,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复习设计意图复习课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有的放矢,迎接即将到来的中段考。

通过对每个考点的归纳、习题化以突破重点和难点,然后学生再段靠中取得好成绩,为其高中生涯树立信心。

学与教的活动考点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通过三道单选题让学生快速过关,这是识记内容。

设计意图第1小组作答。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每个考点分别让不同的小组完成。

根据完成情况给于加分,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相互竞争,形成氛围从而完成基础知识。

考点2: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第2小组作答。

现让同学简单的说处细胞学说的内容,注意其中的所属范围。

再让学生讲出其意义,然后刷题。

设计意图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由多位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科学结论来之不易,是前人辛勤劳动的付出,从中学到这些其中的科学精神。

细胞学说的意义具有全人类性的,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定律之一,它的地位和作用影响着整个自然科学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这些伟人发自内心的敬佩,从而激发起孩子们对未来科学的探索欲望,进而达到了科学素养的教育。

考点3:显微镜的使用第3小组完成。

1、首先让其中的一位学生对照显微镜的图形复习一下其结构、原理、使用方法。

2、让第二个同学对平板上的几道与显微镜相关题目进行作答设计意图1.显微镜是生物学中一种常见工具。

掌握其原理及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是基本素养,必须要掌握的。

2.通过习题的形式完成,加深记忆和应用。

有利于孩子们的动手应用能力考点4:几大物质的鉴定(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淀粉、DNA与RNA)第4小组完成。

分别简述几大物质鉴定的内容、注意事项,然后完成同步训练P136的第6、9题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1.这部分是识记内容,难度不大。

小组同学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让大家重温旧知。

并复习原先做过的题目,复习巩固。

2.教学中发现,重点是让学生注意到以下几点:斐林试剂使用中做到现配现用、混合使用、隔水加热,颜色变化;脂肪鉴定使用的两种试剂出现的不同颜色反应,以及必须用到显微镜观察;蛋白质鉴定的颜色反应;双缩脲与斐林试剂的异同;DNA、RNA实验中盐酸、酒精的作用等,并完成习题,学生完全可以掌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