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1.选题依据自80 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研究并推广了一种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作业成本法( Activity Based cost ingsystem)简称ABC 法。
它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进行计算产品成本的科学方法。
它的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费作业,作业消费间接成本,生产导致作业发生, 作业导致间接成本发生, 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中介。
ABC法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成本控制与成本计算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作业成本会计,就是要力求消灭非增值作业的一种系统管理活动。
它所关注的是怎样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便能在企业决策、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并且对其应用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
而在国内作业成本法在学术上的研究虽然涉及面很广,但是缺乏系统性,研究的深度不够,缺乏实证研究。
故在此探讨此课题。
2.意义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
但是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船舶工业上的意义是十分显著的。
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正处于百年不遇的战略机遇期, 并有望成为世界船舶制造业的中心。
我国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要提高我国造船的国际竞争能力, 控制造船成本是关键。
当前, 我国针对单方面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较多, 据统计企业采用目标成本法占51. 4% ,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很少, 仅占4. 2%。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深入浅出的讲解作业成本法在实践应用当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并且辅以船厂的案例。
结合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分析其在造船业中实施的可行性。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计划项目“造船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指出,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集成的可行性, 给出基于作业成本的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控制模型。
从实践上进一步印证本文的观点,以期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在引进作业成本法时有一个借鉴作用。
以便进一步提升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提高我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有关作业成本法(ABC)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翻译国外相关ABC研究的理论成果,介绍和解释ABC的相关概念、原理、发法和程序,这一阶段重点关注作业成本法的理解和引入,应用也限制在成本计算领域,而没有考虑到基于ABC的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决策等方面。
第二,在深入了解ABC的相关概念、原理、方法和程序的基础上,逐渐转向利用ABC理论去阐释成本控制、成本分析、预算管理等概念,ABC已经有单纯的成本计算扩展到了作业成本管理(ABCM: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但ABC 应用于企业的实际案例研究很少,这一阶段对ABC的研究仍然是局限在成本管理这一范围内,没有涉及利用ABC这一工具区支持企业的决策。
第三,在ABC及ABCM原理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开始进行研究,包括对国内企业使用ABC的条件的论证以及基于ABC信息的企业预算管理、产品盈利性分析等。
一些企业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同时,一些学者和专家就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李补喜,山西大学,副教授。
他在2007年8月《作业成本计算中成本动因合并理论研究》文章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的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做了大量的探讨。
但在实践中,对作业成本法应用开展的较少,这样就制约了作业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在我国的发展。
李从东,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管理学博士。
他在《基于广义工作中心的作业成本法及应用》一文中阐述了成本会计经历的变化, 详细地分析了当前新经济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等因素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并就成本会计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搞好成本会计工作提出了相应对策。
田志学,副教授。
他在《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集成的成本管理体系结构建立》中指出作业成本法兴起于20世纪 80年代,自其进入我国以来,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都积极应用,多数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我国会计界也非常关注对 ABC的研究,随着对ABC的实践与深入研究, ABC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有关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从理论到事务,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强调产品的成本计算,首次确认了在一个企业中有多种成本动因,并把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和管理作为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手段。
通过不断改进,消除不增加价格的成本动因以及不增加价值的作业。
在此阶段,还没有将企业内外的各成本动因联系起来,工作的重点是资源的最优利用,而不是成本形成的全过程。
因而产品成本信息还不能满足企业长期决策的需要。
第二,既重视产品成本,又分析成本形成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确定产品成本,而第二阶段是先确定成本形成的工序,再将作业和工序加以联系,使作业适应工序。
但此阶段只是局限于内部作业及其成本动因分析,而未深入到外部作业及其成本动因的分析。
第三,该阶段的中心目标是整个企业,而不是某个作业或特定的工序,在这个阶段,重点在于分析考虑整个作业链及如何利用辅助作业来取得竞争优势,通过价值链分析,把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作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库柏R,卡普兰R,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指出作业成本法运用在船舶制造业中是十分可行的,并且前景很好。
保罗 A Dierks,加里Cokins,在《CAM-I glossary of activity-based management》一文中指出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系统。
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提供的是一种动态信息。
在此基础上,阐述和分析了作业成本会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的现状,从而进一步说明作业成本会计应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概述1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现状2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对比(二)案例分析及应用(三)结论四、本课题研究方案:1、明确研究方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综合;2、做好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信息的工作,进行分析比较,并加以论证;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探索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利与弊,结合相关资料与信息,通过案例分析探究出相应对策;4、多与指导老师交流,不断修正和改进,使论文符合要求。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1.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于结合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分析其在造船业中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探讨,熟悉作业成本法的流程;结合理论与实务,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对现行的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做出全面分析,并结合自身所学及自身规划,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2.主要特色本课题的最重要特色在于,理论与实际很密切的结合,本课题结合自身志向,结合自身毕业规划,结合社会需求与号召,目的更主要在于服务未来。
3.工作进度(1)2010年6月25日-2010年10月18日我开始进行论文准备、选题,查阅文献,为选题做好一定的准备。
(2)2010年10月19日-2010年11月15日学校对我们进行了动员,我们也确定了自己的论文指导老师,制定了工作计划。
(3)2010年11月16日-2010年11月29日系审核确定了我的选题,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我撰写开题报告,并打印交指导老师。
(4)2010年11月30日-2010年12月13日收集论文资料,课题调研,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并打印交给指导老师。
(5)2010年12月14日-2010年12月27日搜集资料、确定撰写论文思路、方法、撰写论文提纲、外文文献翻译、论文初稿。
并打印交给指导老师批改。
(6)2010年12月28日-2011年1月10日撰写论文二稿打印交给指导老师批改。
(7)寒假期间修改二稿(8)2011年3月1日-2011年4月11日撰写论文三稿打印交给指导老师批改。
(9)2011年5月4日-2011年5月9日修改论文三稿、定稿并打印交给指导老师。
六、参考文献:[1] 李补喜,王平心,陈琳.作业成本计算中成本动因合并理论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5(8):55-61.[2] 李从东,汤勇力,张洪亮等.基于广义工作中心的作业成本法及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1(2):228-232.[3] 吴君民,崔健波,宁宣熙.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造船企业制造费用分配[J].财会月刊(理财版),2008,(8):51-54.[4] 陈鸣,朱自锋,李仲平.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政策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07,(3):30-35[5] 王改芝,陈洁.作业成本法在造船业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6] 田志学,李军,谭金安.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集成的成本管理体系结构建立[J].航空学报, 2008,(4):373-375.[7] 王平心,韩新民,靳庆鲁.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J].北京:会计研究,2008,(8):37—40.[8] 欧佩玉,王平心.作业分析法及其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J].会计研究,2009,(2):46-48.[9] 林钢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09,(1):65-77.[10]王耕,王志庆等.战略成本管理在国有制造业企业中应用的探索--兼论作业成本法[J].会计研究,2009,(9):49-53.[11] 阎铭,占永红.作业成本法在现代船舶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VOL.16,NO.4:362-365.[12] 苏翔,宁宣熙等.大型造船企业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船舶工程,2009,25(5):56-59.[13] 欧阳清.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9,(11):46-51.[14] Cooper R, Kaplan R. Measure costs right: make the right decis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9,(5): 96-103.[15] Paul A Dierks, Gary Cokins. The CAM-I glossary of 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version 3.0[J].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 2007,(January/February):34-43.[16] Cooper R, Kaplan R. Measure costs right: make the rightdecis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5): 9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