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01.企业:是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02.完全的国际化经营:就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再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捕捉市场机会,以最适宜的方式在最适宜的地区进行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实现全球性的经营战略目标。
03.第三方物流(3PL):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即物流商)按照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期限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04.企业组织形式:是指企业财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态,它表明一个企业的财产构成、内部分工协作与外部社会经济联系的方式。
05.虚拟企业:是指为了实现某种市场机会,依靠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讲拥有实现该机会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
06.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和企业组织形式,它是一个以少数几个或一个大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权益、受这个核心不同程度控制和影响的企业为外围,通过各种不同的联系方式而结成的比较稳定和紧密的企业联合体。
07.企业经营方式:是指处理企业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经济关系的方式,也可称为企业资产经营形式。
08.法人治理结构:是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彼此既分立、制约又相互联结、协调的原则,在企业高层组织设置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关系的一种企业领导制度。
09.董事会:是公司的的经营决策机构,它是由股东在股东大会上选举产生的由董事所组成的一个集体领导班子。
10.模拟分权结构:就是把企业分成若干“组织单位”,它们各自拥有自己的职能结构,给它们尽可能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但不是真正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只是模拟这种经营方式,目的是调动企业各级组织的积极性,改善经营管理。
11.学习型组织: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根本特征,对顾客负责的组织系统。
12.组织网络化:就是突破传统组织结构垂直的纵向一体化特点,组建小型、自主和创新的经营单位,构成以信息全方位沟通的网络制组织形式。
13.组织结构的柔性化:是指增强组织对环境动态变化的适应能力,强调集权与分权的统一,稳定和变革的统一。
14.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隐于人们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
15.表层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指的是那些可以通过感觉器官就能直接体察到的视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文化形象。
16.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确保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17.浮动工资制:是把员工基本工资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奖金等结合在一起,随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员工劳动成果的大小而上下浮动计酬的一种工资制度。
18.“战略”:是指带有全局性。
长远性、根本性的重要谋划与方略。
19.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的环境,严峻挑战的竞争,根据内外环境当前和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条件,为确保企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措施、手段,谋求企业生存和不断发展所作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20.战略控制:是指在战略计划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按战略计划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采用的不断评审实际工作、将反馈回来的实际成效信息与计划目标比较,及时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的活动。
21.企业内外环境对照分析法:这种方法又叫十字形图表法。
是利用企业内外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原理,把企业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风险、优势、劣势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用十字图表对照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22.波士顿矩阵分析法:是将需求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作为衡量标准并形成矩阵图形,然后对企业的经营领域进行分析的评价的一种综合方法。
23.企业使命:是指企业的性质、经营目的、经营任务和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所承担的责任等方面所作出的规定。
24.企业战略目标:即企业使命和宗旨的具体化和定量化,它把企业经营的目的转化为多方面的可以量化的具体指标,反应了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应达到的经营水平。
25.企业经营单位战略:是指大企业或集团性公司中的第二层次的经营单位(如事业部、分公司或子公司),为贯彻总公司或集团公司总体经营战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对所选择的经营事业的发展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6.战略竞争:是指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争取比竞争对手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7.战略决策民主化:是指由依靠企业主要领导者个人进行战略决策,转变为主要依靠企业领导集体和广大员工群众的智慧进行战略决策的过程。
28.技术的评价:是指对技术开发的过程及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综合分析和比较鉴别。
29.工艺专业化:又称工艺原则,指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设置生产单位。
30.对象专业化:又称对象原则,指以产品(零件、部件)为对象设置生产单位。
31.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标准。
32.生产作业控制:通常又称生产调度,它是指在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有关产品生产数量和进度的控制。
33.库存概括:就是企业存储的各种物品和资源的总和,具体地说,企业库存包括主要原材料。
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维修用备品备件等。
34.设备综合管理: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益和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标,采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方面措施和手段,对设备全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35.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系统,同时也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生产运作管理方式。
36.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适用性,也就是指产品的使用价值,产品适合一定用途,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所具备的特性。
37.工作质量:包括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是指企业中与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对于稳定地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38.质量管理体系:简称质量体系,是指影响质量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资源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在质量方针的指引下,为达到质量目标而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
39.质量标准:是指通过某些技术参数或工作效率等工作成果来间接反映产品和工作的质量特性,把这些反应产品和工作质量特性的技术参数、工作效率等工作成果明确地规定下来,形成文件,成为衡量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技术依据、考核依据。
这种依据就是质量标准。
40.质量体系认证:是指由权威的、公正的、具有独立第三方法人资格的认证机构(由国家管理机构认可并授权的)派出合格审核员组成的检查组,对申请方质量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依据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符合标准要求授予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
41.“质量保证”:是指申请方(即供方)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使需方对供方能否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和是否提供了已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而掌握充分的证据,建立足够的信心,具有相当的把握。
42.企业市场营销:是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实现自身经营目标而开展的商务活动过程。
43.客户关系管理(简称CRM):就是指企业对客户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通过分析研究,区分出重点客户和一般客户,并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调整企业的业务流程,集中企业优势资源,为他们提供优质、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产品的服务,以保证客户较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所进行的协同销售、协同市场协同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44.产品的市场定位:是指在目标市场上针对竞争对手产品在该市场的地位和顾客对该产品的态度,有目的地树立本企业产品的形象,确立其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
45.网络营销:是指企业以因特网为核心,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进行市场环境分析、营销情报检索、物流流程管理、辅助营销决策,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营销目标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46.市场营销组合:是指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营销因素和营销手段,组合成为了一个有特色的、系统化的整体营销战略和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决策思想和方法。
47.品牌:即商品的牌子,商品的名字,是卖者的产品的某一名词、符号、设计或它们的组合。
48.品牌战略:是指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49.名牌战略:是指企业以创建和运用商标和商号,使产品或服务在相关市场上获得相关顾客所公认的,达到高市场覆盖面、高市场占有率、高美誉度、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50.国际市场营销:是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开发、占领和扩大国际市场为目标,跨出国门开展市场营销所进行的商务活动。
51.企业筹资:是指通过资金渠道,利用筹资方式,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财务活动。
52.企业投资: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即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用新投入的资本建立各种生产经营条件和开展某种生产经营的活动。
53.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品牌、商誉等。
54.递延资产: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费用。
55.资本经营:是指资本的所有者或经营者以资本的一种或多种形态为运营对象,使之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组合,优化配置,将其投入某一产业或多个产业,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理想的盈利和价值增值的活动。
56.资产负债表:是从总体上概括反应企业在一定期间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报表。
它反应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因而可称为企业财务状况表。
57.成本和费用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对企业各种劳动耗费即费用的预测、计划、使用、核算以及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58.标准化:是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59.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组织竞争能力为目标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利用知识(资源)的过程。
60.流程管理:就是系统地识别、理解和管理企业的业务流程、追求组织整体绩效改善的管理活动。
简答题1、现代工业企业的主要特征有:⑴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
⑵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⑶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
⑷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外部联系。
2、按企业外部社会联系方式划分的企业组织形式有:⑴联合公司⑵企业联合体⑶战略联盟⑷虚拟企业3、我国目前正在发展的企业集团主要有:⑴产品辐射型,即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与相关的协作配套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所组成的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