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教学案例-2019年文档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教学案例-2019年文档
(学生踊跃发言)
师:刚才我们召开了一个非常胜利、热烈的“规则发布会”,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安静地想一想通过这一切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有了这么一个大发现。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与规则形影不离!(设计意图:课前的两次调查,完全是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规则,课堂上运用“规则发布会”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交流、发布,使孩子自己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2.让全班儿童通过对学校中规则的认识,观察、发现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公共场所有哪些规则,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
3.让学生通过对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学校规则、生活规则严重性的认识,理解规则建立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建立起规则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实施过程
一、从游戏入手,建立规则的概念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引发学生的心理冲突,使学生对规则有了思考,感受到规则的必要性,从而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和意识)
二、了解生活里的规则,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师:除了在我们的游戏中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外,在我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没有规则呢?有哪些规则呢?课前同学们作了大量的调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召开一个“规则发布会”吧!
追问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要达成什么目标?
由于上述教学目标的设定关注的是与儿童生活贴近的规则,所以尽管没能把我的认识和感想与学生完全分享,但是这些规则的确是三年级孩子所关注、需要的,所能理解的,因此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对他们的生活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追问三:学生通过怎样的学习方式达成标?教科书分析教材从儿童喜爱的游戏入手,让儿童回顾游戏中的规矩,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规矩在游戏中的严重性,并由此从儿童能够理解的规矩引出“规则”这一严重的概念。接下来教科书用了一组照片从例外的角度反映了一些学校的规则,旨在让学生从自己每天生活、学习的环境中去发现身边的规则,认识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体会到学校和生活中规则的严重意义。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教学案例
学生实态通过课前的学情调查,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在学校经过了两年的小学生活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规则意识”,并且能够用学校的一些规则来约束、衡量自己的行为。但是由于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局限,他们对规则的理解是浅薄的,同时他们对规则的认识还是狭小的,还没有认识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以及规则的严重性。
回顾以往儿童品德的教育过程,我发现,教师往往忽略了儿童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有着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的独到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我创设了一个学习的情境,即召开了一个“规则发布会”。为了能发布规则,我又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设计了两个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因此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永久的,并且将随着他们认识的发展逐步走向深入。
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己遵守规则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发学生对规则的必要性进行思考。通过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头脑里逐步理解规则的必要性,初步树立起规则意识)
教学反思
回顾自己《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一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自我追问”贯穿始终。
追问一:学生原有的基础是什么?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认为在教学之前,学生对所要学习的主题本身基本是无知的,他们所具有的只是些零星的、片面的日常经验。然而,实际上在某一主题内容的教学之前,学生常常对这一主题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看法。因此在教学前,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使教学活动找准了切入点,把握住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学生准备
课前用一周的时间去观察、发现和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公共场所有哪些规则,填写好《我知道的社会生活里的规则》的表格。
教师准备
1.设计《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的学情调查表,并作好调查、分析工作。2.设计《我知道的社会生活里的规则》调查表。
3.制作好所需教具。
教学目标
1.从儿童最喜爱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初步建立起规则的概念。
三、理解规则的必要性,初步树立规则意识
师:既然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那么大家遵守的情况怎么样呢?一个星期前,老师在全班作了一次调查,我们来看看调查的统计结果(略)。大家发现了什么现象?(生:规则知道的人多,做到的人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谈想法)
师:是呀,有些人就是有这样的想法。他们觉得生活中处处都要遵守规则,真麻烦啊!要是没有这些规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多解放、多喜悦呀!你们同意这种想法吗?请你结合学校里的或者社会生活中的一条规则,说说你为什么同意或例外意这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