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统计学课件第三章 综合指标(总量 相对 平均 变异指标)
统计学课件第三章 综合指标(总量 相对 平均 变异指标)
( 实际提高率) 1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提高率) 100% ( 计划提高率) 1 ( 实际降低率) 1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降低率) 100% ( 计划降低率) 1
例1:某工业企业2001年的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比上年提高 10%,实际提高了15%,则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计划执行进度的检查:
累计至本期止实际完成数 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全部计划数
计划进度执行情况相对数,主要是用来分 析计划期内的计划执行的进度,并据以考核计 划执行的均衡性。 例:计划全年出口产品600万元,到第三季度累 计完成459万元。
1806
9088 9088
1479
8884 8886
1.7
8.4 8.3
1.4
8.2 8.2
1990年城镇/乡村=1510.2÷686.3=2.200 2、比例相对数:是总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对 比求得的比率,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 2001年城镇/乡村=6860.0÷2366.0=2.899 联系的程度和比例关系。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概念: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期内活动
过程结果的总量指标。
例:工业产品产量、人口出生数、
增加值、商品销售量等。
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
上状况的总量指标。
例:职工人数、牲畜存栏头数、 商品库存数、设备台数等。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区别之一:指标的数值是否可以相加: 是——时期指标 否——时点指标 区别之二:指标数值的大小是否与时间长度有关: 是——时期指标 否——时点指标 区别之三: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 时期指标的数值必须连续不断累计取得。 时点指标的数值只能间断计数取得。
例( 1 )、某地区“九五”计划规定五年的基本 建设投资总额,计划为22亿元,五年内实际累计 完成22.4亿元。(2)、基本建设投资额从1996 年起至2000年6月底止,实际累计完成了22亿元。
(1)、
22.4 该地区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成程度 100% 101.8% 22
计算表明,超额1.8%完成了计划。 (2)、从1996年1月1日起,累计至2000年6月止 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额22亿元。所以,提前半年 完成计划。
标准实物单位的折算方法:
首先,确定标准产品; 其次,确定折合系数
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 折合系数 标准品的规格或含量 最后,计算标准实物量 标准实物量 (自然实物量 折合系数)
例题:
氮肥 名称 产量 (吨) 含氮量 (%) 折 合 为100% 含氮产 量 (吨) (3)=(1)× (2) 17220 按含氮21%标准折算 标准产品产量 (吨) (5)=(1) ×(4) 8200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03.53 107.41
298.67
585.38 545.21
284.28
604.39 591.04
283.00
657.51 648.83
95.18 99.54 103.25 111.25 108.41 109.78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是现象在某一段时间 内实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数值的对比。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实际完成数 / 计划任务数
• 累计法: 指在计划中,规定整个计划期内累计 应达到的水平。 如:基本建设投资额、地质勘探工作量、 造林面积等 1、计算公式是:
计划期间实际累计完成数 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期规定的累计数
2、计算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从计划全部时间减去自计划执行日起至累 计实际完成数量达到计划数量的日期止,剩下的 时间则为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关系,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时间上运动、发展和 …… 变化。
报告期指标数值 动态相对数 基期指标数值
指
重庆市1998年—2000年国民经济发展总量和速度指标 总 量 指 标 (亿元) 速 度 指 标(%)
标
1998
1999
1479.71
2000
1589.34
1999年
2000年
国内生产 1429.26 总 值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1、结构相对指标
相 对 指 标 的 种 类
2、比例相对指标
3、比较相对指标
4、动态相对指标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6、强度相对指标
88619÷107868=82.2%
1479÷107868=1.4%
1、结构相对指标: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以总 8886÷107868=8.2% 体中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 82.2%+1.4%+8.2%+8.2%=100% 或比率。反映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 计 计算公式:结构相对数=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 算
• 计划数为绝对数: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实际水平 / 计划水平 例、某企业2002年工业增加值计划数为1000万元, 实际完成数为1100万元,则该企业工业增加值 计划完成情况为:
1100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100% 110% 1000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超额10%完成计划。
• 计划数为相对数: 这些指标的计划数是以比上期减少或提高 百分之几的形式出现的。在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时,不应直接用实际降低率或提高率除以计划 降低率或提高率,而应以包括原有基数在内的 公式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折合系数 (4)=(2) ÷21% 1.00(甲)Fra bibliotek(1)
(2)
硫酸铵
82000
21.00
硝酸铵
25000
34.65
8662.5
1.65
41250
尿
素
45000
46.20
20790
2.20
99000
碳酸氢铵
16000
16.40 —
2624
0.7809 —
12495
合计
168000
49297
234745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 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而采用 的计量单位。有:自然计量单位、 度量衡计量单位、标准实物计量 单位。 • 价值单位:是用货币来度量社会财富或劳动 成果的一种计量单位。具有广泛 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 • 劳动单位: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 如工日、工时等。
• 自然单位:按照被研究现象的自然状态来度量其 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 如:人口按 “人”为单位、汽车按 “辆 ”为单位、 牲畜按 “头”为单位。 • 度量衡单位:按照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来度量客观 事物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 如:钢以“吨 ”、粮食以“公斤 ”、棉布以“米 ”为 单 位等。 • 标准实物单位:按照统一折算的标准来度量被研 究现象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 如:不同发热量的能源折合为7000大卡/公斤的标 准煤。
水平法的计算方法:
1、 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期末年实际达到的水平
计划期规定末年应达到的水平
例、某地区“九五”计划规定某种产品产量在2000年应达到 200万吨,实际到220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计划完成程度 为:
220 计划完成程度 100% 110% 200
计算表明,超额10%完成“九五”计划。 2、计算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是以连续12个月的实际数达到 了计划规定的末年水平,则往后的时间均为提前完成计划的 时间。 例:某种产品产量从1999年7月份至2000年6月份实际已达到 200万吨。则该产品产量提前半年时间完成计划。
( 6%) 1 94%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100% 98.95% ( 5%) 1 95%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产品单位成本超额1.05%完成计划。
如何判断计划完成程度:
• 当计划任务数是以最高限额规定的,如 产品单位成本、费用率等。超过100%的 部分为未完成计划部分;未超过100%的
§4、标志变异指标
一、变异指标的意义 二、变异指标的种类及计算
§1、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意义和种类
• 意义: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也叫绝对数。
首先:总量指标是人们对社会经济 现 象认识的起点。 其次: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 平均指标的基础。
总量指标的种类:
1、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 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 总体单位总量:用来反映总体中单位数的多少。 简称总体总量。 • 总体标志总量:用来反映总体中单位标志值总和 的多少。简称标志总量。 例:对某地区居民的粮食消费情况进行研究。该地区 • 居住的人口数是总体单位总量; • 居民消费的粮食总数是总体标志总量。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的不同, 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对较长时期的计划进行检查分两种方法:
因为,长期计划中所规定的指标性质不同, 其表示方法也不同。
• 水平法: 指在计划中,只规定计划期最末一年应 达到的水平。(条件:现象在计划期内呈递 增趋势) 如:某地区规定在“十五”(2001年—2005 年)计划中,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在2005年, 达到1000万吨。
伊拉克
120 43
多国部队
81 22.5
比较相 对数 (%)
1.48 1.91
1999年动态相对数=1479.71÷1429.26=103.53(%) 4、动态相对数:是将不同时间的同类现象进
行对比。表明同类事物在不同时间状态下的对比 2000年动态相对数=1589.34÷1479.71=107.41(%)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比例相对数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居民收入(元)
年份
1990 2001
城镇 1510.2 6860.0
乡村 686.3 2366.0
城 /乡 2.200 2.899
1990年兵力比较数=120÷81=1.48 3、比较相对数:是将同类指标做静态对比求得 2003年兵力比较数=43÷22.5=1.91 的比率。它表明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 量对比关系。 某一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值 比较相对数 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 兵力对比(万人) 年份 1990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