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筋伤学74403

中医筋伤学74403

中医筋伤学单选+多选=20 总论+各论的总述部分填空=20-30 总论部分名解5题=25简答2题(鉴别)梨状肌与椎间盘突出,颈椎病与胸口出口综合征(较少见),颈肩部与肩周炎特殊检查的方法案例2题=20 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01、“筋”,综合古代中医文献、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主要就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深浅筋膜、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腱鞘、滑液囊、椎间盘、关节软骨(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

02、因各种急性外伤、慢性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所造成人体组织病理损害统称为“筋伤”,即现代医学所指的软组织损伤。

03、《内经》--我国现存最早与最完整的医学典籍,也就是筋伤学的理论渊源、对筋的概念有了描述, 有“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 “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其中“筋” “筋膜” “肌肉”等名词延用至现在、★《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填空)《素问》: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

04、《金匮要略》导引、吐纳、膏摩;即可治疗筋伤疾病,又可预防筋伤疾病。

华佗—五禽戏与摇脊疗法,这就是软组织损伤的功能疗法与按摩疗法(模仿虎、鹿、熊、猿、鹤--引挽腰体,动诸关节 )。

05、葛洪就是中国创伤骨科的创始人;代表作《肘后救卒方》,对筋伤的肿胀、疼痛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内服外用方面有所发展(或加酒或加醋或用药熨患处),沿用至今。

06、刘涓子著《刘涓子鬼遗方》后由龚庆宣整理,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对创口感染、骨关节化脓性疾病提出消、托、补等治法。

07、隋·巢元方等《诸病源侯论》明确提出了筋伤有别与骨伤与脱臼的诊断名称。

还记载了开放伤口的正确缝合方法。

08、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归纳了按摩手法,手法治疗筋伤从此有了记载,以及筋伤的内外用药(天竺国按摩法说明当时的医学对外交流)。

09、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骨伤科专著,该书强调的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整体治疗思想,逐渐成为筋伤治疗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0、李仲南《永类钤方》总结了损伤后的三期用药原则(活血化瘀、养血舒筋与培元固肾)。

奠定了筋伤外用药的给药方法(按摩手法外还结合辛香、辛热、开窍的洗药、熨药、贴药、敷药)与用药原则基础(麝香、冰片、苏合香、冰片、麝香现代药理:透皮吸收)。

11、明代-正体科与跌伤科;清代-正骨科(伤科)。

12、薛己《正体类要》: “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阐明与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13、清·吴谦等编《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直旨》提出了以摸法诊断筋伤,以按摩推拿法治之,具体到推拿按摩的手法定义、适应证及手法的作用与机理。

该书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摸” 法主要用于筋伤的诊断,“推、拿、按、摩”等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筋伤。

第二节筋伤的病因病机一、筋伤的病因筋伤的病因系指引起筋伤的发病因素。

《内经》有坠落、击扑、五劳所伤等; 《金匮要略》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外因:指从外界作用于人体引起筋伤疾病的因素01、外力伤害:急骤的外来暴力所致的损伤,如跌扑闪挫、强力扭转、挤压牵拉、坠落撞击等。

依外力致伤的性质又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两类。

直接暴力:指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部位而引起筋的损伤,多为钝性挫伤;间接暴力:指筋伤发生于远离暴力作用的部位而因暴力的传导所致,多为撕裂伤;持续劳损:人体某一部位筋肉或负重部位因长时间的反复多次累积性损伤,与职业有关,为慢性筋伤。

02、风寒湿邪侵袭:就是发病的直接诱因,但不就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临床所见多就是因为外力、劳损后又复感风寒湿邪侵袭而引起的筋伤。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寒湿邪侵袭就是筋伤中比较常见的病因,所以在辨证论治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03、备注:中医筋伤学主要涉及机械力作用:如打击、挤压、切割或坠落等;异常的应力集中导致的劳损性、或退行性疾病;❖04、严重的创伤——物理性因素:如高温、寒冷、电流、放射线等;化学型因素:酸、碱、毒气等;生物因素:虫蛇叮咬等。

(二)内因:指人体内部因素影响而致筋伤的因素01.年龄:筋伤在不同年龄的好发部位与发生率不一样,如小儿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中老年人的颈椎病、肩周炎。

02.体质:损伤的发生及其愈后多与体质强弱成正比例关系。

03.解剖结构:人体解剖结构本身的强弱对筋伤的影响,可用以判断各部位损伤机会及其发病率。

04.职业工种:虽然职业工种对内因的影响及与筋伤的关系较密切,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不属于人体本身的内在因素。

(三)内因与外因关系软组织的损伤可以就是单因素的结果,也可以就是多因素共同的结果。

不同的外在因素可以引起不同的损伤,而同一外在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引起的损伤类型、性质与程度又可以不同;与外力的大小、作用方式、时间与速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体积、硬度有关;与机体的疲劳状态、注意力、平衡协调能力等有关。

二、筋伤的病机明代薛己著《正体类要·序》中就提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的论点,阐明并强调了筋伤的局部与整体,外伤与内损的辨证关系。

(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 ---有机整体)(筋伤的局部与整体,外伤与内损的辨证关系)(一)气血病机01、急性筋伤与气血:急骤的暴力作用可致气血运行失常;(气伤痛,形伤肿)02、慢性筋伤与气血:虚则不耐疲劳,疲劳伤筋(二)津液病机01、急性筋伤与津液:“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02、慢性筋伤与津液:关节、筋膜、肌腱与津液关系十分密切(慢性滑膜炎,腱鞘炎与OA等)(三)脏腑病机:脏腑就是生化气血,通调经络,濡养皮肉筋骨01、筋伤与肝肾“肝主筋”即指全身筋的功能与肝有密切的关系;肾主骨,生髓,由于筋附于骨,故筋伤疾病与肾有着密切关系。

肝肾不足,肝血亏损,则血不养筋;腰为肾府,肾虚则腰痛。

02、筋伤与脾胃胃受纳失权,脾运化失司,则清阳不布,气血亏虚,表现为筋肉萎缩,四肢倦怠,举动无力。

03、筋伤与肺心肺主气,心主血脉。

心肺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体气血循行与营养输布,它与筋伤疾病有着密切联系。

04、经络病机: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及调节各部功能的通道。

跌扑筋伤,经络受损,脉络阻塞,气血之道不得宣通,导致气滞血瘀,为肿为痛。

05、筋骨、关节病机:筋附于骨上,大筋联络关节,小筋附于骨外。

“五劳所伤”:久卧伤气,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三、筋伤的分类❖(一)按受伤性质01、扭伤概念:由于扭转、牵拉或肌肉猛烈而不协调的收缩等间接暴力,使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超越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引起撕裂、断裂、错位及关节错缝。

特点:外力远离损伤部,受伤部位多在关节周围。

02、挫伤概念:直接暴力打击或挤压撞击肢体局部而引起该处的闭合性损伤。

特点:以外力直接作用的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损伤为主,且因外力、部位的不同而损伤程度有异。

03、碾压伤概念:由于钝性物体推移挤压与旋转挤压之外力直接作用于肢体,造成以皮下及深部组织为主的碾挫伤或脱套损伤。

特点:肌肉组织与神经、血管俱伤,易造成局部感染与坏死。

❖(二)按受伤的程度01、急性筋伤概念:称新伤,就是突然暴力造成的损伤,一般指伤后不超过2周的新鲜损伤。

特点: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血肿及瘀血斑、功能障碍等。

02、慢性筋伤概念:一般就是指急性损伤后失治或治疗不彻底,而转成的慢性损伤,伤后已超过2周以上未愈者,又称陈伤。

特点:多因受伤组织修复不良,出现粘连、纤维化而致。

注意有些慢性损伤没有明显的急性期。

(三)按受伤的病程01、撕裂伤概念:由于间接外力(扭、挫、牵拉)作用造成筋络损伤或筋部分撕裂损伤。

特点:由于致伤外力的大小、作用方向与致伤的部位不同,导致损伤程度各异,但功能的损失相对较小。

02、断裂伤概念:其机制与撕裂伤相同,只因外力大小有别,而造成筋的完全断裂损伤。

特点:常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甚至畸形。

★03、骨错缝(名解)概念:指可动关节与微动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微细离位,也称关节骨缝错开,多因扭伤、挫伤而发生。

特点:可引起关节功能活动的障碍与局部疼痛、肿胀等。

❖(四)按受伤后皮肤粘膜有无破裂01、开放性损伤概念:指外力作用于肢体,造成筋伤,皮下及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者。

特点:此类损伤易发生感染。

又可分为穿入伤与穿透伤(内脏或腔体)02、闭合性损伤概念:指外力作用于肢体,造成筋伤,但皮肤保持其完整性者。

特点:此类损伤不易发生感染。

第三节筋伤的诊断一、筋伤的临床表现疼痛:疼痛为筋伤的主要症状;肿胀;畸形;功能障碍二、筋伤的判断诊断(一)问诊主诉、伤处、伤势、受伤时间、原因与体位(工种)、寒热、疼痛、肢体功能。

(二)望诊望人体全身:神色、形态(特殊体态);重点对损伤局部区进行望诊:畸形、肿胀、肿胀与肢体功能;望舌:舌质、舌苔(苔质、苔色)。

(三)闻诊重点闻关节弹响声、肌腱与腱鞘的摩擦音(捻发音)、关节摩擦音(研磨)。

(四)切诊01、脉诊❖(1)瘀血停积者多系实证,脉宜坚强而实,不宜虚细而涩。

洪大则顺,沉细则恶;(2)亡血过多系虚证,脉宜虚细而涩,不宜坚强而实。

沉小则顺,洪大则恶;(3)六脉模糊者,证虽轻,而预后恶;(4)外证虽重,而脉来缓与有神者,预后良好;(5)在重伤痛极时,脉多弦紧,偶尔出现结代脉,系疼痛而引起的暂时脉象,并非恶候。

★02、摸诊(1)重点摸诊内容:痛处、畸形、肤温、异常活动与肿块(2)摸诊主要方法:触摸、挤压、叩击、旋转与屈伸法。

注意:与健侧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

(五)筋伤检查法01、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颈部:前屈35°-45°/后伸 35°-45°/左右侧屈各 45°/左右旋转各 60°-80°腰部:前屈90°/后伸 30°/左右侧屈各 20°-30°/左右旋转各 30°肩关节:前屈90°/后伸45°/内旋80°/外旋30°/外展90°/内收 20-40°/上举90°肘关节:屈曲140°/过伸 0°-10°/旋前80°-90°/旋后80°-90°腕关节:背伸35°-60 °/掌屈50°-60°/桡偏25°-30°/尺偏30°-40°髋关节:屈曲145°/后伸40°/内旋与外旋均为40°-50°(屈曲膝关节)外展30°- 45°/内收20°-30°踝关节:背伸20°-30°/跖屈40°- 50°膝关节:屈曲145°/过伸10°/当膝关节屈曲时内旋约10°/外旋20°跟距关节:内翻 30°/外翻30°-35°02、神经系统检查法(1)感觉检查浅感觉:①触觉;②痛觉;深感觉:③温度觉;④位置觉;⑤震动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