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学证型表解第一单元肺系病证一、感冒-解表达邪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代表方药证型治法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病位:肺卫。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辛凉解表 2. 风热犯表证病理:六淫之邪。
新加香薷饮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3. 参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加减葳蕤汤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5.二、咳嗽-祛邪利肺,扶正补虚。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病因:外感六淫、邪干肺。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2. 风热犯肺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病理:痰、火。
3. 风燥伤肺桑杏汤疏风清肺、润燥止咳辨证:外感伤,证候虚实。
4. 痰湿蕴肺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5.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6. 肝火犯肺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清肺泻肝、顺气降火7.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三、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病因病机: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饮食、体虚病后。
外邪侵袭、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代表方药治法证型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银翘散疏风散热、清肺化痰初期1.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
脓疡溃后见阴伤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2. 成痈期气耗。
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加味桔梗汤排脓解毒3. 溃脓期病位:肺 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病因:感染痨虫正气虚弱补天大造丸滋阴补阳4)阴阳两虚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病理:痨虫。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七、肺胀-有侧重地选用祛邪与扶正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代表方药证型治法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1)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2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涤痰汤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补肺纳肾、降气平喘4)肺肾气虚辩证:标本虚实病情轻重真武汤合五苓散5)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病位:肺脾肾心八、肺痿(咳吐浊唾涎沫、气短)—补肺生津基本病机:久病损肺、误治津伤。
病因:证型治法代表方药肺叶枯萎。
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1)虚热证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2)虚寒证温肺益气甘草干汤或生甘草汤(虚肺气虚冷病理:肺燥津伤(虚热)、3)上热下寒证* 寒热平调,清温并用麻黄升麻汤寒)。
4)肾虚血瘀证* 纳气定喘,活血化瘀七味都气丸合柴胡疏肝散第二单元心系病证九、心悸首辩证:虚实。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肝脾肾肺关。
病位:心,气滞、血病理:虚实瘀、痰浊、水饮。
“补,通”十、胸痹-祛邪治标,扶正固本标实尤重活血通脉、补虚尤重补益心气治法代表方药证型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心血瘀阻1(无药食不调、年迈体虚、劳倦伤。
柴胡疏肝散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当)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病机:心脉痹阻。
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和人参养荣汤血瘀、实证:气滞、首辩:病情轻重。
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心肾阴虚6寒凝、痰浊,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7)心肾阳虚&、真心痛病机:本虚标实证型治法代表方药病位:心,其本在肾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1. 气虚血瘀当归四逆汤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2.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3. 正虚阳脱十一、不寐-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证型治法代表方药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龙胆泻肝汤疏肝泻火、镇心安神)肝火扰心1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2)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首辨:虚实。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心肾不交4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心胆气虚5 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清窍外手足三阳伤肝脾肾。
病理:痰湿、风火、血瘀。
十三、眩晕-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病因: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证型治法代表方药跌仆损伤、瘀血阻。
(无外感)天麻钩藤饮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息风病位:头窍,病变脏腑:肝脾肾。
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调养脾胃归脾汤病理:风、火、痰、瘀。
虚左归丸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首辨:脏腑。
半夏天麻白术汤4)痰湿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通窍活血汤祛瘀生新,活血通窍5)瘀血阻窍十四、中风- 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产生()脑之神明失用病因: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情志伤、气虚邪中。
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外风)上犯于脑,风(肝风、(风痰、痰(肝火、火心火)、、湿痰)、气(气逆、气滞)(血虚、血(血瘀)、虚阴虚)病位:心脑,与肝脾肾相关。
病理基础:肝肾阴虚,气血虚少病理因素:风、火、痰、瘀。
首辨:中经络、中脏腑。
十四(2)、瘿病理气化痰,消瘿散结病因:代表方药治法证型情志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
四海舒郁丸1气郁痰阻理气舒郁,化痰消瘿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特征。
首见于《诸病源候海藻玉壶汤2痰结血瘀理气活血,化痰消瘀论·瘿候》。
,又称为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
栀子清肝汤合消瘿丸3肝火旺盛清肝泻火,消瘿散结病位:肝脾,与心有关。
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4心肝阴虚滋阴降火,宁心柔肝辩证:在气在血火旺与阴伤及病情的轻重十五、癫狂初期:理气解郁、畅达神机,降火豁痰、化瘀通窍。
后期:补益心脾,育阴养血,调整阴阳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先天不足。
饮食失节病因:七情伤癫证病机:癫为痰气郁结,蒙蔽神机;狂2)心脾两虚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为痰火上扰,神明失主。
1)痰火扰神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病变:心肝,涉及脾胃,久伤肾。
狂证2)痰热瘀结豁痰化瘀,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病理:气、痰、火、瘀。
3)火盛阴伤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十六、痫病-豁痰顺气病理基础:肝脾肾损伤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风痰闭阻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控。
病位:脑-五脏关主责心肝久首伤心脾继肝肾。
病理:风火痰瘀,痰为重要。
首辨:病情轻重。
十七、痴呆-开郁逐痰、活血通窍、平肝泻火治标,补虚扶正、充髓养脑治其本。
病因:七年迈体虚、情志所伤、久病耗损,饮食不节。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1)髓海不足补肾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病位:,与心肝脾肾有关。
2)脾肾两虚补肾健脾,益气生惊还少丹本虚:阴精、气血亏虚,3)痰浊蒙窍豁痰开窍,健脾化浊涤痰汤标实:气、火、痰、瘀。
首辨先天后天。
4)瘀血阻活血化瘀,开窍醒神通窍活血汤第四单元脾胃病证十八、胃痛-理气和胃止痛证型治法代表方药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
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散合良附丸病位: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病理: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3)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
4)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淤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十九、痞满-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病因:感受外邪、伤饮食、情志失调证型治法代表方药病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实痞1)饮食停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病位:胃,与肝脾有关。
2)痰湿中阻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平胃汤病理:食积、痰湿、外邪、气滞。
3)湿热阻胃清热化湿,何为消痞泻心汤合连朴饮辨虚实、寒热。
4)肝胃不和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合枳术丸虚痞1)脾胃虚弱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2)胃阴不足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二十、呕吐-和胃降逆证型治法代表方药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实证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病位:胃,与肝脾有关。
2)食滞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辨虚实。
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3)痰饮阻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虚证5)脾胃虚寒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6)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二十一、噎嗝-理气开郁、化痰消瘀、滋阴养血润燥病因:饮食不节、七情伤、久病年老。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病机:脾胃肝肾功能失调,导致津枯血燥,气郁、痰阻、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血瘀互结,而致食管干涩,食管、贲门狭窄。
(津亏热2)瘀血阻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结)3)津亏热结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病位:食道,属胃所主,与肝脾肾有关。
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病理:气、痰、瘀。
辨虚实。
二十二、呃逆-理气和胃,降逆止呃证型治法代表方药..(膈)脏腑在胃,与肝脾肺肾有关二十三、腹痛-“通”字立法,审证求因、标本兼治,久痛取辛润活血通络。
病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阳气素虚、证型治法代表方药跌仆损伤、络脉淤阻或腹部术后,血络受损。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1)寒邪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病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
2)湿热壅滞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病理: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
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辨腹痛性质、部位。
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病位:肝胆脾胃大小肠膀胱胞宫足三阴足少阳5)瘀血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手足阳明冲任带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二十四、泄泻-运脾化湿。
病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调、病后体虚、代表方药治法证型禀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