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学01-课件

公共政策学01-课件

5.2选择政策目标的分析方法
1.价值分析
(1)澄清价值概念,明确你所追求的价值的具体含义。

(如“公平”)
(2)区分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

弄清你所希望的价值(主观)是不是真正合乎需要的价值(客观)。

(合目的性问题)如“虚荣”与“荣誉”。

(3)分析价值内部的冲突,如“自由”,其中有“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区别与冲突,“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区别与冲突……
(4)分析不同价值之间的关系,明确此种价值是增进还是削弱其他价值的实现。

权衡不同价值之间的得失。

如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主要涉及多重目标的冲突问题)
(5)评价各个价值的紧迫性和终极性。

(轻重缓急问题)
(6)明确价值与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看其符合谁的利益要求,违背谁的利益要求,以及它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如何。

◆价值分析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利害分析。

它主要回答的是:政策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到底什么是应该追求的?该价值目标对其他价值目标有何影响?不同价值目标之间的优先性关系如何?政策目标是否具有价值合理性?等等。

2.政治可行性分析
(1)分析政策目标对社会中各种政治势力的利害影响,以及与它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等的相容性,预则它们的可能反映,尤其要预测政策受益者和政策受损者的可能反映。

(2)分析社会中各种政治势力的力量对比,其中主要看:政治势力的组织程度、人数、经济实力、思想影响力、政治影响力等。

同时注意偏好强度对政治力量的影响。

(3)分析各种政治力量围绕政策目标相互作用的各种可能后果,权衡政府和社会承担破坏性后果的能力。

(4)分析政策制定者、各个权力机关和官僚集团的价值偏好及其与政策目标的利害关系,考察他们支持或反对该政策目标的可能性和强度。

(5)分析政治制度因素对政策目标确立的影响和可行性。

如政教合一。

◆政治可行性分析主要回答的是:支持和反对该目标的政治力量是那些?强度有多大?该目标能否得到足够的支持?
3.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手段可行性分析)
(1)分析政府有多大财力或愿意用多大财力满足实现政策目标所需要的资金。

(这里也涉及不同政策目标的关系)
(2)分析现实可利用的物质资源满足实现政策目标所需物质资源的可能性。

(如能源、水源、矿产资源等)
(3)分析政府可利用的人力资源满足政策目标需要的可能性。

(如预警飞机的研制对技术人员的需求)
(4)分析现有的技术水平满足政策目标需要的可能性。

由于技术是发展的,所以需要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其可行性。

(如探月工程)
(5)分析实现政策目标的成本与政策效益的关系。

预期的成本-收益分析,预期的成本-效益分析。

◆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主要回答的是:政府所能够支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能满足实现政策目标的需要?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否能满足实现政策目标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