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一.名词解释:
1、文本: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的审美结构。

2、文学言语层面:内涵: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3、文学形象层面:内涵: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4.文学意蕴层:所谓文学意蕴层,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深层内容和意味。

5、哲学意味层:指通过具体事物对对宇宙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考,即在诗意描绘中启发人产生对于人生、宇宙、生存等问题的思索、领悟。

6、审美意蕴层:是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愉悦感(形象引发的单纯的美感体验)。

对于美的感悟、体验:自然美、人生美、人性美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重点:1、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人物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重点:2特征性《化》:就是通过以具体、生动、独特外在形象所表现的丰富、深刻的内在本质。

3:典型环境:是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重点:4意境的定义: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

它与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5.韵味无穷:指由艺术作品的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6.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指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7、重点:审美意象:就是充分表现审美理想的意象,是高级形象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8、哲理:人类能够取得与自然的和谐却难以消除同类间的隔膜,并且无声地呼唤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互相信任、和谐融洽。

叙事性作品
1、叙事的含义:最早的叙事文学是原始社会中通过口头流传的神话和史诗。

如荷马史诗就是叙事体史诗。

叙事(narration)的涵义:是用话语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

2、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黛玉葬花,作品中的事件可分为若干层次:系
列事件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作用: 1.推动情节的事件;2.塑造形象的事件。

3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

人物同时具有“行动元”和“角色”两重特性,但这两重特性并不总是相互吻合。

有时一个行动元由几个角色担任。

4、
行动元、“角色行动元: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

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角
色”:是指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5、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属于历时性向度: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属于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6、行动是推动事件进展的直接原因,对叙事内容的分析有重要意义。

行动基本逻辑的三段式: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

7、故事时间、文本时间:故事时间: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文本时间(叙事时间):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8、顺叙:按照故事内容的次序前后衔接,故事就这样随着事件的发展一步一步地讲下去。

这样的叙述就是顺时序叙述,也叫顺序。

9、插叙:在顺时序叙述的中插入一段或几段与上下文的时间、因果关系不连属的故事内容,使主要的故事进程造成暂时的中断和延宕。

10、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叙述视角通常由叙述人称决定,传统的叙事视角研究一般根据叙述人称来划分: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

11、叙述者的声音包括:“独白”式叙述和“复调”式叙述。

(1)“独白”式叙述。

发自同一个叙述者声音的叙述方式称为“独白”式叙述方式。

(2)“复调”式叙述:在同一个叙事中并行着两个甚至更多的声音的叙述方式被称为“复调”式叙述。

12、叙述接受者:作者在作为叙述者讲述故事时,心目中必然要有一个潜在的叙述接受者。

理想的接受者=隐含的接受者(隐含的读者),与实际的接受者(现实的读者)不同。

真实的读者不可能完全达到这种理想接受者的理解,尤其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由于语境的差异,与隐含的理想接受者之间存在更大距离。

真实读者与隐含的接受者之间的差异导致了误读的可能。

抒情性作品
1、抒情:由古希腊文中的七弦琴一词演变而来。

原指一种由七弦琴伴唱的抒情短歌,后来发展为意指一种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文学类型。

抒情就是通过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的表现感情。

2、抒情性作品:通过特殊的话语组织、以表现作者个人内心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

3抒情内容:是指文本所表现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过程和意义。

抒情内容和相应的抒情话语是构成抒情性作品的两个基本要素。

4、抒情话语:以表现功能为主,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

为了强调语言的表现功能,抒情诗人常常要对普通话语系统进行改造,甚至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创造出极富表现性的抒情话语。

抒情话语的表现功能与“诗家语”或“陌生化”手段。

(即前面的“阻拒性”)
5、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抒情性作品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