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文学言语是特殊的言语系统,与一般言语有明显的不同,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三个特点。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
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而文学言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
普通言语,侧重运用它的指称功能。
而且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普通言语越来越走向抽象,指称功能大大增强,而表现功能也因渐渐脱离实际语境、与人的情感生活的分离而受到削弱。
相反,文学言语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文学言语中的词语,如“花”、“鸟”、“春天”、“冬天”、“风”等。
虽然表面上与普通言语一样,但实际上已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阻拒性”、“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
用它来概括文学言语的特征,有一定的道理。
“自动化”言语,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语言。
这种“自动化”的言语看似形象、生动,实则因其陈旧而失去了魅力。
文学言语就是要力避这种语言的“自动化”现象。
作家们总是设法把普通言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
的言语。
这种言语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某些语言的常规,甚至还不易为人所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
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
答:文学形象的特征主要有:
(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列举两例,一类是写实型的,主要谈作者对生活原型的加工提炼,以证明貌似客观,实有主观因素;一类是抒情或者象征型的,必须从荒诞的外貌中,举出这个形象的客观依据,以证明貌似主观化的形象,实有客观根据。
(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真实的生活还真。
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
这中间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
那么,怎样使它与真实性统一起来呢?这就要假定得合情合理。
“合理”,是指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
“合情”,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和真挚感情。
而合理与合情相比,“合情”的因素往往比合理更有能动性:一是可以把看来不真实的细节升华为艺术真实,如李白写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二是当客观真理与主观情感发生矛盾时,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如《牡丹亭》中写到人能死而复生。
(3)文学形象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
文学形象总是具有“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艺术效果,又称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4)文学形象是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由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它形成可感的艺术形象主要靠读者的想象来完成。
因此,作品首先要为这种想象提供一种限制性要素,使想象在一定
范围,按一定的性质和方向去发展,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确定性的一面;同时,在上述前提条件的指导下,文学作品还必须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一种可发挥性要素,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的不确定的一面。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①鲜明的特征性
鲜明的特征性主要指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其鲜明性来自两个层面:
a.具有一种别人不具备惟他才有的、能贯穿其全部活动和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b.表现和形成总特征的局部特征,如特征性的人物语言、特征性的生活细节、特征性的场景等等。
②富于艺术魅力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就是人物性格所显示的生命魅力。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a.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与多彩。
b.典型人物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这是艺术魅力的内在实质,即一个典型所寄托的人性深度、历史真实的深度、作家的人格深度和理想的深度。
从这里辐射出无穷艺术魅力,每点都有它深刻的道理。
(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①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人物性格往往是环绕着他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②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也并非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③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又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同“环境”也是一个相对性范畴,例如,对于贾宝玉来说,包括林黛玉在内的所以人物都属于他所生存的环境;而环绕林黛玉的环境,亦应自贾宝玉始。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答:文学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
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
南宋范希文首先发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他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意思是说意境中有两大元素。
情和景是交融在一起分不开的。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说过“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这是意境的表现方法特征。
(2)虚实相生
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意境一般是由虚境和实境构成,实境是指逼真存在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在意境结构中处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但虚境不能凭空产生,还必须靠实境的具体描绘来体现,虚境是艺术表达的重心。
由于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形成了意境的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
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
由于意境结构的多层次和文学本文意蕴的多侧面,其中包含有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意境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不但有象中象,韵中韵、味中味,而且还有层出不穷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和“韵外之韵”,让你咀嚼不尽。
5.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有何不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的不同
一般意象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而审美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的。
(2)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①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②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③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④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⑤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