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精品PPT课件
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精品PPT课件
40年代末,美国的库尔特(W.H.Coulter)发明了电阻抗法 粒子计数技术的设计专利。
50年代初,第一台血细胞分析仪(Coulter A型)应用于临 床检验。当时这种仪器为一个通道,仅能进行红细胞、 白细胞计数,故称为血细胞计数仪或血球计数仪。
60年代,在原基础上增加一个比色系统,可同时测定白 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 和血细胞比容。
70年代,开发了血小板计数,此时可做全血细胞计数。
70年代末80年代中,根据白细胞大小不同而产生的阻抗值 或散射量的不同,已能对细胞进行分类(两分群、三分群 或五分类),且一次可报告13~14个分析参数及红细胞 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三个直方图。
80年代末,应用流式细胞术,开发了网织红细胞计数仪。
按检测原理
⑴电容型:通过改变两电极之间电容量,获得脉冲信号进行计数。 ⑵光电型:利用细胞和稀释液对光的吸收度不同,使光敏元件在细胞
通过时产生脉冲信号而计数。 ⑶激光型:细胞受到激光的照射产生光吸收、光散射、发射荧光,得
到光学的、电子的信号进行计数。 ⑷电阻抗型:利用血细胞的电阻大于电解质溶液(稀释液)的电阻,细
2.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与等渗电解质溶液相比为相对的不良导体,其 电阻值大于稀释液的电阻值。当血细胞通过检测器小孔 管微孔的孔径感受区时,检测器内外电极之间的恒流源 电路上电阻值瞬间增大,造成两极之间电压的变化,产 生一个电压脉冲信号。每次检测中产生的脉冲信号数, 即相当于检测出的细胞数。
操作时,位于小孔两侧的电 极产生恒定电流。根据欧姆定 律电压变化与电阻变化成正比, 电阻值又同细胞体积成正比, 血细胞体积越大,电压越高, 在甄别器上的脉冲幅度就越大, 各种大小不同细胞产生的脉冲 信号分别送入仪器内电脑的各 个通道,经运算得出各种细胞 参数。目前,多数仪器在给出 细胞数据结果的同时还提供细 胞群体大小分布情况图形,称 之为细胞体积直方图。
血细胞分析仪在进行细胞分析时,将每个细胞的脉冲根据 其体积大小分配并存储在相应的体积通道中,每个通道收集 的数据被统计出相对数,表示在Y轴上,体积数据以飞升(fl) 为单位,表示在X轴上。可将白细胞体积从30~450fl分为 256个通道,每个通道1.64fl,依据体积大小分别将其放在 不同的通道中,得到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初步确认:第 一群是小细胞区,主要是淋巴细胞,体积在35~90fl之间; 第二群是中间细胞群,主要是单核细胞,体积在90~ 160fl,;第三群为大细胞区,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它分叶 多,颗粒多,体积可大至160fl以上。
第四篇 实验诊断
血液检查
海医附院检验科 潘 婉
血常规检查
• 即全血细胞分析,可以对感染、炎症、手术后、 血液系统疾病、肝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 治疗效果等。
• 静脉采血方法 :4小时内测定 – 毛细血管采血方法 :半小时内测定
– 手指血与静脉血有差异,条件允许尽可能静 脉采血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运用了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机械 系统,菜单式操作程序,条码阅读,自动吸取样品,血液 在机器内部自动稀释,效率高,检测量准确,有利于质控, 减少了操作者实验室感染的几率。且大部分采用表面活性 剂法测血红蛋白,避免了氰化物对环境的污染,是全面取 代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必然趋势。目前还有将全自动血 细胞分析仪与自动涂片染色机、电脑及应用软件组合而成 的血液分析工作站,将多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 网织红细胞分析仪、自动涂片染色机、机械连接系统、电 脑、高性能应用软件组合为一体的血液分析流水线(如 HST-330模块式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等。
胞通过微孔时两电极之间的阻抗值增大,产生电压脉冲信号而进 行血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国内产品均为电阻抗型。 ⑸联合检测型:采用多种现代高科技技术,如利用电阻抗、激光、高 频电磁波、流式细胞术和化学染色、特殊溶血剂等多方位联合检 测同一个血细胞。此类仪器功能多,特异性强、速度快、获得参 数多、对环境污染小。
中间细胞
血小板和红细胞共用一个小孔管。正常人红细胞体积和血小板 体积有明显的界限。因此血小板计数准确容易。当血细胞悬液中含有 异常血细胞(如小红细胞)时,划分界限不清。为使血小板计数有较 高的准确性,计算机对血小板和红细胞分布图进行判断,将血小板计 数的上限阈值判定线放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分布图交叉部分的最低处计 数。
90年代初,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应用到血细胞计数仪上。
90年代中期研制出的多功能、多参数、多分类全自动血细 胞分析仪及检测的全自动化,把临床血液学检验提高到 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1.血细胞分析仪分型
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分 析仪。
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需在主机外匹配稀释器,采集的血标 本经稀释器预稀释后再上机检测。这类仪器工作效率低,吸样 准确性差,多为手工加溶血素、混匀等,其加入量及放置时间、 因人为因素,随机误差较大,不利于质控,并且易发生“半堵 孔”或“堵孔”现象。9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已被逐步淘汰, 国内用户也为数不多,趋于淘汰。
– 尽可能同一体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计数于站位时增加)、一定时间和近 似生理条件下采血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指标与临床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分析仪实质上是指 对一定体积内血细胞数量及异 质性进行分析的仪器,包括血 细胞计数与分类、血红蛋白测 定及网织红细胞计数等众多分 析项目,是临床检验工作中最 常用的仪器。
• 各项红细胞指数的检测原理:根据仪器检测的RBC、
HCT和Hb的数据,经仪器内存程序换算出红细胞平均体 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的含量(MCH)和红细胞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由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红
细胞数量的过程中 ,同时测量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差异获得, 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RDW能直接、 客观、及时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对贫血的诊断 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