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节日 表格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5、欣赏不同形式创作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
6、学生实践创作
教师发现在创作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作品及时鼓励。
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学生踊跃发言探讨关于自己所收集到的有关于节日 的信息
情感
态度
目标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
教
具
课件、范图、教学演示
材料等。
学
具
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绘画作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交流信息,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节日
二、导入课题
1展示图片,
(1)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
(教师出示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
见)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3)《印尼朋友来中国》
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4、教师示范。
《美术》第四册18《绘画中的节日》
主备人:王美 修订人: 审核人:编制时间:2010—01·13
课 题
绘画中的节日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点
☆
难点
△
知识
技能
目标
①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
②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
③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环境是多姿多彩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欣赏和感受,并感受节日带来的快乐的气氛。
引导学生用多种表现形式表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日的气氛
作业
设置
用色彩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板书
设计
绘画中的节日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