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景区管理教案 第五章 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旅游景区管理教案 第五章 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二、景区游客流的时空特征P83胡
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双向人员流动形成了游客流。稳定的规模化游客流是景区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在景区内各功能区分布、参观游览线路、旅游活动项目吸引力大小等内部因素以及休假制度、游客居住地与景区距离等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景区内部也表现出了游客“进入景区、停留、离去”的人员流动的游客流现象。
(2)从最直接的影响而言,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给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景观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3)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本身往往成为其他游客游览活动中的视觉污染,影响游兴,破坏环境气氛,进而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质量。
(4)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往往会给其自己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4.年度变化特征
景区游客流的年际变化与产品功能存在直接的关联性。(二)景区游客流的空间特征
1.线性多向流动
以最简单的一日游景区为例,旅游者要经过“到达——泊车——买票——验票进入——游览、游乐、观看节目——就餐——游览、游乐、观看节目——出口——取车离去”完整的移动过程。
2.节点汇聚
2007年国庆节,12万人天安门雨中看升旗
【导入新课】
案例——威尼斯游客管理的成功经验
【旧课复习】
1.旅游景区财务管理的概述
2.旅游景区资金管理
【教学过程】
第五章 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学习目标]
1.从游客流的时空特征、人口学特征了解景区游客行为特征。
2.了解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3.掌握景区游客不文明行为有效引导与管理的方法。
案例导入
威尼斯游客管理的成功经验
问题:威尼斯游客管理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第一节 景区游客的行为分析
一、景区游客管理的概念
游客管理是指旅游管理部门或机构通过运用科技、教育、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组织和管理游客的行为过程。通过对游客容量、行为、体验、安全等的调控和管理来强化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吸引力,提高游客体验质量,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不同个人背景游客行为的差异
1.经济收入
2.性别
3.受教育程度P58李
4.职业
(四)不同年龄游客行为的差异
1.青少年游客
2.中年游客
例如,山西翠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中就有不少旅游者在下山时执意不走大路,而从树林和悬崖边穿行,引发不少摔伤事故。
3.老年游客(60岁以上)
例如,2003年就有15名老年游客进入崂山深处,因迷路而被困山中长达14小时。
(1)周内变化
工作日——周末的周期变化;
(2)周际变化
主要受节假日的影响,特别是黄金周的影响最为显著。
2013年10月7日,故宫博物院顺利完成国庆假期的观众接待任务。10月1日~7日,故宫总接待人数为71.4万,单日观众量以10月2日的17.5万为最。
3.月变化特征
例如,每年冬季来临,由于九寨沟大雪封山,进入景区的公路、山路路面结冰、结霜,汽车难以进入,部分游客对寒冷天气无法适应,游客就会减少,形成淡季。又如,敦煌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游客大多选择在5~10月去敦煌旅游,7、8、9三个月接待的游客人数约占全年接待量的65%。
3.根据生活方式来划分
按照生活方式来划分,旅游者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喜欢安静生活的旅游者
(2)喜欢交际的旅游者
(3)对历史感兴趣的旅游者
4.根据旅游者的气质类型来划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1)多血质游客的行为特征
(2)粘液质游客的行为特征
(3)胆汁质游客的行为特征
(一)景区游客流的时间特征
景区游客流的时间特征可以从日变化特征、周变化特征、月变化特征和年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1.日变化特征
例如深圳欢乐谷的开放时间是每天的9:30~21:00,由于每晚19:00有大型的主题晚会,每天15:00左右是入园高峰期之一。
案例:深圳欢乐谷
2.周变化特征
旅游景区游客流的周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题 目
第五章 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学时
4
教学目标
与要求
了解游客管理的定义和行为特征;理解景区游客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景区游客管理的基本方法。
重 点
景区游客管理的基本内容
难 点
游客管理的行为特征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具、多媒体教室等。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4)抑郁质游客的行为特征
(二)不同出游方式游客行为的差异
1.团队游客行为特征(>=15人)
团队游客的行为往往受到较多约束,游客的行程安排大多比较紧凑,而可变动性差。团队游客大多统一行动,旅游活动按既定路线和内容进行。
2.散客游客行为特征(<15人)
散客通常包括个体出游的游客,小团体结伴出游的游客和家庭意的。
这类游客包括人格不健全的幼稚性人格者、初次出门的旅游者、年老和年幼难以自理者以及不熟悉情况的外国人。
(3)使人难堪的旅游者
特点是:爱批评的、漠不关心的、沉默寡言的。从不由己推人,进行心理换位。
对这类客人要谨慎、周到、注意细节,在服务过程中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4)正常的旅游者
二、景区内游客行为的差异P84胡
(一)不同人格特征游客行为的差异
1.根据旅游者在生活中的表现来划分
(1)神经质的旅游者
定义:神经质的旅游者指的是具有敏感、易变等不完善人格的人。
特点:厌倦的、脾气乖戾的;急躁的、大惊小怪的;兴奋的、易激动的;无礼的、事必挑剔的;敏感的、难以预测的。
(2)依赖性的旅游者
绝大多数游客都属于有礼貌、有理智的正常的客人。
2.根据旅游者的性格倾向来划分
心理学家在对人的个性进行研究中,将人的个性进行了多种分类,其中最著名、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人的性格将其分为内倾性格和外倾性格,这两种性格的人均处于人的个性的两端,且人数较少,大多数人则位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其中一部分人靠近内倾,另一部分人靠近外倾,余下的为中间型,它们呈正态分布。
三、正确引导游客行为
(一)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表现
德国青年跳坑扮秦俑被抓
(二)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危害
(1)从最根本的危害而言,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极易造成旅游景区整体吸引力下降、旅游价值降低,严重影响着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还可能给景区带来灾难性影响,如违章抽烟、燃放爆竹、违章野炊等行为很容易引起火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