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教材
大家看看这个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
• 老婆骂老公 • 有一天,老婆看到老公正在家里看书,不知道哪里来的火,对老公大 发脾气:“你看看你自己,你像个男人吗?要能力没能力,要本事没 本事。你干嘛要结婚啊!你为什么要结婚啊!老婆老婆养不起,孩子 孩子养不起。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在家里拿着一本破书,翻来翻去,翻 来翻去,怪不得你在公司也被你的领导翻来翻去!翻来翻去!啊!我 告诉你,奔四十的人啦!土都埋到腰了,要钱没钱,要房子没房子, 我当时瞎眼了,怎么会看上你这个窝囊废?我当时脑子进水了,怎么 会嫁给你这个没出息的窝囊废?” • 老公一下子被老婆骂蒙了,说:“好!我没本事,我是窝囊废,我干 什么事,你都看不顺眼,我不跟你争了,我要跟你离婚!” • 老婆听到老公要跟自己离婚,大声说:“你再说一遍!” • 老公大声说:“我要跟你离婚!” • 老婆大声说:“你再说一遍!” • 老公大声说:“我要跟你离婚!我不跟你说了,你这个黄脸婆。” • 老公说完后“砰”的一声关门出去了!老婆望着老公的背影瘫在地上 大哭起来。
21
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连问5个为什么? • • • • • • • • • • 大野先生一问:“为什么机器总是坏?” 员工回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 大野先生二问:“为什么超过了负荷?” 员工回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大野先生三问:“为什么润滑不够?” 员工回答:“因为油泵吸不上油来。” 大野先生四问:“为什么油泵吸不上油来?” 员工回答:“因为油泵轴已经磨损、松动了。” 大野先生五问:为什么油泵轴会磨损呢? 员工回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 等杂质。”
各位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我还要怎么查下去?还要寻找哪些证据,才能把它办 成一个铁案?领导才会满意,领导才会夸我,领导才 会说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错!
我在现场发现:6月8号生产部李经 理下令在生产中采用了一批型号为 ABB-133的不合格钢材,结果导致 一批产品不合格。
28
还要找6个证据
1. 生产副厂长下命令的证据。如果是书面,审核员应亲眼看到此书 面命令的原件或复印件;如果是口头命令,应由该副厂长及接受此 命令的干部的确认。 2. 钢材不合格的证据。例如:该批(应有批号、进货日期等)钢材 的化验报告,测试报告等证据,证明该批钢材的性能指标不合格。 3. 该批钢材用于生产的证据。例如有一批产品(批号、型号、规格 或尺寸)确实使用了这批钢材,有出库单、产品原料单据等证据。 4. 该批产品不合格的证据。例如成品检查报告。报告判定这批产品 是不合格品。 5. 该批产品的不合格是由该批钢材造成的证据。例如对该批不合格 品的分析报告证明由于钢材的不合格才导致产品的不合格。 6. 其它证据。如确无让步接收(顾客同意)或偏离许可(设计、工 艺人员确认使用这批不合格钢材不会造成严重影响等)。
29
解决问题
• 解决问题最常用的两个表格
日清日高记录表(当天工作当天完成情况记录表)
姓名: 岗位: 年 月 日
计划工 作项目 主 要 工 作
月度 当日 目标 计划
当日实际
差异分析
解决措施
责任人
期限
临 时 工 作
今日发现问题 解决办法、建议 明日工作重点:
自评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复审意见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签字:
中层管理者“现场管理文化”建设篇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什么是问题? 什么是老大难问题?老大难问题的两个最 基本的特征,解决老大难问题的六个法则 表层提问的方法:问自己、问别人。 深层提问的方法:连问5个为什么。
发现问题的“三不放过”原则 分析问题的三大法则 解决问题的三部曲
老大难问题
• 什么是老大难问题? • 解决老大难问题的六个法则
老大难问题的两个特征: •1. 多次发生,反复发生的问题 •2. 以前用过多种方法可一直没解决的问题
•比如30多岁还没结婚,比如换线换模时间超 长多次改进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出现重 大质量问题检验员没有停止生产权利的问题。
解决老大难问题的六个法则
从上面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现场改善并不难,看你想不想。这个改善几乎不要什 么投入,而且效益非常可观。所以我个人一直主张用小投入做大改善。
•
思考题:怎么查问题?比如我们 Nhomakorabea查 不合格品的管 理情况,你怎 么查?
16
查不合格管理情况的三种方法
通过文件来查——低级 通过不合格报告来查——中级 通过“不合格实物”来查——高级
• •
•
我又带着他们去现场看,看什么呢?看挂产品的挂具,发现是挂具上的粉层太厚, 导致导电不良,粉末难以喷上。怎么办?开头脑风暴会议,半个小时就找到方法, 什么方法?挂具装一个护套,这样问题就得到解决,而且挂具的清理也由以前的 每8圈清理一次降为现在的每60圈清理一次,每次节省7个人工。通过现场改善, 每个星期单单是喷粉量就可以为公司节约2800元,一个月节省11200元,理论上 一年可为公司节省134400元。
五个为什麽方法 The Five Why Method
根由 Root Cause
为什麽? 为什麽? 为什麽? 为什麽?
真正原因
十分接近真相的原因
表面原因
为什麽? 答案:
看到的现象
“连问五个为什么”其实就是一种解决问 题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对我们解决问题 的特别有帮助,是每个管理者必须掌握的。 如果我们只问一个为什么,往往会听到一 些冠冕堂皇的、振振有词的、看起来是滴 水不漏的回答。当我们问到第四、第五个 为什么时,一些隐蔽的问题才会暴露出来, 真正的问题才会浮出水面。
大问题:跟目标差距比较大的问题、客户投诉的问题,老板针对某件事 发了脾气的问题,存在系统性风险的问题,上级检查查到的问题等等。
•比如仓库经常发错料的问题,物料没有标识的问题,比如没有按时交货 遭到客户投诉的问题,比如某产品报废率长期在3%以上,而其他企业同 样的产品报废率控制在1%之内。每次走到卫生间都臭气熏天的问题。
• 发现问题的“三不放过”原则 • 不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放过,不找到责任人 不放过,问题得不到解决不放过| • 分析问题的三大法则 • 亲自到现场去分析问题法则、用互动的方式分 析问题、逐条逐条排除法则 • 解决问题的三部曲 • 当天问题当天解决,用《日清日高记录表》来 控制,日清日高记录表下班前交直接上司审核。
• 表层提问的方法
• 两问:问自己、问别人
关于表层提问的三句话
• 1.表层提问和追查问题是品质检验人员的基 本功之一。 • 2. 现场是非常复杂的,现场的问题也很多, 作为品质检验人员,你的价值不在于参与 生产,而在于当出现问题时,你是否能及 时、有效的解决问题。 • 3.每一个问题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小问题 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大问题。我们的工作 就是想办法扯出这个大问题。
• • • • • • 1.用分析工具找出所有的具体问题 2.问题要分解到不可分解的程度 3.找出最突出的问题 4.这一问题要具体到人、数量、地点 5.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核查 6.从源头仔细分析《岗位责任书》和《日清 日高记录表》
关于问题的三句话
1.挖掘问题要有盗墓贼挖古墓的精神,挖得越深挖到的宝贝 越值钱。挖到两米是民国的墓,挖到三米是明清的墓,挖到 四米是宋元的墓,挖到八米就可以挖到秦始皇的兵马俑。 2.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关键是一个 “问”字。问谁呢?问自己,问别人。 3.现场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繁锁和实在的工作,是来不得 半点虚假的,所以要把现场的问题挖出来,首先要把现场的 基础工作做好,然后再使用一个挖掘现场问题的核武器,什 么核武器呢?对于已经爆发出来的问题,用连问5个为什么 这个核武器。对于隐藏的问题有没有核武器呢?当然有,就 是FMEA。
发现问题的“三不放过”原则 1. 不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放过 2. 不找到责任人不放过 3. 问题得不到解决不放过| 分析问题的三大法则 1. 亲自到现场去分析问题法则 2. 用互动的方式分析问题 3.逐条逐条排除法则
什么是问题?
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事情的结果与要求的标准存在的差异。比如我要 喝咖啡,你给我一杯茶;我要吃面,你端一碗米粉上来,这就是问题; 还比如公司今天5点前要出一批货,你明天5点还做不出来,这也是问题。 小问题:偶尔发生的问题、孤立的问题。 •比如地上掉了一个螺丝的问题,出门时没有随时关灯的问题,卫生间水 龙头滴水的问题,办公桌上的私人茶杯一会儿放左边一会儿放右边的问 题,公司某个员工偶尔上班迟到的问题、离问题开坐位没有把桌面上的 文件整理的问题,报告中有一个错别字的问题,等等。
关于问题的三句话
1. 2. 3. 你是来公司解决问题的,还是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什么是最大的问题?对问题熟视无睹是最大的问题 你不处理问题,问题就来处理你
首先明确四个概念
什么是问题?举两个案例说明
什么是小问题?举两个案例说明 什么是大问题?举两个案例说明 什么是老大难问题?举两个案例说明
• 这就是管理界非常有名的“连问五个为什么”的案例。大 野先生经过连续追问了五个为什么,最终找到问题的根本 原因是没有安装过滤器。如果大野先生没有这种死抓不放 追根究底的精神,只问第一个为什么?员工告诉他是保险 丝出了问题,这样的话就很可能只是换一根保险丝来解决 问题。换根保险丝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不能解决问题,表 面上解决了问题,实际上没解决问题。
挖掘现场问题的一个案例:东莞东易小投入大改善
• 我曾经协助一家企业(东莞东易)搞了个现场改善,什么现场改善呢?如何降低 钣金件喷粉的粉末消耗量。当时,财务报表反应公司最近三个月喷粉车间的钣金 件粉末消耗量比以前增加了12%。为什么一下子会增加这么多的粉末消耗量? 怎么办呢?先看产品,再看现场。 我直接从现场随机抽取3件刚刚喷过粉末的产品,把他们几个现场一线干部叫过 来观察,他们很聪明,三分钟就发现是喷粉过厚,结果用仪器一测,果然厚了。 为什么员工会多喷粉呢?原来是车间的员工为了“喷粉件不发青”就多喷粉,这 样的话客户就不会投诉,客户不投诉就不会扣钱,虽然客户投诉没有了,但粉末 消耗量却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