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基础第九讲领导

管理学基础第九讲领导


看球赛引起的风波
谁知,就在宣布“禁令”的那个周末晚上,车间 主任去查岗时又发现,上二班的竟有6名不在岗。主任 气得直跺脚,质问班长是怎么回事,班长无可奈何地掏 出三张病假条和三张调休条,说:“昨天都好好的,今 天一上班都送来了”。说着,凑到主任身边劝道:“主 任,说真个的,其实我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球赛太 精彩了,您只要灵活一下,看完了电视大家再补上时间, 不是两全其美吗?上个星期的二班,为了看电视,星期 五就把活提前干完了,您也不……”车间主任没等班长 把话说完,扔掉还燃着的半截香烟,一声不吭地向车间 对面还亮着灯的厂长办公室走去……
2.行为理论
基本观点:行为理论主要研究领导者 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才能使工作更有效。 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领导者关注的 重点是什么,是工作的任务绩效,还是群 体维系?二是领导者的决策方式,即下属 的参与程度。 • 管理方格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
⑴1.1:放任式管理
⑵9.1:任务式管理 ⑶1.9:俱乐部式的管理 ⑷9.9:团队式的管理 ⑸5.5:中间道路式管理

成就需要搞的人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喜欢的到及时 的反馈信息,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他们很少 关注他人和影响他人。从实际情况来看,成就需要强的人 往往不是出色的管理者。 • 权利需要强的人喜欢具有竞争性和能体香较高地位的 场合和情景,他们喜欢影响他人,注意争取地位和影响力 。权利需要是管理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 亲和需要搞的人渴望友谊,喜欢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工 作环境。出色的管理人员的庆贺需要相对较弱。庆贺需要 强的人旺旺是充当被管理的角色。
2.公平理论
•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的 • 基本内容 :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 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其相对 报酬的影响。这种相对报酬是指个人付出劳动与所 得到的报酬的比较值。包括两种: ( 1 )横比,即在同一时间内以自身同其他人的相比 较; (2)纵比,即拿自己不同时期的付出与报酬比较。 前者可称为社会比较,后者可称为历史比较。

知识研修
一、激励机制 • 激励的作用与特点 • 激励过程 二、激励理论 • 激励理论的类型 • 需要层次论 • 公平理论 三、激励方式与手段
激励的作用与特点
• 激励。激励的原意是指人在外部条件刺激下出现 的心理紧张状态。管理中的激励,是指管理者运 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 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 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激励的最主要作用是通过 动机的激发,调动被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即其核 心作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 激励的特点。激励作为一种领导手段,与前面所 讲的凭借权威进行指挥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内 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
权力的形成机制
4.管理者的权力(含权威)形成机制模型。
组织授权
领导者素质与行为
权力
被管理者的服从
三、权力的运用
1.正确处理权力的自主与制衡 –保证管理者独立地运用权力。 –要建立必要的权力制衡体制。 2.科学地使用权力 –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运用权力要同民主管理相结合,要同思想工 作相结合,要同身教相结合。 –正确处理相关人员的职权关系。 3.酌情适度地运用奖惩 –重视奖惩效应。 –奖惩分开。 –酌情适度,恩威并重
“目标-途径”理论
情景要素
决定
行为方式
导致
领导有效性
下 级 特 性
环 境 特 点
指 示 型 领 导
支 持 型 领 导
参 与 型 领 导
激 励 型 领 导
满 足 需 要
提 高 绩 效
当代对领导方式研究的新成果
• 领袖魅力型领导。是一种靠领导者个人魅力 团结带领组织成员去实现目标的领导方式。 • 变革型领导。这是一种敢于突破传统,坚持 创新,善于鼓动的领导方式。 • 后英雄时代领导。后英雄时代领导是指通过 不断拓展组织成员的能力,树立群体成员的 英雄意识,使有效领导渗透于整个组织的一 种领导方式。
一、领导方式理论
1.特性理论 2.行为理论 3. 权变理论
1.特性理论
基本观点:最古老的领导理论观点。关注领导者个 人,并试图确定能够造就伟大管理者的共同特性。 这实质上是对管理者素质进行的早期研究。 主要成果: ⑴努力进取。⑵领导动机。⑶正直。⑷自信。⑸业 务知识。⑹感知别人的需要与目标,并具备善于有 针对性调整自己领导方式的能力。
Y理论
1.一般人的天性并非好逸恶劳,他们对 工作的喜爱取决于理解; 2.外来的控制并不是使人为实现组织目 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 3.在适当情况下,一般人是能够主动承 担责任的; 4.大多数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想象力和 创造性; 5.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一般人的智慧潜 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超Y理论
• 效果 • X理论 • Y理论 工厂 好 不好 研究所 不好 好
• 超Y理论:X理论和Y理论哪一个更重要取决 于工作者,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
激励理论的类型
• 内容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主 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 “双因素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等。 • 过程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 行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 论”、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模式”、亚当斯的 “公平理论”等。 • 行为改造理论。重点研究激励的目的(即改造、修 正行为),主要包括: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论”、海利的“归因理论”等。
看球赛引起的风波
金工车间是该厂唯一进行倒班的车间。一个星期六 晚上,车间主任去查岗。发现上二班的年轻人几乎都不 在岗位。据了解,他们都去看电视现场转播的足球比赛 去了。车间主任气坏了,在星期一的车间大会上,他一 口气点了IO几个人的名。没想到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 不约而同地站起几个被点名的青年,他们不服气的异口 同声地说:“主任,你调查了没有,我们并没有影响生 产任务,而且……”主任没等几个青年把话说完,严厉 地警告说:“我不管你们有什么理由,如果下次再发现 谁脱岗去看电视,扣发当月的奖金。”
领导
/programs/vi ew/ZFd7mODE21M/ 44分钟
第一节 领导职能概述
1.领导的定义(管理者指挥、带领和激励 下属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2.领导的实质 领导实质上是一种对他人的影响力, 即管理者对下属及组织行为的影响力。领 导的基础是下属的追随与服从。 3.领导手段 指挥、激励、沟通
主要成果
• ⑴这一理论最早是由坦南鲍姆与施密特于1958年 提出的。他们认为,领导者的力量、被领导者的 力量和环境的力量共同决定领导行为的有效性。 ⑵菲德勒模式。他认为,对领导工作影响最大的 因素是:领导者的职位与其实际拥有的权力、工 作任务结构的明确程度、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 系。 • ⑶佛鲁姆—耶顿—詹格决策模式。主张要先对领 导环境运用决策技术进行评估,再选择不同风格 的决策方式。 • ⑷罗伯特.豪斯提出的“目标—途径”理论。在这 里作重点介绍。
激励过程模式
激励的实质过程:
是在外界刺激变量 (各种管理手段与 环境因素)的作用 下,使内在变量 (需要、动机)产 生持续不断的兴奋, 从而引起被管理者 积极的行为反应 (实现目标的努力)。
激励的过程模式
X理论、Y理论
道格位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1960年
X理论
1.一般人的天性好逸恶劳, 只要有可能就躲避工作; 2.人生来以自我为中心, 漠视组织的要求; 3.缺乏进取收,不愿负责任, 甘愿听众指挥,安于现状 而没有创造性; 4.容易受骗,受人煽动
(二)权力的形成机制
1.影响权力的因素 ⑴组织;⑵管理者;⑶被管理者;⑷其他因素。 2.被管理者追随与服从心理分析
权力的形成机制
3.管理者权力构成分析
组织性权 力 法 奖 强 资 定 赏 制 源 权 权 权 权 个人性权 力 专 表 亲 人 统 长 率 和 格 御 权 权 权 权 权
领导 影响 力 管理者权力构成
双因素论
• 美国学者赫茨伯格(Herzberg) 1966提出, • 调查对象:200名技术人员和会计师
• 保健因素:这些因素具备时,不会产生激 励,但不具备时,会产生不满. • 激励因素:这些因素具备时,会产生激励, 但不具备时,不会产生不满.
保健因素
• • • • • • 工资 公司的监督制度 公司的政策 上下级关系 工作的保障 工作环境
2.公平理论
•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1)必须将相对报酬作为有报酬作为有 效激励的方式。 (2)尽可能实现相对报酬的公平性。
成就动机理论
• • • • • 1966年,大卫〃麦克利兰提出 人在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哈偶,还会产生3种需要 1.成就需要:追求成就,争取成功的欲望 2.权利需要:影响和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欲望 3.亲和需要:与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1.1
.
1.9
9.9
对 人 的 关 心
5.5
9.1
对工作的关心
思考与质疑 你认为9.9:团队式的管理是唯一正 确的领导方式吗?它的局限是什么?请
按照管理方格理论评价你的领导方式,
并在图5-1上标出。
3.权变பைடு நூலகம்论
• 基本观点。权变理论是在特性理论与行为理论 的基础上发展的,反映了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 重要趋势。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 用、唯一正确的领导方式,只有结合具体情景, 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制宜的领导方式,才 是有效的领导方式。其基本观点可用下式表示: • 有效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 即有效地领导是领导者自身、被领导者与领导 过程所处的环境的函数。 • 主要成果。
1.需要层次论
• 后来,补充了求知的 需要和求美的需要。 • 马斯洛认为: (1)只有低一层次需 要得到基本满足之 后,较高层次需要 才发挥对人行为的 推动作用(低层次 需要并未消失); (2)人的行为主要受 优势需要所驱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