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历史教学浅析

中学历史教学浅析

中学历史教学浅析
无论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国家的历史,还是人类的历史,它都好比一个硕大无比的万花筒,色彩斑斓,千变万化,隐藏着无数的谜底,要想解开这些谜底,把我们的历史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需要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厚积而薄发,训练出专业的教学基本功,开拓出创新改革的教学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下一代,现将我的教学点滴汇集起来,以飨读者。

一、加强自身训练
人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会慌。

”“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

”作为一名专职历史老师,我放弃了一切业余爱好,一心钻研历史,教参是翻来覆去地研究,电视上的百家讲坛从不间断,有关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也从不放过,搞不清的知识点就上网查询,或者和同行探讨,总之,无处不学。

其次,加强课堂语言训练,力求语言的条理、标准、严密、有节奏感和亲切感。

因为课堂语言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工具,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体,是向学生展示教师形象的重要窗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所以为了练习语言的流利性,对教材的重要段落我首先一遍一遍背诵。

再次,加强板书训练,因为王松泉先生曾说过:板书是反映课堂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看其学生思维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

我在运用板
书上是遵循以下原则:
1.美观性原则。

加强自身的美术修养,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

2.有效性原则。

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设计使用大黑板小黑板,使其更好地发挥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

3.精炼性原则。

板书必须突出课堂的精华,提纲挈领,清晰醒目,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重点的把握,对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所以我设计的板书尽量醒目,色彩搭配得体。

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历史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我充分利用学生对起始学科的好奇心这一特点,通过布置超前学习作业的方式来提高学习历史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必要的方法和必备的素养。

一是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各种信息渠道提取历史知识。

二是时时关注世界热点事件,追寻发生的根源与历史学科的联系。

三是利用初中生充满活力、对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历史,历史知识既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还可以使历史知识变得鲜活生动。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地积累历史知识,自主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在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的同时,用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培养理解历史的能力。

我常在课堂上这样告诉学生,历史是一门特殊学科,它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成为优
秀生的。

在培养兴趣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教师必须以才感人。

在我的历史教学中,我常常选一些典型生动的材料进行补充,是整个历史教学内容血肉丰富,使描写的人物栩栩如生,使叙述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如临其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要有艺术性。

在生活中,我是一个有心人,平时看书、读报、上网、看电视、总利用一切机会,多多收集历史资料,讲课中适时抛出,既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激发学生情绪,又颇显有学术气,使学生由奇生敬,由敬生爱,由爱而主动学习。

教师如此博学,学生眼中能不露出几丝欣赏目光吗?
2.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要寓教于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

我在教学中,用幽默的语言,尽量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氛围和思维状态中,通过唱歌、叫故事、演小品等多种文艺形式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情感的渗透,使之达到寓教于乐。

历史课上得如此生动、有魅力,学生能不感兴趣吗?学生能不刻苦吗?
3.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必须让学生有成功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有赖于成功,学习上当学生克服了重重困难,突破一道道难关,获取了某种知识时,心里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越学越有兴趣。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在教学中坚持多表扬原则,即使学生对某一知识学习理解不全面不深
刻,或者不很准确时,我除了补充完善外,还要给学生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充分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培养学习兴趣。

三、用无私的爱来感化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鲁迅说:“教师根植于爱。

”只有有了爱,才会有工作的热情,只有有了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才能真正去教书育人。

爱学生是做好教师的前提,教师要给予学生理解、同情、关心、帮助、体谅、爱抚,给予学生真诚的爱,才能使学生在训练中有安全感、信赖感。

我在历史教学中,以自己纯洁的心灵,亲切的姿态,平等的地位,模范的身教,无私的宽慰,去感化和陶冶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去塑造学生的心灵,用理念去克服学生的是非观念,让学生把我当做慈母,当做知心朋友,从而达到情感相融,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爱,感受到爱的温暖,爱的力量,摆脱一切不良的心理品质。

可以说正是对职业和学生深深的爱成为教师力量的源泉。

所以才有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教育精神。

因为爱,才使我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才使我感到教师的光荣。

四、创造性地运用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组织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将教科书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教科书,只是把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引子,以这个引子对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如在初中历史总复习中,我把中外历史进行了结合,打破教科书原有结构体系,把世
界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

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

然后再用生动幽默的漫画,将复杂难懂的问题简单化,使教学变得活泼,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解决了问题。

总之,教学方法各有千秋,以上几点只是我在教学中的感触。

作者单位:
山西芮城县东关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