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整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凤兰)
第一章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1、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2、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是法国著名精神科医生比奈(皮内尔)。

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职员比尔斯,他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版了一本自传体著作---《自觉之心》。

3、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

这一阶段约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制约的因素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一阶段从二次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

第三阶段:从努力提高个体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
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

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
代开始,目前仍在发展之中。

4、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

5、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全面健康、全程健康、全员健康);(2)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3)以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4)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关系
(1)相似性:
它们都是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常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工作范围常是相似的—如常面对来访者(患者、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性问题的等;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患者、学生)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如都希望都通过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救者改变和增长的目的;都注重建立助人者和求救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

(2)相异之点:{见书本42-46页}从11个方面去比较:工作对象和工作者;功能;内容;方式;方法;时间;问题;
工作模式;任务;过程;运作方式。

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任务上是重叠交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智育的基础,两者之间还有交错之处;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功能和任务方面有交叉重叠之处,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美育的基础,两者之间在任务上有交叉重叠的地方。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
第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
1、各年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考虑年龄层面来制定目标,也就是从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特点和心态的把握与分析出发,来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2、不同心理结构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意志目标、个性目标等。

3、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开发自我潜能;掌握学习策略;改善学习品质
(一)开发自我潜能
在智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

在能方面,主要使他们养成言语—数学能力、空间—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二)掌握学习策略
一是外显的学习策略目标,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学习规则和学习方法;二时内隐学习策略目标,使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

(三)改善学习品质
(1)明确学习目标
(2)培养激发动机
(3)端正学习态度
(4)培养学习兴趣
第四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原则: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主体性原则(核心)、积极性原则(策略)、全体性原则(方向)
2、生活性原则:
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和出发点。

从三个方面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全面性,活动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第二,要针对学生的性别特点。

第三,要针对对学生的表现特点。

第四,针对学生的时代特点。

第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积极的方面看,就是要树立学生的“全人化”发展概念;从消极的方面看,就是要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缺陷,全面考察和分析这些缺陷的形成原因并制定对策。

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要能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

第二、要注意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重复参与各种训练和练习。

3、主体性原则:
概念: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贯彻主体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

第二、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事事包办代替。

第三、教师要尽其所能,全面了解学生。

第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习心理指导的五方面内容: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动机指导、学习兴趣指导、学习习惯指导、应试心理指导。

一、学习方法指导:意义在于:一是扩大学习范围,掌握更多
知识。

二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

二、学习动机指导:其一,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推动作用;其二、
学习成绩对学习动机的反馈作用
三、学习兴趣指导
四、学习习惯指导:
意义: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人格完善。

指导内容有:一是用脑卫生习惯;二是与认知有关的学习习惯;三是与个性有关的学习习惯
五、应试心理指导
2、智力训练的五方面内容:
第一,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
第二,使学生认识智商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第三,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
第四,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
第五、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
第六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一):专门课程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环节:
一、明确课程目标
二、确定课程内容
三、进行单元设计
2、专门课程的教学组织
一、课前准备
二、组织教学
三、课程评价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教学的环节
(一)教学过程开始
一般可采用一下三种组织方法:
1、热身方法。

即通过唱唱跳跳等游戏活动开始一堂课,以激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澄清方法。

教师可以以简洁有力的话语做一个开场白,主要说明课程的目标和教学活动的大致安排,以解除学生的困惑,增强活动的自觉性。

3、介绍方法。

常用的介绍方法有:①先分组两两配对,互相说出自己的基本情况,然后就某一个问题相互介绍自己的看法或做法,最后在回到集体介绍刚才配对的【朋友。

②每人自问自答10次,问题是“我是谁”等,学生可逐步说出别人所不知道的一些个人特点。

③由大家轮流向一个同学提出不重复的问题,被问者不能拒绝回答。

第八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三):寓于活动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包括: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指导教师或主持人(教师、学生);参加者(年级,班级,男女生人数);时间、地点;活动的准备(场地安排、人员安排、文具、仪器等);活动的程序(活动的每一步骤、任务、时间分配、负责人等);活动的要求(纪律要求、操作规程要求、应变方案等);活动的总结。

3、活动实施的注意点(五个环节):把握时机;激发动机;精心准备;具体进行;总结工作
如果还需要更多内容请联系我还为你准备了,更多的内容,包括更多章节,更全内空,题型示例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