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粗粗读了一遍,个人感觉,恩格斯的这本书(小册子)大致包含着两部分的内容。
其一,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来看前人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问题的研究和结论,是一种类似复述的阐释。
恩格斯写作《起源》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执行马克思的遗愿,完成马克思已经开始但未能完成的研究事业。
其二,是恩格斯个人研究成果对前人结论的修正和补充。
《起源》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丰富的史实材料为根据,缜密论证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问题,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学者歪曲历史、美化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的谬论。
列宁对这部著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在研究国家问题的时候应重点看看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它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其中每一句话都是可以相信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说出,都是根据大量的史料和政治材料写成的。
在《起源》中恩格斯用了大量篇幅,深入探讨原始社会家庭关系。
在家庭问题上,恩格斯基本接受了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但做了某些取舍,更简练明了地描述了家庭婚姻的演化史。
恩格斯和摩尔根一样,在家庭婚姻问题的研究中,引入了历史的维度,把家庭的发展当作一个从无到有的演化过程,深入探讨了家庭的起源和演化的历史形式。
从恩格斯的论述中,应当把握三个基本问题:家庭产生的前史;家庭发展的历史形态;对未来家庭的展望。
恩格斯把家庭演化的历史形式分为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血缘家庭是人类走出杂乱性交原始状态之后,确定的第一种群婚制家庭形式,是群婚制的最初阶段。
普那路亚家庭是人类所经历的第二种基本的家庭形式,是群婚制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最为典型的群婚形式。
对偶婚制是人类在原始时代所经历的第三种基本的家庭形式,主要发生在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交替时期,对偶家庭具有双重属性,相对于群婚来讲,它是个体婚,但对严格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它又是一种带有群婚遗迹、不稳固的婚姻家庭关系。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一夫一妻制是以私有财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
而且,在这里,财产关系对婚姻关系的决定作用更是强有力,以至于婚姻关系变成一种权衡利弊的买卖关系。
在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一夫一妻制家庭的本质做了深入剖析与批判之后,恩格斯指出,只有在被压迫的无产阶级那里,真正的性爱才可能确立,而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才能实现。
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这种家庭关系做了展望与预测,指出了它的几个
基本特征。
首先,在未来社会中,婚姻和家庭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
其次,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个体家庭将不再是社会的经济单位。
再次,在未来社会中,婚姻家庭以个人性爱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男女平等与自由。
正因为基于公有制的婚姻是以性爱为唯一尺度的,所以婚姻的持续也以性爱为尺度。
恩格斯在书中表现出来的在古人类学方面专业而精深的造诣让人赞叹,他在那个领域是紧紧跟随在最出色的科学家身后的,甚至在个别问题上的见解要远远超过他们。
除此之外,他的文学,哲学和历史学知识之渊博,也是令人羡慕。
他可以轻易的用剧作中人物的台词来做一些观点的初步证明或者注脚。
当然,作为一个无产阶级事业的导师,他也处处流露着自己的阶级信仰和意识形态。
他时不时奚落着那些道貌岸然的现代资产阶级以及他们别有用心的所谓“科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