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产生的原理与正常心电图[可修改版ppt]

心电图产生的原理与正常心电图[可修改版ppt]

•ST段和T波
•心室后除极者先 复极
•ST段相当1、2相, 基本呈平线
心脏激动传导与PQRSTU的产生
•ST段和T波
•T波相当3相复极
•复极与除极方向 相反,T与QRS波 方向相同
心脏激动传导与PQRSTU的产生
•ST段和T波 •室间隔最后复极
心脏激动传导与PQRSTU的产生
•ST段和T波 •ST+T波≈0.3s •Q- T间期≈0.4s, 受心率影响大
ECG各波段的形成
ECG各波段的形成
ECG各波段的形成
ECG各波段的形成
ECG各波段的形成
心脏激动传导与PQRSTU的产生
•P波 •窦房结为起搏点
心脏激动传导与PQRSTU的产生
•P波 •除极向前、左
心脏激动传导与PQRSTU的产生
•P波 •主向量:左下前 •P波前1/3为右房
心脏激动传导与PQRSTU的产生
心电图产生的原理 与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 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 的曲线图形。
心脏电激动
心电图示例
心肌细胞的特性
➢ 兴奋性 ➢ 自律性 ➢ 传导性 ➢ 收缩性
跨膜动作电位
细胞膜选择性、通透性
Na + 、Ca + 、Cl-
K+ 水合离子最小,静息状态细胞膜只让K+通过
心电图导联的理论基础 (Einthoven等边三角形假说)
躯干是一个导电均匀 的球形容积导体
左肩、右肩和腿部构
成等边三角形
右肩
左肩
下肢
双极标准导联
I导联
左上肢连接心电 图机正极
右上肢连接心电 图机负极
反映两个电极间 的电位差
双极标准导联
II导联
左下肢→正极 右上肢→负极
双极标准导联
心肌除极与复极
心肌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可用向量来表示 心室除极
心房除极
以QRS为例 探测电极与QRS波形的关系
单极
面对除极方向
探测电极与QRS波形的关系
单极
面对除极方向 背离除极方向
探测电极与QRS波形的关系
单极
面对除极方向 背离除极方向 在除极过程中间
探测电极与QRS波形的关系
单极 双极
•LBB的间隔支室 间隔左向除极
心脏激动传导与PQRSTU的产生
•QRS波群
•V内→外膜除极
•RV(L→R)+LV (R→L)=R→L除 极
心脏激动传导与PQRSTU的产生
•QRS波群 •主向量向左下前
心脏激动传导与PQRSTU的产生
•QRS波群 •向量指向左后 •QRS间期<0.1s
心脏激动传导与PQRSTU的产生
•QRS波群
探测电极位置与ECG波形的关系
•QRS波群
导联体系
导联体系
导联: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 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 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
常规十二导联系统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额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III导联
左下肢→正极 左上肢→负极
II=I+III
I、II、III导联 构成等边三角形
双极标准导联
I、II、III导联 平行移至三角 形中点,各夹 角为60°
•P波 •中1/3:右+左房
心脏激动传导与PQRSTU的产生
•P波 •后1/3:左房 •除极时间≈0.1s
心脏激动传导与PQRSTU的产生
•P-R段
•激动进入AVN (V=0.05m/s)和室 内传导系统(快)
•P-R段≈0.1s
•P-R间期≈0.2s
心脏激动传导与PQRSTU的产生
•QRS波群
•U波机理不明
探测电极位置与ECG波形的关系
•P波
探测电极位置与ECG波形的关系
•P波
探测电极位置与ECG波形的关系
•P波
探测电极位置与ECG波形的关系
•P波
探测电极位置与ECG波形的关系
•P波
探测电极位置与ECG波形的关系
•QRS波群
探测电极位置与ECG波形的关系
•QRS波群
探测电极位置与ECG波形的关系
正极面对除极
探测电极与QRS波形的关系
单极 双极
正极面对除极 正极背离除极
探测电极与QRS波形的关系
单极 双极
正极面对除极 正极背离除极 正负极垂直除极
心室肌除极与复极
心外膜先复极

外内

膜膜
外 膜
探测电极方位与除极、复极波形方向的关系
除极
探测电极面向除极记录正向波 探测电极背离除极记录负向波
K+
K+外流,细胞内负电位
化学梯度与电位梯度相等, K +外流停止,细 胞处于极化状态
人体正常心肌细胞静息电位-90mV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与心电图
静息电位:-90mV,细胞膜呈极化 状态
动作电位:“0”相除极,“1、2、3” 相复极 心房:除极产生P波 心室:“0、1”相产生QRS波 心室:“2”相产生ST段 心室:“3”相产生T波 心室:“4”相钠泵活动产生U波
心电综合向量
心肌同时存在多个心电向量
兴奋经传导系统传导至许多心肌细胞 兴奋的传导为多方向性
同一瞬间各向量方向、强度不同 同一瞬间所有向量叠加为综合向量 综合向量的方向与强度不断改变
不同瞬间各向量方向、强度不断变化
心电图反映综合向量的动态过程
动态的综合向量决定心电图
综合向量方向→→ECG波形的方向(极性) 综合向量强度→→ECG波形的高低(电压) 综合向量时间→→ECG波形的宽度(间期)
心肌细胞的特性
➢ 兴奋性 ➢ 自律性 ➢ 传导性 ➢ 收缩性
窦房结的自律性
心肌细胞的特性
➢ 兴奋性 ➢ 自律性 ➢ 传导性 ➢ 收缩性
除极的“连锁反应”(传导性)
极化状态
单个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多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
除极的“连锁反应”(传导性)向量的概念:强度+方向综 Nhomakorabea向量的形成
综合向量的形成
复极
探测电极面向复极记录负向波 探测电极背离复极记录正向波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常规心电图的基本波形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波段 P波
PR间期 QRS波群 ST段与T波
相应心电活动
心房除极
房室传导时间
心室除极 心室复极的 缓慢期与快速期
ECG各波段的形成
ECG各波段的形成
ECG各波段的形成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单极导联:V1、V2、V3、V4、V5、V6
常规十二导联系统
双极导联:反映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 单极导联:ECG机的正极→身体某部位
ECG机的负极→中心电端 中心电端:
右臂、左臂、左腿各→5000欧姆电阻→连接成 一个中心点(0电位处) 此中心电端经常保持为零电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