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读书报告_3

管理学读书报告_3

管理学读书报告管理学读书报告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班级:11文化产业管理2班姓名:王力懿学号:11250307249目录前言................................................................................................. .. (4)一、管理者自身素质 (4)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 (4)2、《21世纪学习的革命》——拉塞尔.L.阿克夫 (7)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9)二、管理大师们的故事 (11)4、《大师的轨迹:探索德鲁克的世界》——杰克.贝蒂 (11)5、《旁观者》——彼得·德鲁克 (12)6、《蓝血十杰》——约翰.伯恩 (14)三、专业的管理知识 (16)7、《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 (16)8、《管理科学原理》——弗雷德里克.泰勒 (18)9、《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亨利.法约尔 (19)10、《管理思想史》——克劳德.小乔治 (21)四、结语...............................................................................................23前言管理学,在没有真正接触过这门课程之前,我一直以为管理学是一门很枯燥无味、与生活毫无关系的课,类似于微积分一样。

但是这学期真正的开始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我发现它并不是我想的那样,甚至说管理学很有意思,与生活关系很大,也非常有用。

这学期,陈老师要求我们读了管理学的十本经典著作,由于时间关系,虽然十本书都看了,但是有4、5本只是大致阅览,并没有深入研读。

在此,我将十本书的大致内容和自己的一点感悟写下来,如有错误,还望老师指点。

为了能将是本书的内容联系起来,我根据这十本书的内容,大致将其分为三类,分别是:1、管理者自身素质,2、管理学的专业知识,3、管理学大师们的故事,然后将对应的书的内容和感想写下来。

一、管理者自身素质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 这本书的内容不算很多,但却是我阅读时间最长的一本,也是这十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本。

本书没有很专业的管理学知识,主要讲的是管理者,甚至可以说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平时做事的习惯。

下面我就大致写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提到的七个习惯一次是:操之在我、确立目标、掌握重点、利人利己、舍生处地、集思广益、均衡发展。

这七个习惯,前三个讲的是个人的成功,后三个则是人际关系的成功。

一个人需要从第一点做起,逐渐进步。

就像作者所说,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

本书的后六大原则,均是以第一原则,即操之在我为精神后盾。

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拥有独立的人格,能够事事操之在我,而非受制于人。

要做到这点,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品德。

作者在此提出了品德成功论和个人魅力论。

依据个人魅力只能取得暂时的成功,只有具备真正的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永恒的快乐。

作者在这条原则中强调积极主动。

一个人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和消极逃避的态度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只有积极的去“找事”,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被别人认可。

第二大原则是确立目标。

作者用管理与领导的例子来说明目标的重要性,管理是在成功的阶梯上努力向上爬,领导则指出所爬的阶梯是否靠在正确的墙上。

可见,管理中目标的重要性。

在管理中,每个人要明确自己的小目标,每个公司要有自己的打目标。

管理者要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及任务,要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能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的管理层次。

第三大原则是掌握重点。

作者在此将事情分为四类,即紧急又重要、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任何人只要能够确立自己的二类事情为何,而且即知即行,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作者告知我们不要浪费时间在一些没有意义,不重要的形式工作之上。

在管理中,分清轻重缓急,有层次有顺序的做事,是一个管理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第四大原则即利人利己。

这点是属于人际关系的。

在管理中,信任可以激发员工最激烈的动机,使人全力以赴,但需要时间与耐心。

在合作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双方带来双赢。

在此,柯维也想我们六点建议,依次是了解别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阐明期望、诚恳正直、勇于道歉。

第五个原则是设身处地,了解他人。

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自己,却疏于倾听。

做到第五点首先要做的是聆听,充分的了解他人,才能知道别人所需。

管理中,我们要充分的了解顾客的需求与所想,才能真正的抓住顾客。

第六原则是集思广益。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不同的世界。

要乐于在与人交往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见解,因而增广见闻。

这点在管理学中的体现则是管理者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见解,集思广益,。

第七原则是均衡发展。

人生最高明的策略,莫过于在身体、精神、待人处事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拓展自己的成长空间。

同时柯维建议我们要经常读一些发人深省的著作,怀抱崇高的理想,奉行自己的信念,全身贯注,持之以恒。

这七个原则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一个人的成功,就是要慢慢的具备这七个原则。

这本书中从某个角度来说,更像是一本励志书籍,就像《人性的弱点》之类的书籍一样。

我学到的更多的是如何发展和管理自己,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人处事等方法。

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想想这七个原则,真正的理解它们,然后加以运用,不断地使自己成长。

我想,不管我们在哪一个行业,都会由于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而优于别人。

2、《21世纪学习的革命》——拉塞尔·L·阿克夫读这本书引发了我极大的反思,对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的思考,对作者阿克夫所提倡的教育体制的思考。

阿克夫在书中提出了一些许多的设想,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为重要这一思想贯穿于全书。

本书提出了当今今教育体制败在何处,然后在此基础上构想理想化的终身教育,建造理想的学校,深入反思了当今教育的重大缺陷和失败,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等等。

其中两句话令我印象最为深刻,“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个性”,阿克夫指出当今的教育在多大程度上遏制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把孩子教育成标准化的人,如同流水线上规格统一的产品。

阿克夫对工业革命以来的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提出学习是自发进行的,要学会激励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孩子们才有足够的动力探究世界、学习知识。

反思我们中国的教育,更是将作者所说的这种模子式教育制度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我们每个中国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中国的教育制度已早早的为你铺好了道路,你想学什么,决定权已不再你了。

每个人接受同样的教育,同样的思想,正如一个模子里做出来的东西一样,相差无几。

最终只是对已有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好坏来判断优劣,这样的体制下何出变化、何出创新?另外一句话就是作者引用诗人叶芝曾经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多么有哲理的话啊!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根据个人的特点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其的潜力。

无论教得多么“出色”,无论学习机会多么“难得”,没有学习欲望或者是学习的动力的人是学不到任何东西。

有学习动力的人是可以无师自通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选择的方法做到这一点。

阿克夫在书中提出了怎样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的几种方法,值得我们所有的人深入的理解与学习。

看完这本书真是感触颇多啊,我开始反思我现在身处的大学。

想想自己也是从小受这种体制的约束,到现在考上大学。

现在的大学生活如此的清闲,甚至可以说是堕落荒废,就是连应该学的知识都不学了,每天上课浑浑噩噩、漫无目标,只会偶尔刺激一下,使我于心难安,而思有所振作,但很快就习以为常,若视无睹了。

这样下去,大学毕业后,从教育的模子里出来都是不符合规格、不成形、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

回想我的高三生活,虽然是在模子体制下,但至少可以写到知识,每天过的充实,经过努力,经过激烈的竞争,终于考上大学。

但大学却是这样的生活,究其原因,我想还是自己的原因吧!大学之前老是抱怨自己没有学习的自由,没有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而现在大学时间这么多,自己又在干什么呢?我想,自己确实应该好好思考,做点什么来改变一下了。

大学时间是充裕的,那么就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了。

一定要多读书,增加自己的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向其努力。

如果能这样坚持下去,我想,大学毕业后,自己一定会和别人有所不同!!!最后,衷心的希望我们教育界的人士能好好看看这本书,借鉴里面的方法,一定会有所启发,使我们的教育慢慢有所改变。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这本书较之于前两本书,就有点专业了,讲的内容与管理有关。

但还是倾向于管理者自身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书中没有很专业的管理学名词,简单易懂,却又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

作者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系统的教授了我们什么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卓有成效管理的重要性、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所面对的现实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如何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问题。

作者在第一章着重强调卓有成效是可以学到的。

智力、想象力和知识都是重要的资源,但是只有通过管理者富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结果。

这正如我们的一句古话“好钢用在刀刃上”。

本章,作者提出了本书最主要的内容,即如何成为一个周游成效的管理者。

(1)、记录好时间使用情况。

分析时间纪录,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现象,还需要管理者采取某些行动和基本决策,以及在行为、人际关系和工作重心上作出一些改变。

这点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很好的体现。

记得陈老师给我们看过北大“学霸”的学习计划表,上面对自己每时每刻的时间都设定了具体的任务,这也可能是他成功进入北大的原因吧。

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充分利用好时间这个最为珍贵的紧缺的资源。

(2)、管理者必须把他的目光集中到贡献上。

工厂的员工一般只考虑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好,而不去考虑自己能作出什么贡献。

如果一个员工能够想想自己可以做什么贡献,那么他就成了自己的管理者。

如果一个企业的人都能这样,那么这样的企业将长盛不衰,因为他集结了公司所有人的智慧。

所以我们在日常的中药主动,这和之前柯维的观点不谋而合。

(3)、充分发挥人的长处。

作者在这里提出用人所长的四原则:安排合适的职位、发挥潜力、考虑别人能做什么、取人所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没发现而已,管理者要充分发掘员工的潜力,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4)、重要的事情先做。

在这点中,德鲁克强调两点,一是要摆脱昨天。

不能老是活在过去失败的阴影中。

我们学习亦是如此,一次不成功的考试不能说明什么,尽快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才是重点。

二是做事要有先后顺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