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温州问题
学习了大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老师的介绍以及自己平时的了解,明白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书本上的介绍内容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直在想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到底有什么作用,它与我们当代社会有什么关系呢?说到这想起了在20世纪末的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曾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人月,汇集全球投票结果是:马克思居第一,爱因斯坦居第二。

这当然主要是反映西方知识界的判断和评价。

然而马克斯就是西方人,马克思主义也是由西方传进来的。

体现了它在西方的影响很大,那么与我们中国又有多大的联系,对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又有多大促进作用呢?
之前学习近代史纲要以及毛概,知道了第一个较成功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我们中国,并与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现结合的是毛泽东,他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回到现代当下我们的生活,那他对于我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下面就结合当下的温州问题他欧诺一下马克思主义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近一段时间,有传闻浙江温州市多家民营企业的掌门人因资金断链不约而同地选择“跑路”。

日前,记者前往温州调查,发现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温州中小企业普遍进入困难期。

不过在多数中小企业背后,高利贷暗流涌动,令其发展如履薄冰。

温州市发改委政策研究人士表示,当前的温州,一方面是产业底子薄弱,呈现“低、小、散”的局面,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融资难、利润率不高的困境;另一方面却有大量民间资本找不到投资方向。

在投资资源性商品、房地产受阻后,近段时间在温州掀起了私募基金投资热。

温州市政府亦希望能够引导民间资本通过股权投资等形式来推动温州市“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升级,形成几方共赢的局面。

从4月份开始,温州市接连曝出三旗集团等多家企业资金断链而停业,企业老板因身负巨债选择“跑路”,引起一片哗然。

上述企业在温州当地均颇有名气,其一夜关门引发了社会对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担忧。

来自温州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温州企业订单、出口数量情况较为乐观。

绝大部分企业运作正常。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一种与生俱来、敢于创新和敢于吃苦的精神崛起的温州民企,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起点上,有部分企业在逐渐失去原先的价值目标,有的干脆偏离主营业务,把企业资金转向炒房,甚至做房产开发商等等偏门上,而现在在国家对房产调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从本质上分析这也从温州问题反映了整个中国中小型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中说面临的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

马克思主义指出,共产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学说而是运动,使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标的最实际的运动。

那么其实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应该意识到或者是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的邓小平也明白再走下去的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的问题。

作为商学院的学生,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在经济调控领域,分为“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自身的调控机能)和“看得见的手”(多指政府的干预)。

那么在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那一段时间内,可以说我们用的是计划经济,纯粹的公有制,我们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即“天下为公”然而这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求我们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各个不同阶段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脚踏实地的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其实温州之所以在改革开放的最初阶段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将马克思主义与当时的国情结合在了一起,温州经济就是一个实证。

在本世纪50年代,永嘉县农民自发地搞包产到户,那时候叫土地专管制,得到中共县委的支持,温州地区千余村庄群起仿效。

事物发展的
不料遭遇挫折,这件事一度被打下去了,县委几位领导人都受了处分。

但是温州人并不从此甘心,他们继续走永嘉县的道路,包产到户几起几落,还把这种自发机制引到城市里面去,另辟蹊径。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浙江这个地方土地太少,人口太多。

温州人从明清两代起,就到外地经营,有的还出海渡洋,到外国去创业。

建国以后外出受到限制,他们只能就地在农业以外寻找就业机会。

从此开始搞小商品生产,如服装、鞋帽、低压电器、眼镜、商标牌等。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小商品大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

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市场取向,家庭经营的个体经济私人企业因而获得大发展,结果形成了一个中小企业大群体。

论其特色,它是一种高于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自发的、扩张的经济秩序。

这个秩序从永嘉的农业开始,发展到温州全境,从温州、台州,一直扩展到全省。

使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变成经济大省,现在浙江与广东并驾齐驱,国内生产总值达700多亿。

温州能有今天,我以为最值得注意的一条是,当地政府职能简化。

政府对微观经济及其日常经营,始终不去直接干预,而把主要精力都用来改善宏观环境,搞好建设规划,制定游戏规则,依法实行社会监督,兴办公益事业,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税收制度,充实财政实力,搞好基础建设等方面。

从前看到的那种荒凉、脏乱的景象已不复见。

现在道路宽畅,市面干净、卫生,交通发达,电力、电讯供应良好。

这就实现了中央说的,真正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

中共浙江省委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放手:放手发展市场经济,放手发展多种经济,放手发展比较优势。

“三放手”从宏观政策高度,肯定了自发的发展秩序,使之成为全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取向。

现在大家都已看到浙江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同那里的个人经济收益。

这也说明在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温州之前的竞争力是无庸质疑的。

过去,社会上有两种主张:一种认为可以设计一个改造社会的蓝图。

未来社会生产和分配是什么样子,文化是什么样子,政治组织是什么样子,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是什么样子,在蓝图中都可以设计得非常具体。

持这种主张并作过这样设计的,不少人是一些伟大的学者。

另一种主张,认为对于社会发展指出大方向和基本规律,是可能的,但不主张搞很具体的设计蓝图,而任由群众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合力增加社会福利,形成自发扩张秩序。

历史证明,在社会发展领域,蓝图和实际,往往会有很大的距离。

预先设计得越具体,越难于符合实际,最终陷于空想。

比如说,过去曾有过空想的社会主义,并没有成功,结果被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所代替,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尽管如此,社会主义事业毕竟还是在实践当中,人们受信息供给的限制,总难免犯理想主义式错误。

比如说,我们曾要求全社会清一色的公有制和惟一的按劳分配形式并存,不容有其他的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这种设计至少是不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实际,结果在实行了二十年后,不得不进行改革。

(一切从实际出发原理,“认识与实践原理)
但是现在温州却出现了让人们哗然的事件,究其原因,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是因为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分析前面改革开放初期温州迅速崛起的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与实际的结合,那么对于已经小有成就的温州老板们来说,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继续做实业,把大量的钱拿到房地产等,不再冷静清醒地遵循客观的市场规律,即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浙江政府的缺席,我们中国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虽然邓小平曾经说过“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但是我们应该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即既要放手让人们自己去创造财富,又要在恰当的时候发挥政府的作用。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永远不会过时,当然前提是我们将它与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分析温州的问题时,我们用到的理论主要有实践认识理论,我们一切应该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很重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像文章开始的时候提到的一样,在理论上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马克思总是值得信赖值得研究的,正如一位西方哲人所说:对于马克思,你赞成他也好,漠视他也好,反对她也好,只要碰到必须解决的社会、历史问题,就不能不向他请教,尽管马克思的理论也只是为探求历史真相奠定基础并提供一种最可靠方法,而且即使作为方法,也有一个根据新的科学资料进行创新的问题。

不同的时代,有损有益,任何理论也不能幸免。

但是马克思主义仍然与担待社会紧密联合在一起,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