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
2.设定时间,自主完成,提交作品;
3.巡视指导,个别指导,记录共性;
4.共性问题,集中指导,强化记忆。
五、课堂小结,建构体系。
通过考试大纲展示与说明,让学生对学业水平考试有进一步的认识,引起重视。
引导回顾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知识点重现。
通过实例展示及实际问题解决,强化学生知识的巩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示范演示,强化理解。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一些数据,一些表格,分别对数据计算、数据排序、统计图表制作给大家做一个演示。一起再来理解和强化、巩固一下如何利用EXCEL来处理现实中的一些简单的数据问题。
1.通过【销售记录表】来说明公式的计算;进行小结
2.通过【成绩表】来说明函数的计算;进行小结
3.通过【成绩表】来说明如何进行排序;进行小结
课 题
EXCEL数据分析与处理(复习课)课时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问题;能够数量掌握4个常见函数(sum\average\max\min)的使用,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使用填充手柄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学会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敢于探究的能力。
5.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合作去完成一些任务,做更多的探究和体验,通过真实的体验,达到数量的掌握。
6.如何去关注个别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如何通过适当的方法、技巧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依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
2.值得关注的是:时间的安排和分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主操作和实践,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加深印象,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
3.本节课是数据的处理与分析,EXCEL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学生也有可能出现了遗忘,在后续的学习中需要进一步的强化。
4.复习课上发现的共性问题:如学生还是没有良好的保存习惯、学生函数名容易混淆、单元格的引用、统计图表维度的同时选择等,在今后的新授课、复习课中仍然是重点需要突破和注意的地方。
教学重点
公式计算;函数计算;排序;统计图表的制作。
教学难点
4个常见函数的区分与使用;统计图表的制作。
教学准备
学生
课本
老师
课件、《2021年厦门市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指导意见》
教 学 过 程
备注
一、直接导入,引起关注。
同学们,请大家看电脑屏幕,这个是我们比较熟悉的《2021年厦门市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指导意见》,也就是我们说的“考试大纲”。前面我们已经对理论部分、操作部分的word、ppt进行了复习。那本节课,我们将和同学们一起复习一下操作部分的最后一部分:EXCEL。大家请看大纲,前面的1-4点,是我们很基础的部分,我们在日常的EXCEL使用中,基本上可以较为熟练地使用。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回顾下大纲中的5-7点,也就是我们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2.数据排序需要我们掌握数据的升序和降序排列,了解数据的自定义排序(添加次要关键词),当我们排序的第一关键词出现相同时,就需要添加一个次要关键词。比如,我们对总分进行排序,如果总分相同,可以再添加要给次要关键词“体育成绩”。在总分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体育分数较高者优先。
3.统计图表中,我们能够按照指定的数据,生成统计图表,“簇状柱形图”必须熟练掌握,“折线图”最好掌握,同时能过够根据所给的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4.通过【统计图表】来说明如何制作统计图表。进行小结
通过刚才的演示、讲解和复习,我们对EXCEl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知识点应该是有了一定的巩固和强化,下面老师给大家发一份随堂练习题,我们来完成一下,对我们的复习进行一个检验。
四、任务驱动,自主完成。
1.给学生下发Excel表格素材-【图书借阅统计表】,相关任务要求,做以说明;
二、 知识回顾,知识再现。
EXCEL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主要包括三部分:数据计算、数据排序、统计图表。
1.数据计算需要我们掌握,其一,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数学上的四则运算,要首先输入一个“=”,然后根据要求或需要进行运算;函数计算主要是我们要掌握常见的四个函数,sum;average;max;min。理解函数的功能,熟练函数的使用。
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方面检验学生复习情况,另一方面发现问题,通过集中指导,强化认识与理解,内化知识,xfax
板书设计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一、数据计算:公式、函数
二、数据排序
三、统计图表
教学后记
1.本节课是Excel考试大纲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帮助绝大部分的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点,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因此,素材的选择、细节的强调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