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是怎样一类疾病神经症,俗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轻性大脑功能失调的疾病总称。
属轻性功能性疾病的范畴。
国内调查患病率达20%以上,在精神科门诊病人中,神经症约占50%,在综合医院的内科门诊病人中也不少见。
主要症状有失眠,焦虑不安,烦恼紧张,恐惧担心,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疑病及各种躯体不适。
包括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及躯体形式障碍等五种疾病单元,各种病种之间症状可有较大差异和各自的临床特点。
但它们之间由有共同之处,表现为:(1)起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常见工作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恋爱婚姻的不幸家庭经济的紧张子女教育的失败等。
其刺激强度不如应激障碍大,刺激与症状的联系亦不如应激障碍紧密。
病程较长,常呈慢性经过。
(2)不健康的性格特征常构成发病基础,如多愁善感焦虑担心古板严肃悲观保守等。
(3)症状不论表现在精神、神经或躯体等方面,均不能查出相应的病理表现。
(4)接触现实良好,仍保持部分和全部社交生活和工作能力(5)对自己的疾病有自知力,迫切要求治疗。
神经症的特点1.意识的心理冲突:神经症病人意识到他处于一种无力自拔的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
通俗地讲就是自己总是跟自己过不去,自己折磨自己,病人知道这种心理是不正常的或病态的,但是不能解脱。
2.精神痛苦:神经症是一种痛苦的精神障碍,喜欢诉苦是神经症病人普通而突出的表现之一。
3.持久性:神经症是一种持久性的精神障碍,不同于各种短暂的精神障碍。
4.妨碍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神经症性心理冲突中的两个对立面互相强化,形成恶性循环,日益严重地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5.没有任何躯体病作基础:患者虽然体诉繁多,但确没有相应的躯体疾病与之相联系。
精神疾病=神经疾病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精神病的发作称为发神经病,甚至在电影电视剧小说广播等文化作品中也把精神病说成神经病,其实,精神疾病与神经疾病根本不是一回事,而是两组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单元。
精神疾病是在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下,导致整个大脑高级功能紊乱,表现为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注意及记忆智能等活动异常的一类疾病,它的各类症状反映的是精神功能的障碍,而不一定反映人脑的生理功能异常。
神经疾病是各种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脑部脊髓周围神经和肌肉生理功能异常及丧失或组织结构损害的一类疾病,它主要表现为感觉和运动的障碍,当然也表现脑功能的异常。
人们熟悉的中风脑炎癫痫脑肿瘤三叉神经痛等就属于神经疾病。
上述两组疾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例如一些精神疾病,特别是神经症的某些疾病,也可表现为类似神经疾病的某些表现,如麻木疼痛或全身不适等,这是心理障碍的一种躯体转换症状。
又如老年痴呆及其他脑器质性疾病,他们既有脑结构脑生理功能方面的异常,又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症状。
所以,在神经科长期治疗而又久治不愈的患者,特别是当您的症状与神经分布不一致时或症状经常变化时,应及时找心理医生,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神经症有哪些具体表现?1.精神易兴奋,也易疲劳无论大事小事均可引起患者浮想联翩,即使是愉快的事,也因为久久不平、无法自制的兴奋体验而导致了一种痛苦。
久卧不安、失眠、敏感,对声、光特别敏感,一动脑筋就疲劳、精力下降、记忆减退。
2.情绪焦虑、抑郁、恐惧、易激动在缺乏或没有充足的客观原因下出现紧张、不安或恐惧等内心体验。
有时明知这种情绪荒唐、不必要,却无法摆脱它。
易发火、伤感,还可出现抑郁等不愉快情绪体验。
3.强迫症状表现为反复的,不能自控的观念或冲动。
如反复思考一个问题,重复做一种动作等。
患者明知没有必要,但因无法控制而感到痛苦。
4.疑病观念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注,怀疑生了某种病,与实际的健康状况并不相符合。
虽经医疗解释,客观检查,证实无病变的结论,仍不能消除患者的固有想法。
5.慢性疼痛以头颈部最多见,其次是腰背、四肢,疼痛常无实质性的病理改变,与心理因素有关。
6.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常出现心悸、胸闷、胃肠不适、性功能失调、性功能减退,男性为阳萎、早泄、遗精,女性为月经紊乱、阴冷等。
7.睡眠障碍失眠、入睡困难,中途易醒或早醒,多梦、梦魇(指恶梦中惊醒),说梦话、夜惊、梦游症。
8.其他头痛、头昏、头胀、喉头不适、气流窜动等躯体不适。
什么是焦虑症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可起病于任何年龄,40多岁以前多见,常有两种表现形式:(1)精神性焦虑:它是焦虑的核心症状,病人发现时出现无可名状的担忧,紧张,不安全感,或恐惧害怕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还有表现为反复呈现不祥的预感,及病人有一种大祸临头感,心情忐忑不安。
躯体功能障碍:由于植物神经紊乱,在消化系统可出现口干,吞咽不畅,上腹部不畅,在呼吸系统方面有胸闷呼吸不畅感,心血管系统则出现病痛,心动过速,在神经系统则有头晕,头昏,耳鸣,失眠等,泌尿系统可有尿频,尿急等。
焦虑与焦虑症的区别焦虑,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的体验,是即将面临某种处境时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惊慌恐惧的感觉和不愉快的情绪。
正常人的焦虑是建立在现实情况之上的,自己明确知道危险所在,所担心的事情也符合客观规律。
而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状态则不同,它没有充分理由,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持续性精神紧张、惊恐不安,并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和运动性紧张。
即使有一定诱因,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诱因明显不相称。
强迫症最常见有哪些症状?强迫症最常见有两种:(1)强迫性思维,表现为强迫性回忆,脑内反复出现以往的经历,自知不必要,欲罢不能;反复考虑某些并无实际意义的问题。
如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强迫性怀疑或被污染,因而引起反复洗涤清洗等。
或反复担心某件事情未做好,如窗户是否关好,门是否锁好,作业是否完成等等,故反复核对,检查。
(2)强迫行为:强迫洗手,洗衣,还有强迫性的仪式动作,病人一定要按仪式的程序操作,稍有差错,必须从头做起,由于反复思考和行动,患者不能自拔。
焦虑性神经症的护理要点1.对病人的焦虑程度及躯体情况做全面细致的评估。
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及伴有躯体病患者的评估更不容忽视。
2.加强心理护理,以支持和疏泄疗法为主要内容。
帮助病人了解疾病,认识疾病的性质,消除疑虑。
对病人要有耐心,允许病人有哭泣、纠缠等情绪的发泄行为。
3.对病人焦虑症状发作时,可采用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症状。
4.教会病人掌握"森田疗法"的理论和方法,必要时可亲自带领病人去体验。
5.松弛疗法的应用对焦虑症状有帮助。
护士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方法,以指导帮助病人。
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明显时应对症处理。
焦虑症护理注意事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时容易被人们忽视,当家庭中有人遇到高兴的事情,一家人会与他一同喜悦,而如果有谁受到挫折或伤害,亲人们也会感到悲伤和愤怒,这说明情绪是可以在人们中间互相’传染’的,特别是在感情亲密的人们中间,所以焦虑症病人的家庭对病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另外,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过各种情绪体验,那些使人振奋的、积极向上的情绪可以称之为正性情绪,反之则可称为负性情绪。
焦虑症病人的家属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1、对病人的关心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也就是说不要过度关心:家属要保持良好的判断力,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习惯在生活中给病人以适度的关心和照顾,最好不要让病人的疾病成为家庭日常生活的中心,让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或病人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很好地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有效地减低焦虑的程度。
2、要让病人感受到家属对治疗的信心:焦虑症的治疗需要一段时间,有些病人的病情会有反复,家属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疑虑,但应该注意的是:不要在病人面前表现出这些疑虑和困惑,家属可私下找医生咨询有关问题,在病人面前应表现出积极、有信心、配合治疗的态度。
3、督促病人服药治疗,最好由家属保管药物:抗焦虑药若大量服用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药物由家属保管会更安全。
不过如病人很敏感的话,家属对药物的监管可做得隐蔽些,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压力。
4、总之,安静、平和、自信、协调的家庭氛围对焦虑症病人总会有帮助的怎样注意饮食起居调节在临床中常见到病人或病人家属提出患病中、疾病康复后饮食方面要注意什么?生活中应怎样调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带有普遍性。
了解和掌握饮食起居调节的基本知识,对患者的疾病康复是有益的。
中医对饮食、起居的调节非常重视,认为饮食起居调节不当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对于神经症患者,注意饮食起居调节更为重要,它关系到疾病的康复。
临床上我们注意到,如不重视这方面问题,可以导致病情加重,或引起疾病的复发。
那么饮食调理要注意些什么呢?按中医的理论称为饮食禁忌,忌吃“发物”,就是说不吃那些可能诱发疾病的食物:如公鸡肉、母猪肉、狗肉、病牛肉、春笋、鲤鱼等。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吃上述食物可以诱发各种痼疾。
饮食调节的另一方面是少食辛辣、忌食刺激性食物。
辛辣之品可以助热生火,而神经症按中医辨证大多有内热症状或实热或虚热,多食辛热之品会加重内热症状。
辛辣之品之辣椒、姜、蒜、葱等温补性食品。
酒是刺激性饮料,引起兴奋,因此神经症患者应忌食。
对于睡眠不好的病人应少饮茶,少和咖啡,尤其是晚上禁饮。
对于起居的调节是:居住的房间光线柔和,注意通风,空气对流,避免潮湿、阴暗。
睡眠要有规律,按时作息,起居有恒,不要熬夜,少参加刺激性大、易兴奋的娱乐活动,也不可贪睡。
应从事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冬、春季节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其他生活方面的调节:如患病期间禁止性生活,康复期间节制性生活。
要注意情绪的调理。
饮食、起居生活调节,家人对病人态度要和蔼、语言柔和,避免强烈的刺激性言语,真正做到在生活上关心病人,照顾病人。
重视这些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焦虑症家庭治疗措施●深呼吸当你面临情绪紧张时,不妨作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压力消除焦虑与紧张。
当你感到焦虑时,你的脉搏加速,呼吸也加快。
而深呼吸可以迫使你减缓呼吸速率,使身体相信焦虑已过去。
正确的腹部呼吸是,当你一吸一呼时,腹部将随之一起一伏。
●活动你的下颚和四肢当一个人面临压力时,容易咬紧牙关。
此时不妨放松下颚.左右摆动一会儿,以松弛肌肉,纾解压力。
你还可以做扩胸运动,因为许多人在焦虑时会出现肌肉紧绷的现象,引起呼吸困难。
而呼吸不顺可能使原有的焦虑更严重。
欲恢复舒坦的呼吸,不妨上下转动双肩,并配合深呼吸。
举肩时,吸气。
松肩时,呼气。
如此反复数回。
●保持乐观当你缺乏信心时,不妨想像过去的辉煌成就,或想像你成功的景象。
你将很快地化解焦虑与不安,恢复自信。
●幻想这是纾解紧张与焦虑的好方法。
幻想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
试试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肯定自己当焦虑袭来时,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没有问题。
”,“我可以对付。
”,“我比别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