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一、1.道德的起源源自人类性。
2.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
3.道德深深地根植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土壤之中,经济关系改变了,道德也会或迟或早的发生变化(不同步性)。
4.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唯一标准)5.在阶级社会中,一个人的行为究竟是善还是恶,主要是以自己所属阶级的阶级利益为判断标准的。
6.善恶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超越阶级的、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荣八耻):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8.道德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
9.道德是一种精神力量。
10.道德的调整范围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五爱),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把这些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并成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12.道德的四大领域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3.道德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14.道德一经产生就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性。
15.发挥道德认识功能的方式为“评价——命令”的方式。
16.职业道德并非是人类社会一经形成就有的,而是伴随社会分工才逐渐产生的。
17.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18.职业道德的调整范围是从事一定职业的成人范围内。
19.职业道德的特征有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20.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其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工作中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1.教师职业道德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等因素构成的。
22.教师的职业活动主要是教育教学过程。
2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包括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严格的标准性。
24.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包括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二、1.判断:①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②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③它贯穿于教育劳动始终④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⑤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⑥统率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⑦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2.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①其区别于其他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②指明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③对教师道德的理论和实践的概括总结④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鲜明地表达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服务宗旨。
4.道德行为主要表现为他是个人基于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某种自觉态度和自主选择的结果。
5.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标准。
6.各个阶级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虽有些相同的规范、相似的范畴,但绝对没有相同或相似的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7.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8.教师职业道德包括道德理论、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范畴等等。
9.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都是以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作为核心的。
10.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11.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12.如何理解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①是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②是教师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③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13.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关系:①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心,它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评判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都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补充和具体化③三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有机整体。
1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必须依据、体现、反映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两者之间有一种从属关系,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属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16.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作用包括指导作用、统率作用、裁决作用。
17.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指导性和约束力是最普遍的。
18.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集体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具体体现。
19.人民教师职业的总目标、总任务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速培养高素质的各类人才。
20.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要求:①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③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④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21.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性知识四个方面。
22.教师顽强的意志品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果断性、坚定性和毅力方面。
三、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依据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调节教育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标准。
2.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①教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②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4.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①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③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④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5.廉洁从教具体表现在安贫乐教、无私奉献与坚持操守、为师清廉两个方面。
6.如何做到廉洁从教(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①公正执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②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③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7.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存在礼仪。
8.教师注重礼仪的主要内容:教师的①个人礼仪②学校礼仪③交往礼仪④公共礼仪9.教师注重个人礼仪主要指注重个人的仪容、举止、表情、服装、佩饰等。
10.教师的学校礼仪的内容:①教师谈吐要高雅、文明②教师要举止得体,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③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不能随意批评学生,更不能责骂学生或体罚学生11.教师礼仪的特点包括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12.教师注重礼仪的作用:①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②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3.教师注重礼仪的要求:①努力学习礼仪知识和理论②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③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14.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指教师在实施礼仪过程中必须坚持相互尊重原则、诚信真挚原则、顾全大局原则、不卑不亢原则。
15.社会主义礼仪规律(现代社会礼仪规律)包括约定俗成律、等级相称律、时空有序律、客随主便律。
16.社会公德的内容指人与人相处的公德、人与社会相处的公德、人与自然相处的公德。
17.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止乱砍滥伐森林,重视水土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等。
18.团结协作是指建立在目标、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思想、观念和行动的统一以及感情上的和谐。
19.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①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②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③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④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20.如何做到团结协作:①同行相尊,取长补短②主动交往,相互勉励③友好合作,公平竞争21.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2.如何理解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热爱学生的意义):①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②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③为教师的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④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⑤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⑥有利于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2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底线。
24.如何做到热爱学生:①要深入了解学生②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人格与个性)③要始终信任学生④要严格要求学生⑤要平等对待学生25.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的道德特征包括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26.教书育人既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又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27.如何理解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①教书育人是教师必须坚守的职责②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③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28.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
29.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①明确教书内容②把握育人方向③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30.教书育人的途径:①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②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③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④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31.严谨治学的意义:①是教师必备的素质②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③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32.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①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②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③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④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33.严谨治学的途径:①要夯实学科专业知识②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③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34.教育的宗旨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的发展的作用:①对学生认知的启迪作用②对学生情感的向导作用③对学生意志的培育作用④对学生行为的示范作用36.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要求:①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②拥有健全的人格③要身体力行(情操+情感+品味+人格+力行)37.情操是人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一种持久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是人的重要的心理品质。
38.道德情感是人们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产生的一种情感。
39.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的意义:①可以使得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家长等其他人的关系更加融洽②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习、成长③可以更加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④高尚的道德情感也是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40.高雅的生活品味不受物质条件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