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

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题是“责任”与“关爱”。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2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3是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需要。

4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作用: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有利于教师责任心、使命感的增强。

3有利于教育行业风气的进化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2完善规章制度建设3加强考核与监督4满足教师需要,健全奖惩体制教育活动是教师职业产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教育始于夏代,夏曰校,殷曰痒,周曰序。

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学校的教师由国家职官,巫师和长着担任教师职业的特点:一、复杂性1教育对象的独特性2教育目的的全面性3教育过程的艰巨性二、创造性三、示范性四、灵活性五、长期性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1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2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3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系列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道德具体体现为: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第二、道德的调节手段是非强制性的第三、道德是自律和内化的规范第四、道德调节是以必要的个人利益的节制和牺牲为前提。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即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职业道德的特点:1职业道德具有适用范围的有限性2职业道德具有表达形式的多样性3职业道德具有内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4职业道德兼有强烈的纪律性职业道德的作用:1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的信誉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1社会经济条件是产生的物质基础2教育劳动是产生的实践基础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行为的示范性2意识的自觉性3影响的深广性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一、教育作用二、调节作用1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2调节教育与学生的关系3调节教师与其他方面的人际关系三促进作用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段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心。

是人们立身处事的基本原则,是判断行为是非、善恶的尺度。

道德原则是总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比较具体的道德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

确定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1职业道德原则必须反映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2职业道德原则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要求3职业道德原则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一、乐角勤业的原则1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来追求2勤业敬业,勇于探索3淡薄名利,志存高远二、教育民主原则1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2教师要奕平等、博爱、宽容、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3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三、教育公正原则1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2因材施教3赏罚分明我国中小学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师生关系的一般特点: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多样性师生关系的特殊性:1师生关系的教育性2师生关系是一种管理与接受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关系3师生关系是一种超越代际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1协调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2协调师生关系是使教育获得成功的需要师生关系中的矛盾:1价值观不同所产生的师生冲突2年龄经历差异所产生的师生冲突3性格和性别差异所差生师生冲突师生之间道德关系的调适: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2充分尊重学生3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深入地了解学生4科学的评价学生5严格、全面的要求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五个引导:1引导学生自我定向2引导学生自我探索3引导学生自主评价4引导学生自我调控5引导学生自我激励严格、全面的要求学生:1严而有格2严而有度3严而有方4严而有恒5严而有情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与合作的意义: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家长应密切合作2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也是教师必须与家长合作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特点:1早期性2连续性3权威性4感染性5及时性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矛盾和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之间在教育思想、社会角色、双方所掌握的情况以及教育素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调适:1尊重家长2主动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3听取学生家长建议,积极配合4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教师集体的价值成因:1教育劳动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集体在教育中的意义2教育劳动的形式决定了教师集体在教育中的意义3教师集体的固有特点决定了教师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4教师个体的局限性决定了教师集体在教育中的意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教师集体人际矛盾:1由于教育劳动的分工所导致的矛盾2由于个体的差异所致的矛盾3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所导致的矛盾4传统自然经济的影响所导致的矛盾5社会转型时期某些特点的过度强化导致的矛盾教师集体关系的道德规范:一、领导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二团结协作三、公平竞争四、维护集体荣誉尊重同事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1尊重同一学科的同事2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3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4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5不同年龄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的意义:1团结协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2团结协作是教师人格的必备要素3团结协作是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4团结协作是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保障5团结协作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加强团结协作的基本方法:1谦虚为怀,自知之明2严以律己,以诚待人3相互帮助,通力合作4学习先进,共同提高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相互激励,公平竞争2关心集体,忠于职守3珍惜友谊,淡泊名利在集体中开展公平竞争的必要性:1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2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3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师的自我道德修养是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在长期职业道德活动中养成并在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点和倾向。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特征:1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普遍性道德要求和个体独特个性表现的结合2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行为的统一3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具有动态的稳定性4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个人意志的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教育: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了使教师接受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按其价值标准塑造教师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完善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2具有鲜明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3具有直接的道德教育功能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的作用:1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树立教师威望的基础2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手段3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具备的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1高尚的情操2谦虚的品质3坚强的意志4开朗,理智,诚实和独立的心态和性格道德人格:作为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由某个个体特定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人格的作用:1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德育认知的导向价值2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价值3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价值4教师的人格对学生道德行为的效仿价值教师的责任感中还存在哪些误区1带重病上课——视为热爱教育、自我牺牲精神2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被当做勤奋工作、敬岗爱业3为了学生的一切,事无巨细,渐渐包办——被视为热爱学生、事事关心4亲人有难不帮,有困不济——被视为大公无私,一心扑在事业上教师的责任感的作用:1是形成师德信念的前提2有利于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3有利于教师完善自我人格4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意义:1是目前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2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完善人格的需要3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类容:1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认知2陶冶职业道德情感3磨练职业道德认知3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道德习惯3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道德习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指社会、集体按照一定的社会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对在职教师以及师范生施加系统的职业道德影响,使他们把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个体的职业道德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1对教育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定向作用2促进教师职业道德观念现代化3促进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4对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起促进作用遵循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基本原则:先进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长期性和渐进性原则统筹协调性原则教学相长的原则主动性原则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过程的把握:1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是道德方面的知、情、意、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过程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影响过程3是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变为自律的过程,是形成受教育者完整的品德结构的过程4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过程、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遵循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说理疏导法榜样教育法对比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根据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所展开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和行为,它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教书育人过程中,使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逐步内化为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的性情涵养并付诸行为的活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作用:1是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的关键2是形成良好教风的内在动力3是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保证2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相结合2要与具体的道德行为实践相联系3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动机和效果统一原则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原则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的原则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的原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1加强理论学校2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3内省与慎独4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内省:即自觉地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