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课件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课件


37℃ 培养
目的菌优势 非目的菌
选择培养基平板 (含牛奶或酪蛋 白唯一C、N源)
目的菌落 菌落周围有透明 蛋白水解圈
例一:分离筛选蛋白酶产生细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例一:分离 筛选蛋白酶 产生细菌
含牛奶选择培养基目的菌生长平板
营养选择因子:牛奶或酪蛋白 只允许分解利用蛋白质的目的菌生长,淘汰非目的菌 长出的目的菌并不一定是同种细菌,但皆产蛋白酶
三、单细胞(单孢子)分离
采用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 个细胞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以得到纯培养, 称为单细胞(单孢子)分离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营养琼脂平板上不能形成菌落 ❖ 分离难度与细胞或个体的大小成反比 个体较小的微生物需采用显微操作仪 较大的微生物可使用毛细管提取
1、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选择培养基
只允许特定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 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1、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土壤 选择培养基 单细胞 直接分离
❖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

❖ 用液体培养基分离、培养
生 物
❖ 单孢子分离

❖ 选择培养分离
离 方
❖ 二元培养物分离、培养

❖ 无菌技术
微生物的保藏技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微生物纯种分离
❖ 将多种混杂微生物,经某种技术或方法 分离成纯种的过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上节课知识回顾
❖ 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 ❖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 稀释倒平板法 ❖ 涂布平板法 ❖ 平板划线法 ❖ 稀释摇管法
❖ 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分区划线法(蛇形线法)操作图
第一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二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三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分区划线法适用范围: 适用于浓度较大的样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连续划线法操作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个菌落是一个纯种,也是一个纯培养; 单个微生物只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 在液体培养基中不会形成菌落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同一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平板上形成不同的特征菌落
个别细胞较大的细菌 原生动物、藻类
营养琼脂平板不能长菌落
如何分离纯培养? 接种物液体培养基顺序稀释法分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培养物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高度顺序稀释, 如果经稀释后的同一稀释度的大多数 (95%以上)试管中没有微生物生长,有 微生物生长的试管得到的培养物可能就是 纯培养物。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用固体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 分离纯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微生物纯种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样品
分散成单个微生物
某种方法
培养
单菌落
多种混杂
平板
每个菌落为纯种(纯培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Each colony was examined microscopically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选择培养分离
原理
❖ 创造适于目的微生物生长条件 ❖ 促使目的微生物快速生长呈优势菌 ❖ 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生长 ❖ 从混杂微生物中分离目的微生物
连续划线法适用范围: 适用于浓度较小的样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稀释摇管法(dilution shake culture method)
培养严格厌氧微生物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培养
单菌落转接培养
纯种(纯培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纯种平板分离的不同方法
104/ml
103/ml
102/ml
101/ml
从土壤中分离纯微生物
1、涂布平板文档法仅供参(考,s不p能r作e为a科学d依据p,la请勿te模仿m;如e有t不h当o之处d,)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纯培养(pure culture)
❖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纯种获得的培养物 (群体)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菌落
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 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 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称 为菌落(colony)。
涂布平板法 稀释倒平板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稀释倒平板法(倾注平板法)(pour plate method)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平板划线法(streak plate method)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