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生理学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运动生理学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负荷即达精疲力竭 以上四个指标中三个达到即可。
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氧运输系统的影响
血红蛋白含量与循环机能 肌肉组织利用氧的能力
肌纤维的类型 遗传因素 年龄、性别因素 训练因素
通过长时间耐力训练能够部分提高,但幅度不 大
最大摄氧量与有氧耐力的关系及在运动实践中 的意义
➢ 作为评定心肺功能和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 ➢ 作为选材的生理基础 ➢ 作为制定运动强度的依据
应用价值较高,但受限于测定的复杂性。
乳酸阈(lactate threshold)
乳酸阈与个体乳酸阈的概念 ➢ 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
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 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的那一点(乳酸 拐点)称为“乳酸阈”,这一点所对应的运动 强度即乳酸阈强度。它反映了机体内的代谢方 式由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为主的临界 点或转折点。
➢ 个体乳酸阈:
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提出个体乳酸阈的概念
乳酸阈的测定方法
➢ 乳酸阈测定 ➢ 通气阈测定
乳酸阈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 评定有氧工作能力 ➢ 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 ➢ 持续训练法 ➢ 乳酸强度训练法 ➢ 间歇训练法 ➢ 高原训练法
第三节 无氧工作能力
第十章 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概述 有氧工作能力 无氧工作能力
第一节 概述
需氧量与摄氧量 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
需氧量与摄氧量
需氧量 需氧量是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 量。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计算,正常成人安静时 需氧量约为250ml/min。
摄氧量 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 量。有时把摄氧量也称为吸氧量(oxygen intake) 和耗氧量(oxygen consumption)。通常以每分 钟为单位计量摄氧量。
计算公式P= 4.9xWxH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准确性较差。 ➢ 马加利亚(Margarita)跑楼梯试验法
➢马加利亚(Margarita)跑楼梯试验法
计算方法:
能够较准确反映ATP-CP的供能能力,但不太适合年幼和 部分妇女和老年人
➢ 温盖特(Wingate)无氧功率试验
实验过程:
(1)测定受试者身高、体重、肺活量及皮脂 厚度。
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
体温升高 儿茶酚胺的影响 磷酸肌酸的再合成 Ca2+的作用 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第二节 有氧工作能力
最大摄氧量 乳酸阈 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
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
概念 人体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 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 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也称 为最大吸氧量(maximal oxygen intake)或最大耗氧 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记为:VO2max, 表示方法:绝对值和相对值。
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无氧工作能力测试与评价 提高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
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无氧工作能力:运动中人体通过无氧代谢途径提供能 量进行运动的能力。一切短时间、高功率运动均已此 供能。
生理基础 ➢ 能源物质的储备
ATP和CP的含量 一般人体每千克肌肉中含ATP和CP在15-25毫克。大 约能够维持10秒钟以内。
(2)让受试者以0.075千克/净千克体重负 荷,以最快速度全力蹬车30秒,同时记录 蹬踏圈数和心率,并将每5秒的蹬车数代 入下面公式,单位是瓦特(Watt)。

其他型号的功率自行车则采用:
最大无氧功率(第一个5秒)=5秒最大蹬车圈数* 前车轮周长*阻力*6.11。
无氧工作能力的测试与评价
两种评价方式: 通过最大无氧状态下运动员进行全力运动负荷
或定量负荷试验。 通过测定机体剧烈运动时,最大血乳酸水平和
氧亏积累等指标来间接反映。
无氧功率
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无氧的 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测定方法 ➢ 萨扎特(Sargent )纵跳试验法
糖原含量及其酵解酶的活性 ➢ 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及运动后恢复过程的代谢能力
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神经与激素对代谢的调节、内 环境变化时酸碱平衡的调节以及各器官活动的调节等
➢ 最大氧亏的积累 氧亏:剧烈运动时,需氧量大大超过摄氧量,肌 肉通过无氧代谢产生能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
最大氧亏积累:指人体从事极限强度运动时,完 成该项运动的理论需氧量与实际需氧量的差值。 是衡量无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Saltin等提出最 大氧亏积累是目前检测无氧工作能力的最有效方 法。
如:我国成年男子为3.0-3.5L/min,相对值为5055ml/kg/min。 女子为2.0-2.5L/min,相对值为40-45ml/kg/min.
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
测定方法 ✓ 直接法:常用跑台、功率自行车和台阶试验 ✓ 间接推算法:常用Astrand-Ryhmin列线法
直接测定Vo2max的判定标准 心率达180次/分钟(少儿达200次/分钟) 呼吸商(RQ)达到或接近1.15 摄氧量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出现平台 受试者已发挥最大力量并无力保持规定的
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运动时需氧量随运动强度而变化,并受运动持 续时间的影响。
运动时总需氧量的计算:
总需氧量=(运动时每分钟摄氧量+恢复期每分 钟摄氧量-安静时每分钟摄氧量)x(运动时间 +恢复时间)
氧亏和运动后过量氧耗
氧亏
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满足不了运动需氧量, 造成体内氧的亏欠称为氧亏(oxygen deficit)。 大强度运动时和低强度运动开始阶段均产生氧亏。 运动后过量氧耗(exercise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 EPOC) 运动结束后,机体摄氧量并不能立即恢复到运动前 安静的水平,这种运动后恢复期高水平代谢的机体 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