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娱乐化现状院系: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专业:播音主持艺术班级:09级3班姓名:xxxx学号:xxxx指导教师:xxxx2013年4月18日浅析新闻娱乐化现状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tertainment news摘要当前,新闻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
有人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也有人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
从这一现状出发,本文界定了新闻娱乐化,讨论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潮流出现的系统原因,尝试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受众等方面,来解读中国新闻娱乐化现状,并指出其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
同时探讨新闻工作者如何处理新闻与娱乐之间的关系,并用正确的心态应对新闻娱乐化趋势,以担当好其在媒介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成因反思AbstractAt present, the news entertainment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oday's mass communication. There will be entertainment news as great scourges, others will be magic news as entertainment for audiences and marke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defined the entertainment news, discuss the system reason of mass media news entertainment trend appeared, attempts from the social,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moral, audience, to interpret the status quo of Chinese entertainment news, and points out that it face its impact and negative effects. At the same tim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urnalists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news and entertainment, and attitude towards the trend of news and entertainment correct, to play its commitment to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medium.Key words:news entertainment causes reflection目录摘要 .................................................................................................................................. I I Abstract. (III)绪论 (1)1界定新闻娱乐化 (2)1.1新闻娱乐化的定义 (2)1.2新闻娱乐化的主要特征 (2)2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 (4)2.1新闻娱乐化的理论根源 (4)2.2新闻娱乐化产生的现实因素 (4)3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9)3.1新闻娱乐化的正面影响 (9)3.2新闻娱乐化的负面效应 (9)4新闻娱乐化的应对措施 (13)4.1严格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13)4.2新闻从业者要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13)4.3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13)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绪论放眼今天的中国媒体,“新闻娱乐化”来势凶猛,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
从让滑稽演员担纲新闻主播,到“方言播”甚至“内衣播”,可谓花样百出。
不仅如此,新闻娱乐化的现状也已经蔓延到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为主的新闻节目中。
当前,娱乐新闻越来越多,严肃新闻中表现的娱乐性元素日益被凸显。
面对这股潮流,理论界对此众说纷纭,有人举双手欢迎,也有人深表担忧。
那么,新闻娱乐化到底意味着什么?新闻又该不该用“娱乐化”的方式来表达?衡量“新闻娱乐化”的尺度准则是什么?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又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新闻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从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出发,论述了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界定、成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同时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阐述新闻娱乐化的界定,即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诠释新闻娱乐化的概念;第二章尝试从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受众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新闻娱乐化在我国的现状;第三章通过实际案例来举例说明新闻娱乐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第四章针对新闻娱乐化的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于此也希望新闻从业人员能够自觉担当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并积极的引导受众。
1 界定新闻娱乐化1.1新闻娱乐化的定义新闻娱乐化在我国兴起与发展的时间较短,媒体对于报道对象的传播方式也不同,使得目前我国对“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并不统一。
关于新闻娱乐化,有观点认为“新闻的娱乐化不单单指报纸电台电视台娱乐性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新闻节目(版面)受到挤压,新闻节目本身的娱乐性新闻越来越多,连严肃新闻业竭力用娱乐性来包装,还主要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逸事、两性纠葛。
”也有学者认为,所谓的新闻娱乐化,只不过是新闻的一种新的叙述方式而已。
笔者认为,新闻的娱乐化,是指一种在内容上注重传播娱乐功能的软新闻,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注重渗透或增加娱乐因素。
其特点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1.2新闻娱乐化的主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闻娱乐化也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相继在许多国家开始茁壮成长,其新闻娱乐化的内容和形式也日益丰富。
这样一种逐渐成为普遍大众的传播现象,具体有那些特征呢?一般认为,可以从新闻娱乐化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
其最大的特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主打内容,特别是有关演艺、体育等明星、名人的娱乐新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比如媒介极端关注辛普森案不是在于反思种族问题和司法问题,而是在于炒作体育明星的凶杀案;媒介关注独立检查官斯塔尔的报告和莱温斯基的一举一动,不是在于反思美国总统的品行和美国的司法制度,而是在于炒作总统的风流韵事。
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即在报道结构上不拘一格,在新闻编辑上,采用大标题,多图片的手法。
强调事件的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比如说“陈冠希艳照门”事件,消息一出,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各大媒体纷纷晒出陈冠希与某女明星的艳照,于此同时还多次设置悬念,如艳照门到底有多少女明星与陈冠希有染,这些照片又是如何泄露的?一时之间受众被这爆炸性的八卦头条所吸引。
原本一个有关明星隐私的新闻被这样夸张、煽情的报道后,受众所关注的重心从八卦隐私到色情裸露的艳照。
综上所诉,新闻娱乐化现象有以下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2 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新闻娱乐化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
而大行其道的新闻娱乐化现象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等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追根溯源,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分析其成因。
2.1新闻娱乐化的理论根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新闻娱乐化也不例外。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有四大功能,即监测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和调节身心。
以往对新闻的认识更多的是与监测环境和协调关系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在我国的表现是强调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媒体以党和人民的喉舌自居,调节身心也即娱乐休闲功能被认为是文艺的专利。
然而事实上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信息内容在发挥一种主功能的同时有可能附带发挥几种次要功能。
也就是说,新闻的几种功能是不冲突的,甚至是水乳交融的。
所以,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就告诉我们,娱乐与新闻不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方面,这就从理论上确立新闻有娱乐化的可能。
另外,在如今新闻已经走向了受众消息的一个时代,传媒的新闻报道必然以受众为中心,那么受众的心理、受众的需要就是其必须着重关注的问题。
这也证实了受众在传播活动中扮演最终完成者的身份,因而媒体人,不得不把天平倾向“娱乐”的这一边。
2.2新闻娱乐化产生的现实因素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产生,除了有其理论根源之外,还有更多的现实因素是传媒走向市场的结果,是传媒竞争的需要,也是受众的心理需求。
2.2.1激烈的市场经济是新闻娱乐化的根本原因清华大学的李希光教授认为“从新闻无法摆脱商业控制这个事实……越来越多的新闻已经成为了广告和娱乐的囚犯。
”传媒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传媒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从图文并茂的报纸媒介、无线电波的广播时代、到直观生动的电视世界、再到今天异军突起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
随着“新媒体”的争先加入,再加上之前的“旧媒体”,新旧媒体共存于同一空间,使得整个媒体市场异常的活跃,而各大媒介之间的竞争也达到一个空前的盛大局面。
市场像一个大蛋糕,加入战圈的媒体越多,各自所能切到的蛋糕就越少,越来越拥挤狭小的市场空间必然酿成媒体间全方位的殊死搏斗。
收视率、广告额成了媒体从业人员最大的追求,而如何迎合受众,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抢夺市场份额,成为新闻走向娱乐化道路的市场成因。
进入市场的新闻媒体,为了支撑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将“自己的衣食父母——受众”出售给广告商,以获得相应的利润。
为了向市场要钱,追求利润最大化,抢占市场份额,就必须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娱乐化电视新闻正是抓住了受众所共同具有的猎奇、好奇等原始心里需求而成为他们首选的精神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