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毕 业 论 文(设 计)中文题目 :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英文题目 : Probing into the Phenomenon of News Entertainment姓 名 柳 佛 保学 号 04012607专业班级 广播电视新闻学04级(6)班指导教师 杨凯毅提交日期 2008-4-18教务处制惠州学院HUIZHOU UNIVERSITY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柳佛保广播电视新闻学 04级(6)班指导教师:杨凯毅讲师摘要随着新闻媒体市场的的发展,新闻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着重探讨新闻娱乐化的定义、特点、现状以及产生的成因,进而批判分析新闻娱乐化的积极意义和现存的问题,从而总结新闻媒体在娱乐化道路上遵守的原则,以利于新闻娱乐化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定义特点现状成因利弊原则Probing into the Phenomenon of News EntertainmentLiu FobaoClass 6,Grade 2004Broadcasting, TV and Journalism specialtyTutor : Yang KaiyiTitle:LecturerAbstractWith developing of the market of the news media,the News Entertainment trends more and more obviously.Probing into the definition, features, status and genesis,this paper will critically analyz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henomenon of News Entertainment,and then summarize the principle be observed the media for the practice of News Entertainment,for the News Entertainment serve better for the audience.Key Wordsnews entertainment definition features status genesi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rinciple1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新闻娱乐化的定义、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媒体竞争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大众文化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受众心理需求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官方的认可...............................................................................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积极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现存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新闻娱乐化应遵循的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市场经济发展,新闻娱乐化倾向也呈现进一步发展趋势,它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闻“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使得新闻媒体进一步走向市场、走向大众,越来越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但是,在新闻娱乐化发展的过程中,新闻传播呈现的泛娱乐化的不良倾向也可能损害媒介的权威,使得媒体的公信力被削弱,甚至可能错误引导社会风气。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闻娱乐化进行批判性的解读,从而更好地利用新闻娱乐化,使得新闻媒体在激烈市场竞争下得到受众关注,最终能够更好地服务受众。

2 新闻娱乐化的定义、特点2.1 定义在目前,关于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并没有确定的、统一的定论。

李良荣认为:“新闻的娱乐化是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

”[1]而另一位学者林晖则认为,“从最初的纯娱乐消闲的娱乐性节目和内容的大幅上升开始,最终则发展为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那部分媒介内容——新闻,向娱乐强行拉近,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即所谓的新闻娱乐化。

”[2]在这个说法里,他强调的是新闻向娱乐靠近的那么一个动态的过程,林晖认为,新闻娱乐化“一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流行,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另一方面,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新闻软化。

”[2]2.2 特点总的来看,新闻娱乐化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闻节目的内容上,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软性内容作为重点,并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实现政治新闻节目娱乐化、社会新闻煽情化。

在新闻媒体上,软新闻尤其是娱乐新闻数量大量增加,而硬新闻的数量却大量减少。

据美国新闻工作协会的调查,美国16家重要媒体中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之比在1997年为25%比40%,而在20年前的1977年,这一比例是32%对15%。

[3]而据有关学者对中国青年报1992年和2004年的新闻报道分析发现,该报软新闻所占的比重已经由1992年的61.9%上升到了2004年的73.8%,软新闻的比重提高了11.9个百分点。

新闻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除了正面报道重要的新闻,还将相关的花絮花费大量的版面。

比如,国内媒体在报道一些贪官腐败案时,除了寻求腐败根源,探讨如何建立防范机制外,更是抓住贪官的私生活大量报道。

其次,在新闻内容的取材范围上,关注的热点从严肃新闻转向街谈巷议的软新闻,更加注重用平民化的视角和大众化的视点去报道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将话语权和决策权更多地让给了平民百姓,体现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而且有民生新闻内容的节目都会获得较高收视率和广告效益。

比如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开创大时段民生电视新闻节目先河,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再次,新闻表达技巧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 ,借鉴小说、电影、戏剧的叙事方式,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更具有戏剧性、煽情性、可读性和贴近性。

普利策奖得主富兰克林认为,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客观实践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4]新闻故事化借用了文学化的表现手法,用形象的事实说话,挖掘事件里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

新闻故事化重描述、冲突、情节,重视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注重展现新闻故事的情节,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

例如,普利策新闻奖作品《历史在我们眼前爆炸了》报道肯尼迪遇刺的经过:这是一个十分迷人的阳光和煦的中午,我们随着肯尼迪总统的车队穿过达拉斯布的繁华市区……突然,我们听到三声巨响,声音听起来十分凄厉。

第一声像是爆竹声。

但是,第二声和第三声毫无疑问就是枪声。

大概距我们约150或200码前面的总统专车立即摇晃起来。

我们看见装有透明防弹罩的总统专车后的特工人员乱成一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