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机械制图与CAD2(零件图)
机械制图与CAD2(零件图)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零件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的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是指取样长度l(用于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长 度)内,轮廓偏差 y(表面轮廓上点至基准线的距离)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微观不平十点高度Rz 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轮廓峰高的平均值和5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四、视图表达方案示例
下图是变速箱体视图的三种表达方案示例可供参考。
由立体图可知是箱体类零件,内外部的结构形状都较复 杂。一般按工作位置放置,图中指出有八大部分基本形体 组成。若从A向作为主视方向,该零件内外部的形状左右上 下不对称,前后基本对称。视图用了三种表达方案,基本 上都能达到上述的各项要求,能表达各部分的实形,能标 注各部分的尺寸,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零件图中视图 的数量不是唯一的,可多可少,也可有比较。图示的三种 方案,其中以图三的表达方案更为充分和简洁。
其余
12.5
3.2
3.2
2x45°
B
1.6
A
F
2xM8-6H 8
E E
3.2
0.012 C
0.015 C 0.005
0.016 C
0.015 B
D
2x45°
52
+0.021
+0.021
65
55+0.002
58 +0.002
C
45+0.034
1.6
F
60
80.4
4
45
0.8
6.3
0.8
D
60
5 12 21
3.零件的外部结构比内部结构复杂,则可画外形图或局部视图, 也可对内部进行局部剖视。以保留较多的外形。
4.若零件的内部结构复杂于外部结构,则可对内部进行全剖视或 局部剖视。 5.对复杂零件,可在基本视图上通过采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图 和局部断面图往往能得到较全面的表达,可减少视图数量。这种 表达较灵活,但要防止引起图面零乱,不易看清。
二、视图数量确定
•视图数量决定于所画视图(包括经剖切的)能否从六个视向(上下前后左右) 看清零件内外部的结构要素(点线面)为准,特别是要能看出实形,以便标 注定形和定位尺寸。若达不到上述要求或图面乱、虚线多、看不清的情况下, 则必须增加向视图或剖视图等。
三、视图表达时的注意点
1.应注意零件内外部结构要素在坐标系统的三个方向上是否对称。 2.若零件的内部和外部形状基本对称又能结合起来画,则可用 半剖视图或局部剖视图来画。各线条的投影基本上不互相遮掩。
用“TI”表示,共分20个等级。 (8)基本偏差: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称为基本偏 差。它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是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3.配合
1)配合及其种类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1)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 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2)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 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此时孔、轴的公差带重叠。
机械制图及CAD
目
录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
零件图
第三章
装配图
第四章
计算机绘图
第二章 零件图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零件图的内容 零件图中视图的表达方法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零件结构设计中的工艺性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零件的技术要求
各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分析 看零件图
一、本章重点:
第二章 零件图
0 -0.2
16 -0.043
3.2
47.4
0 -0.2
6.3
3、未注尺寸偏差处精度IT12
6.3
2、圆角半径 1.5mm
0
制图 设计 描图 审核
轴
材料 重量
45
件数 比例
1
黄石理工学院
§2—2零件图中视图的表达方法
一、主视图的选择
•先确定零件内外表面在第一角坐标面内的投影方向及放置位置(是正放 还是斜放)。
1.对零件的结构进行分析; 2.了解零件图的内容,掌握零件图的画图步骤; 3.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4.零件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5.零件图的阅读。
二、本章难点:
1.零件结构的工艺性以及加工过程和方法; 2.零件视图选择中的正确、完全、清晰、合理的含义; 3.零件的尺寸标注,要了解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含义; 4.阅读零件图。
65
55+0.002
58 +0.002
C
45+0.034
1.6
F
60
80.4
4
45
0.8
6.3
0.8
D
60
5 12 21
43.2 260
68.4
F-F
14 -0.043
0.02 B
0
D-D
0.02 A
55+0.002
0.8
+0.050
+0.021
30
技术要求
3.2
1、调质处理HB=190—230
52
合理
B--联系尺寸
不合理
(c)
标注尺寸时应考虑加工及测量的方便
相同孔的标注
3X 8
A
B C
3X 6
A
C C B
2X 10
A
锥度斜度标注
1:15 1:15
1:50
1:50
燕尾导轨、片件标注
锥销孔标 注
键槽标注
§2—4零件结构设计中的工艺性
一、铸件 铸件转折处应有圆角,铸件设计应有拔模斜度,铸件的设计要有利于起模, 铸件的设计应合理简化,铸件的壁厚要均匀或逐渐过渡
(3)轮廓最大高度Ry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即为Ry。
2.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义
国家标准GB/131—1993规定了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表面粗糙度符号见下图,若以图样轮廓线宽度b为参数图中参数 的大小为:符号的线宽d=b/2,高度H1=10b,高度H2=2H1+(1~2) =20b+(1~2)。另外与符号相关的数字、字母和高度h=10d=5b。
•具体可按零件主要加工位置或工作位置(即在设备中的装接位置或自然位 置)画主视图。
•只要能较清楚和较多地表达出零件的结构形状特征及其实体内外各部分的 相互位置关系的都可作为主视图,这样使人一看此图就基本上能想象出该 零件的大致轮廓。 •零件上的主要中心线和平面应平行或垂直于正投影面(V面),这样在 有关图形上能更多地表达实形、更多地标注尺寸。主视图上应力争虚线 少。
二、标注尺寸的注意点
按国家标准(GB/T16625.2—1996)进行尺寸标注。
基本体和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可作为零件尺寸标注的基础。 标准件和常用件的尺寸标注可作为零件尺寸标注的示例。 影响零件工作性能、精度、互换性及装配定位关系的功能尺寸应直标注。 零件上不重要尺寸,可作为尺寸链中的开口环,不注尺寸,不能闭合。必需参 考时可注尺寸,但应用刮号()刮起来。
43.2 260
68.4
F-F
14 -0.043
0.02 B
0
D-D
0.02 A
55+0.002
0.8
+0.050
+0.021
30
技术要求
3.2
1、调质处理HB=190—230
52
0 -0.2
16 -0.043
3.2
47.4
0 -0.2
6.3
3、未注尺寸偏差处精度IT12
6.3
2、圆角半径 1.5mm
1. 圆角及过渡线的画法 •为保护装配面即便于装配和使用安全,一般在零件的端面应加工成倒角或 圆角。圆角还可减少零件的应力集中以增加强度 。
2.倒角
2X45° 2X45°
30°
2
2XC2
30°
2X45° 2X45°
2
3.退刀槽
错误
正确
4.越程槽
a
45°
a
45°
b
b
§ 2 —5
一、表面粗糙度
零件的技术要求
变速箱体立体图
变速箱体视图的三种表达方案 之一
变速箱体视图的三种表达方案 之二
C A A B B B
D D C B F C C A A
A
A
变速箱体视图的三种表达方案 之三
A A C B B B
D
C
B C C A A D
A
A
§2—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首先应对零件的功能、形体、结构、加工及测量等进行分析,结合尺寸链 分析,合理进行尺寸标注。
2)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 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如下图b所示,基轴制的轴为基准轴,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 , 上偏差es=0。 由于孔加工一般采用定值(定尺寸)刀具,而轴加工则采用通用刀具,因此, 国标规定,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基孔制配合。孔的基本偏差为一定,可大大 减少加工孔时定值刀具的品种、规格,便于组织生产、管理和降低成本。
最小过盈等于零
最大间隙 最小间隙 最大过盈 最大间隙
最小过盈
最小间隙等于零
。
(a)
(b)
孔公差带轴公差带
最大间隙
最大间隙
最大过盈
最大间隙
最大过盈
最大过盈
图例
(c)
(d)
配合种类
最大过盈
(2)基准制
1)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形成各种 配合的一种制度。如图下a所示,基孔制配合中的孔称为基准孔,其基本偏差为 H,下偏差EI=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