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客运专线接触网上部工程施工补充标准

XX客运专线接触网上部工程施工补充标准

XX客运专线接触网上部工程施工技术标准补充规定一、一般规定1.在进行上部安装前所用金属零部件、线材及绝缘子应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中5-7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和试验,规格、质量及电气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2.接触网上部安装施工不得用活口扳手,应采用呆扳手、梅花扳手和力矩扳手。

安装后的金具各部连接紧固螺栓螺帽紧固力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新产品应符合该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并应配齐螺帽、垫片、弹簧垫圈。

3.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应小于60°,开口后不得有裂纹、断裂现象。

销钉安装时垂直放置的应钉帽在上,水平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

4.接触线的平直度直接影响弓网受流质量和接触线的使用寿命。

上部安装及悬挂调整不应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严禁踩踏接触线,凡接触线上安装的线夹均应一次安装到位(根据国外经验,二次安装会使导线在此处产生硬点)。

5.本标准未涉及的仍执行《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和《XX客运专线电力牵引供电暂行规定》及施工设计文件。

二、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拉线安装除执行《XX客运专线电力牵引供电暂行规定》和《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有关要求外,还应按XXXX网103-23和108-1-15设计图施工,回头≥500mm,施工允许偏差+30mm,绑扎长-0mm,绑扎应密贴平整。

度≥100mm,施工允许偏差+10–0三、腕臂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腕臂安装严格执行三化一到位的施工工法(即计算微机化、预配工厂化、安装机械化的一次达到设计标准施工方法)。

2.为保证质量,接触网施工的基准点(轨面标高和线路中心线)是否稳定是关键。

目前站前工程滞后,电化工程又提前,施工难度相当大,工期又异常艰巨,为确保质量和工期,各项目部要积极主动与线路施工单位联系,随时了解线路稳定情况,按《施规》要求与建设、监理及线路施工单位共同标注轨面红线,确定线路中心线,做为上部施工基准点。

但要注意线路外轨超高是否是设计超高,标注后还变不变,要变就应按线路单位要求,采取双方签认预留的办法进行上部安装,确保一次达标。

3.为保证测量精度,各项目部测量人员应成立测量小组,人员应相对稳定,测量支柱倾斜率采用经纬仪,限界、底座安装位置采用精度高的激光测距仪。

并严格按《XX接触网测量作业指导书》测量,把测量偏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计算软件由课题组提供。

5.预配应设专人,并设置预配专用平台。

平腕臂钻垂直孔时应注意孔与腕臂的定位环、承力索线夹的钩应在同一平面内。

预配人员应严格按计算数据预配,竭力将预配偏差控制在±2mm以内,并做好预配检查记录。

6.斜腕臂上的吊线钩缺口应朝上。

定位管上安装防风拉线的定位环应朝补偿下锚方向安装。

7.绝缘子宜先用草袋,再用塑料包扎牢固,以避免绝缘子在运输中损伤和污染。

8.腕臂安装宜采用作业车安装,以保证质量,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

9.安装腕臂时,应先安装上底座,后安装下底座,上、下底座顺线路的水平投影应与线路中心平行,特别是双腕臂和三腕臂底座,两侧腕臂底座距线路中心的距离施工偏差不得超过±20mm。

(为保证安装质量,各项目部按附图1事先制作检测工具,杆上作业人员先预安装,地面人员用检测工具进行检测,达标后,再将连接螺栓拧紧。

)10.安装后的腕臂,应保证承力索至轨面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直链形区段承力索与接触线在同一平面内,施工偏差不得超过±30mm。

11.腕臂在无偏移温度安装时应垂直线路中心线,腕臂在偏移温度安装时:试验段腕臂位置应符合XXXX网111-02曲线图的要求;铜、铜合金绞线承力索区段腕臂安装位置应符合XXXX网101-02-1曲线图的要求;镀铝锌钢绞线承力索承力索区段腕臂安装位置应符合XXXX网101-02-2曲线图的要求。

12.上、下行间绝缘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1600mm。

13.多线路腕臂安装除严格按《XXXX网116》图施工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多线路腕臂横梁长度应按设计图现场测定,并报设计同意,方可申请生产。

(2)A(B)型底座及连接件安装高度应满足最高轨面至横梁下缘的设计高度,施工允许偏差±50mm,底座安装应水平、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3)横梁连接应牢靠,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还应保证横梁在一条轴线上,垂直,水平矢值不得超过梁长的1‰。

(4)柱顶斜拉线底座及连接件安装在距柱顶100mm处,施工允许偏差±20mm,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5)斜拉线受力应均匀,保证梁中心线与支柱中心线重合,横梁应mm。

呈水平状,施工允许偏差+50–0(6)倒立柱应垂直安装,施工允许偏差为1°,且不得侵入建筑限界。

(7)倒立柱上的腕臂安装应符合上述1-13条的有关规定。

四、软横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软横跨应采用测量、计算、预配、安装的施工程序。

2.固定绳固定角钢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mm;杵头杆螺纹外露为20-50mm,上、下部固定绳承载后应呈水平状,允许有一些负驰度(3、4股道车站为0-150mm;5-8股道车站为150-300mm)。

3.悬挂5支及5支以上的软横跨横向承力索均采用双横承力索。

双横承力索受力应均匀,与V型联板连接的双楔型线夹的受力面应相对安装,4.对于股道多、轨面高差较大,且为“人”字坡排水的站场,上、下部固定绳安装高度,以最高轨面和最低轨面高度的平均高度为准,但必须保证正线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的设计高度;还应保证导线高度符合设计要求,但最高高度不得大于6450mm。

5.正线股道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连线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单横承力索软横跨允许施工偏差为+30-0mm;双横承力索软横跨允许偏差为+60-0mm。

6.对节点1,2,3,4,8,9,13中设计上、下对齐的绝缘子串,在软横跨承载后应严格对齐,允许施工偏差≤50mm;站台边绝缘子串带电侧的绝缘子裙边应与站台边沿对齐,允许施工偏差≤50mm。

7.直吊线应垂直,斜拉线应顺直,回头长度为300mm,回头环一律与软横跨平行。

8.定位绳弹簧补偿器应安装在软横跨松边或受张力小的一侧,弹簧补偿器的拉力:钢筋柱拉力为1-3kN,钢软横跨柱为3-5kN。

9.软横跨上正线定位器开口为400mm,允许偏差±50mm;其余为300mm,允许偏差±50mm。

10.软横跨接地跳线绑扎应严格按《XXXX网115-01-2》图施工。

绑扎应平整、美观。

五、硬横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鉴于该线情况特殊,硬横跨柱基础由站前单位负责施工,为保证工程质量,请各项目部技术人员积极主动协助测量指导施工,在基础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即可安装,但在安装前应与监理工程师按设计要求检测同一组硬横梁基础中心连接是否垂直,且垂直于正线,刚结构硬横跨基础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硬横跨杯型基础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两基础顶面应等高,地脚螺栓位置及规格符合设计要求,螺栓间距允许施工偏差为±1mm,如不符合设计要求,需施工单位整改返工达标。

2.该线部分硬横梁柱为等径无缝钢管柱,与横梁连接均为刚性连接,横梁为正三角无缝钢管结构,横梁根据跨长分二、三段组成。

鉴于工期异常紧迫,各项目部在申请硬横梁柱时,可按设计要求申请一组梁中的其中一段(如三段可申请两段),剩余一段当完成支柱安装,精确测量后再补申请。

这样可使厂方生产周期满足施工需要,如基础已完成,可一次申请。

3.硬横梁高度和横梁跨度测量必须由主管工程师带领人员会同供方共同现场测量确定,以保制作的精确度,使其安装一次达标。

4.硬横梁柱和硬横梁在安装前应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查:如有变形,镀锌剥落及孔位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现象,应及时通知厂方整改、修复。

5.横梁按编号,在平整的地面上(站台)将横梁组装成整体,组装时在各分段梁两端0.2/L处各用一根方杆将梁支起,然后将两段或三段梁相对,用经纬仪或线绳将各段梁调整到一条轴线上进行组装,并是横梁有一些拱度:横梁<20米为15-20mm,≥20-30米的横梁为25-40mm。

横梁连接应密贴,连接紧固螺栓的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6.根据组装横梁总长度,先安装一根硬横梁柱,再预安装另一根硬横梁柱。

硬横梁柱横、顺线路均应垂直,允许施工偏差小于1‰,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

7.硬横梁安装后应水平,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横梁下缘距1道轨面连线高度为8米,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

硬横梁柱与横梁连接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8.同一组硬横跨两支柱中心线与横梁纵向中心线应重合。

9.吊柱应垂直安装,施工允许偏差为1°,连接U螺栓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10.吊柱腕臂应符合本规定“三”腕臂安装中的有关要求。

六、承力索,接触线架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力索,接触线均应采用进口恒张力架线车架设,镀铝锌、铜、铜合金承力索,铜、银铜导线采用5-8kN恒张力架设,架设张力差不得大于8%。

镁铜导线应采用额定张力的张力架设,架设张力不应小于额定张力。

2.承力索,接触线由厂方按锚段配盘供应,现场架设时应核对使用。

正线不允许有接头,站线原则上无接头,特殊情况下,个别锚段接头数不应多于1个,接头应符合《施规》要求。

3.承力索,接触线超拉执行电XX指[2002]20“XX客运专线接触网工程承力索,接触线超拉的有关规定及措施”。

4.镀铝锌合金镀层钢绞线LXGJ-50承力索新线初伸长不到0.1‰,因之不进行超拉。

七、中心锚结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力索架设超拉完毕即可进行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

接触线中心锚结在超拉完毕后,中心锚结柱定位器及相临两跨吊弦安装完毕后进行,但应先检查两端坠砣高度,如不能同时达标时,先使一端达标,另一端待调整完成后再进行调整。

2.中心锚结安装位置、形式、采用的线材规格及连接件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两跨式中心锚结安装应严格按XXXX网103-20图施工。

3.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导高应与邻近吊弦处导高相等,施工允许mm。

偏差+5-04.承力索,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安装应端正、牢固。

5.硬横跨防窜中心锚结安装应严格按XXXX网103-22图施工,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紧固力矩为70N.m,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紧固力矩为50N.m。

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应端正、牢固,线夹间距为100mm。

八、弹性吊索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弹性吊索在倒鞍子后即可进行预安装,其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20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