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n 1933年北大经济系薛德成任教“经济地 理”
课程简介:世界各国,因地势不同,气候 各异,土有肥瘠,生产悬殊,致使各种 农工商业等经济之发展发生差别。本科 意在探讨各国地理上之优劣,说明其相 互关系,及比较其经济之兴衰,使有志 于经济建设者,得应用其智能,施于一 地之改良,俾有利于其国计民生。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第一部分
导论
n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n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n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n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关系 n 经济地理学未来发展重点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一、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大致可 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和经济地理 学研究三个阶段。
n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2世纪—前1世纪)编写的《史记》中有“货殖 列传”一章,记述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 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东汉史学家班固(32—92)主编的《汉书》中包括 《地理志》和《食货志》,对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之后, 各朝代在编史中逐步增加名目,到《宋史》和《明史》编写时,所列食货志 子目多达20余种,记述了全国各地的物产、户口、城邑、田制、赋役、仓储、 漕运、农业、牧业、手工业、采矿业、市场等,成为极其重要的经济地理史 料。
n 50年代以后,始于法国学者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一些学者表现出对区域之 间发展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与区域科学相比,该类研究 (循环累积、极化涓滴、中心外围等)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从区域内 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
n 近20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 日益升温。
1982年的时候,年轻的邹恒甫来到哈佛经济系,在他之前的二三十年甚至更 长的时间里,哈佛经济系里没有出现过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他之后来了一批中 国学生,主要是清华毕业的,钱颖一,李稻葵,胡祖六,许成钢,也有北大的王 一江和中科大的白重恩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Hale Waihona Puke 迈克尔·波特(1947---)
迈 克 尔 ·波 特 是 哈 佛 商 学 院 的 大 学 教 授 ( 大 学 教 授 , University Professor,是哈佛大学的最高荣誉,是该校历史上第四位获得此项 殊荣的教授)。他在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1983年36 岁时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 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保罗·克鲁格曼(1953--)
齐普夫定律(Zipf’s law),又称位次—规模法则(rank-size rule)。 这个“定律”是关于城市规模的,公式为Nj=k/Rjb ,其中N代表城 市j的人口总数,R是它的位次,b为幂参数(比如对美国而言,纽 约是1,洛杉矶是2,芝加哥是3),是一个接近1的幂指数(杨吾 扬、梁进社,1997)。目前,我们不得不承认位次—规模法则是 困扰经济理论一大主要问题:它是我们目前已知的最有力的统计 关系之一,但却没有任何明确的理论基础(克鲁格曼,2002)。
n 欧洲的经济地理记述传统,随着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
而逐渐向商业和贸易方向侧重。地理大发现为更大尺度上的商业贸易提供了
可能。为了利用各地的资源,发展海外殖民地,需要各地相关的商业信息。
欧洲学者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开始了对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
经济生产、交通运输、商业中心和港口城市等的调查研究。从而,促进了经
1、史志描述
国内最古老的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山海经》和《禹贡》。《山海 经》中的《五藏山经》叙述山的脉络和所蕴藏的矿物,记载的矿物 种类达70余种。 《禹贡》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以一千多字的篇幅 记述了当时中国疆土九州的山岭、河流、植物、土壤、土地利用、 物产、贡赋、交通等情况,是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古代地理著作。
n 《商业地理手册》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 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 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3、经济地理学研究
n 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 (M.F.Lomonosov)在他的《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的,但并未 对这门学科的特点和要领做具体说明。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2020/12/12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课程简介
n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多数国家地理科学系统中最为发达的一 门分支学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特 征,一方面与经济活动的发展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又受到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 科的重要影响。
n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济地理学的出现不过 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它的发展却可追溯 得更为久远。 。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推荐参考书
n 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n 杨吾杨、梁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n 陆大道主编,《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3。 n 约翰·冯·杜能著(德),吴衡康译,《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
关系》,商务印书馆,1986。 n 阿尔弗雷德·韦伯著(德),李刚剑、陈志人等译,《工业区位
n 1882年,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W.G tz)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 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性质特点。认为经济 地理学把地球空间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舞台,是一门为国民经济提供考察 自然基础的专门学科。和在此之前出现的商业地理学相比,其研究范畴更 为广阔。此外,葛茨还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这标 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人 们认识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性,经济地理学参与研究世界粮食和原料来源, 以及各国不同的经济问题。但是经济地理学的重大发展,却是20世纪之 事。
克鲁格曼(2000)认为,20世界60、70年代兴起的“新城市 经济学新模型”与冯·杜能农业区位论模型的基本缺陷就是模型只 提到有一个中心,但没有解释,也没有解释为什么存在一个中心 商务区,在它的周围形成了城市,这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二部分 区位论 第三部分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 经济地理学方法论 第五部分 中心地理论 第六部分 经济地理学新发展
“在这个全球经济中,随着快速的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以及市场交易的方便性增加,许多人认为这样可以降低地 理区位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现实经济发展的实 践却不然,许高素质的专门技术和知识、组织机构、专业 化的企业、相关的贸易,以及复杂的消费者或客户,往往 又集中在特定的地理区域。”(Porter,1998)。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保罗·克鲁格曼(1953--)
保罗.克鲁格曼,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经济学教授。 (诺德豪斯 、多恩布什,萨缪尔森和索罗 ) “我们想特别指出的是,像旧的贸易理论一样,新经济地理 学一定程度上深受一种诱惑之害,即集中关注最容易建模的 东西,而不是在实践中可能是最有用的东西。很早以前马歇 尔(Marshall, 1890)就提出了产业本地化的三个主要因素, 用现在的术语来讲就是前向和后向联系、对专门技能的大量 需求、以及技术溢出;新经济地理学实际上只考虑了这些因 素中的一个,而且是实践中相对不重要、但更容易规范化的 那个。当然,双区位或一维模型无法正确处理一个广阔三维 世界的地理”
2000。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评分标准
n 总分100分,期末论文60分,60%。 n 平时成绩:40%,40分。
出勤率和课堂表现:10分。 ✓ 平时作业:30分(三次)。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陈振汉(1912--2008)
1936--1940年在哈佛经济系三年多的时间里,陈振汉先生 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导师是 经济史学家阿希尔教授,博士论文题为《美国棉纺织工业的 区位:1880-1910》,其中《美国棉纺织业成本和生产率和的 地区差异,1880-1910》部分,发表于美国最早和学术地位很 高的刊物《经济学季刊》。解放后,陈振汉先生的主要著述 有《社会经济史学论文集》、《工业区位理论》(合著, 1982)和《清实录经济史资料:顺治-嘉庆朝 1644-1820》 (农业编)(合编)等。
论 》 ,商务印书馆,1997。 n 沃尔特·克里斯塔勒著(德),常正文等译,《德国南部中心地原
理 》,商务印书馆,1998。
n 保罗·克鲁格曼,《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n Clark, Gordon L.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
济地理学前身——商业地理学的产生。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2、商业地理研究
n 19世纪中叶,地理学家瓦伦纽斯(Bernnardus Varenius,1850—1930)出 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商人和政府提供实用的商业信息。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之后还有其它一些相关商业地 理教材出版,这些教材多再版多次,风行一时。其中,最具影响的是苏格 兰学者奇泽姆(G.G.Chisholm)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Handbook of Commercial Geography)。该书在奇泽姆在世时已出版10 次,之后,由伦敦经济学院斯坦普(L.D.Stamp)和其它学者参与改写 并再版发行到19版(1975),影响深远,至今仍为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经典 文献之一。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
经济地理学第一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