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存在心理学

存在心理学

关于存在
每个人,只要你存在于世间,都会被一个问题困扰“我该怎样活着?” (这个问题还可以延伸为“我是谁,想去那里,想成为什么人”),心理治疗师不是帮来访者解答这些问题,而是让他们在最安全的环境下不断启发他的思考,他回答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他才是自己心理的专家。

存在即是痛苦,焦虑是存在的一部分。

面对焦虑可以使我们的心智敏锐,这份张力的存在是人类生存的保障;有焦虑就有活力,就像发烧一样,焦虑表示人格内正在激战;有意识的焦虑虽然比较痛苦,但是它可用来整合自我;生活在一个焦虑时代的少数幸事之一是,我们不得不去认识我们自己。

如何管理好焦虑,与焦虑建立健康的关系,是面对焦虑的办法之一。

(罗洛•梅)
艺术与心理
艺术,是距离心理最近的,艺术源于对人得了解,也演示了人性最本真的部分。

艺术家,往往是最能深切体会到痛苦,也能最大的包容痛苦的人。

没有了这份痛苦和对痛苦的敏锐感知,也就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灵感。

心理学和艺术一样,都需要灵感和动力,需要找到能自由翱翔的心理空间。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人不能忍受自己的渺小,除非他能在最大程度上证明自己的生命有意义。

如果我们能找到活着的理由,就能忍受所有的痛苦。

我们与生俱来的是不断寻找有意义的生物。

刻意追求快乐往往难以得到,最佳的方法是寻找生活的意义,发自内在的变化,成为真正幸福的人。

心理治疗师要帮助来访者充满活力的活着(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而非平庸的、功能性的或者。

强调当下而非过去,不仅仅关心她和周围人得关系,还要了解这种关系对她的存在行为产生的影响。

不仅仅需要解释,更多的是去体验。

存在的意义:关系的中心性(生命影响生命)、投入和会心(相遇)、见证的重要性(强有力的支持)、自我创造(不仅发现自我,更多在创造自我)、创造的勇气。

不要那么急迫的区对来访者做出评判,而是真正关注他说什么,不是选择你认为重要的区听。

治疗作为咨访双方的艺术行为,支持来访者与习惯(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抗争,才能不断产生重要的境遇和艺术作品。

存在主义游戏疗法
儿童对有想象的生活非常有兴趣和渴望,往往通过游戏表达出来,游戏展现了孩子的语言、意义的诉求、展现存在的状况,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表达,促进了内在的自由。

儿童游戏治疗中,咨询师表达“在场、信念、接纳、尊重”,让他在安全的环境中游戏。

但要界定游戏与现实的界限,这样孩子才能自由、安全的游戏。

游戏后找到与其情感相对应的词,帮助他自我反思。

存在主义诗歌疗法
诗歌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沟通形式,它让意义超越了文字的表面意义,将语言转化为一种意义,而受到社会习俗、规则和期望限制的那些更为普通的沟通形式是无法把握这些意义的。

诗歌的意义:超越了理性的知晓(非认知方式的表达)、它把我们、存在意义感相联、不限定特定的结构、文风;分享诗的艺术作品探究内心隐秘的部分。

在诗歌的使用中,许多与苦难、治愈及转化有关,所谓治愈之诗。

诗歌能创造个人意义、创造可分享和集体的意义,增益和治愈治疗师本人。

使用诗歌的途径和例子:
1、自我察觉(让来访者描述树,会选择生命中特定时期的树—树与他的关联—特定时期的特殊境遇)
2、共情(如果你想要去理解一个人,你至少也得有爱他的意愿;共情在场,感受到关注)
3、深化自己的关系(写给妻子的情诗,深化、维持关系,还化解了矛盾)
4、意义
5、人际背景(是否要分享诗歌?在安全的环境下分享,能产生更大的作用,关系加深、疗愈)
诗歌治疗的注意事项:
1、不要只关注语言信息,要关注非语言信息(声调、动作等);
2、如果要求评价诗歌写得怎么样,可以从此引入到诗歌表达的情绪话题;
咨询师谈到面对失去狗狗的痛苦,直面痛苦,写下诗歌,分享给朋友,既把他与朋友的关系拉近,又填补了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一部分,帮助他从不同角度面对磨难。

他把这份忧伤的情绪留在生命里,而不是把它埋葬,通过文字把它对我生命的意义保存下来。

其他感触:
“关于咨询师不接受朋友的治疗”:
当你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之后,你身边的朋友得到这个消息,他们会选择把生活中的痛苦倾诉给你听,希望能从你这里得到作为“心理咨询师”身份应该给他的治疗效果或者建议。

这个时候,你不得不被迫扮演职业的身份来对待他们,其实这是一种对自己的伤害,它让你不能以最真实的自己去面对自己的朋友,还必须在无偿的工作之外的时间调整到作为咨询师“无我”的工作状态。

这个时候要提醒你身边的朋友,分清界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