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

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

14
八、底质及悬浮物
底质有砂砾、软泥、岩石及珊瑚礁等类型。底 质与鱼类的繁殖、索饵和越冬均有密切关系。
水中悬浮微粒在许多方面对鱼类产生影响:
首先是悬浮微粒对鱼类的机械作用。
其次,悬浮微粒过多时,将导致水的混浊度
增大,透明度降低,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
第三,水中大量存在的悬浮微粒会使鱼类造
鱼类不但能感受声音,而且许多种类还能发出 声音。许多鱼类的发声器官是具有特殊肌肉组织的鳔。 在产卵繁殖季节,鱼类的发声对于吸引异性和 集群活动均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13
七、电流
鱼类对电流反应灵敏,同时有许多鱼类能用发 电器官放电,在其身体周围形成电磁场。 鱼类所进行的放电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用于攻 击或自卫的强放电和具有信号作用的弱放电。 现代渔业已进行电流捕鱼,或利用电流将鱼引 向集鱼工具,或使鱼类发生暂时性休克麻痹以利捕捞。 此外电流还可用于电拦鱼装置,使鱼类不能接近水电 站的涡轮机或进入灌溉渠道,或将鱼类引入鱼道进口 等等。
2. 溶解氧
大多数鱼类适应于用鳃来吸收水中溶解的氧气。 少数鱼类尚具有辅助呼吸器官。 溶氧不仅对鱼类有直接影响,而且亦产生间接影 响: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为养殖鱼 类提供更多的食料。溶解氧不足,可能引起嫌气性细 菌的滋生,对鱼类和天然饵料起到毒害作用或不良影 响。
鱼类以提高呼吸活动来应付溶氧之不足。当严重 缺氧时,则产生“浮头”现象。若水体含氧量继续锐 减,鱼类将陷入麻痹状态,最后窒息而死。
氨对于鱼类是极毒物质,即使其浓度很低也会抑 制鱼类生长。
10
五、光照
光线的刺激,通过视觉器官和中枢神经,影响 到内分泌器官特别是脑垂体的活动,从而影响到鱼 类的生长、发育。 经实验证明,较长时间的光照,不一定能取得 较好的生长效果。
光照因子对生殖腺的发育也有一定关系,国外 已有报道。用控制光照和温度办法,可控制鲻的生 殖腺发育,使它的卵巢在非繁殖季节能很好地发育 起来,可使鱼提早产卵。
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窒息死亡。
15
九、压力与深度
水的压力大小与深度有关,水 域的深度差别限制鱼类的分布。 深海鱼类长期栖息在很大水压 下,骨胳和肌肉等都有特殊的适应: 骨胳薄而疏松,且富有弹性,连接 骨与骨之间的腱亦比较疏松而易于 分离,身体两侧的肌肉松弛不发达, 口极大,胃的伸缩力强,肠内和血 液内溶解气体很多。
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

温度、盐度、酸碱度


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氨
光、声、电 底质、悬浮物 水流、水压 污染物
小组成员:肖康楠、薛长春、金俊杰、刘家根
1
一、饵料
食物的供应可能是影响生长的最主要因子, 只要食物的数量充足,质量合适,在可以生存的理 化环境条件下,鱼可以达到最大的生长。饵料的数 量、质量和个体大小均影响到鱼的生长。鱼类各不 同阶段是对食物的品种和数量有不同的要求。
19
例子:赤 潮
当营养丰富的城市污水大量污染水域时,导致 赤潮浮游生物(夜光虫,中筋骨条硅藻等)的大量 繁生而形成赤潮。 在赤潮出现的地区,大量赤潮生物的耗氧和大 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过程的耗氧,可使水体溶氧 耗尽,导致赤潮水域内经济鱼虾类和其他生物窒息 死亡。 赤潮生物中的不少种类,在其代谢过程中能排 出毒素,增加了赤潮的危害性。
三、盐度
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盐类,主要通过渗透压影响鱼
体。
鱼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因种而异。 各种鱼类能够在不同盐度的水域中正常生活,与 其具有完善的生理调节机制有关。 很多鱼类对于盐度的缓慢变化,表现出很大的忍 耐性,这一特点在生产上颇多利用。 盐度变动对于鱼类的影响常表现在鱼类的繁殖方 面:胚胎发育、浮性卵在水层中的垂直分布。
16
十、水体的大小
容纳鱼的总容积的大小,可以影响鱼的生长。
渔民早有“宽水养大鱼”的经验。大水体中氧气充足、 饵料丰富,栖息、活动场所广阔,生长强度就高,个 体长得大。 网箱养鱼和工厂化养鱼这些小水体高密度养鱼, 也能取得高产的效果。但是,必须创造一个十分优良 的水质环境和提供非常充足的饵料。
17
十一、水域污染
2二、水 温Fra bibliotek鱼类是变温动物。 温度对鱼类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开始繁殖、 索饵、越冬的信号因子,成为这些过程开始的 天然刺激条件。温度是影响鱼体生长的重要因 素。温度能改变代谢过程的速度,在适温范围 内,代谢强度与温度成正相关。
每种鱼都有其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在 养殖生产上总是抓住各种鱼类的适温季节,进 行强化培育,以充分发挥鱼的生长潜力。一般 鱼类的最适生长的温度范围多在20—30℃之间。 3
水域污染的来源主要为工业废水。主要有 害成分为硫化物、氰化物、各种重金属离子 (汞、铜、锌、镉、铅、铬等)、酚、醛、砷、 硒及有机氯农药制品等。此外有机物和各种营 养盐类大量进入水域也可造成局部水域污染。
18
污染对鱼类生活的影响
1.破坏食物链。
2.影响水生生物的幼体、成体的正常生长。 3.危害鱼类的呼吸,甚至使鱼类窒息死亡。 4.有机物和大量营养盐类污染的水域,对水生 生物的危害性很重要是表现在“赤潮”现象。
11
很多鱼类对于光线有明显的趋光性,这一原理目 前已被应用到灯光捕鱼,如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 鳀鱼、银汉鱼等均有显著趋光性。 鱼类的胚胎发育要求一定的光照条件,光与鱼类 体色的变化具有密切联系。
12
六、声音
鱼类能感受机械振动、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
鱼类对声音的感受器主要是测线器官、内耳下
部的球状囊和瓶状囊。
5
1. pH对鱼类的影响
(1)在酸性水体内,可使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 降,使一部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完全受阻,因而减 低其载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水中含氧量较高, 鱼类也会缺氧。 (2)当 pH值超出极限范围时,破坏皮肤粘膜和 鳃组织。各种鱼类有不同的pH值最适范围,一般鱼类 多偏于适应中性或弱碱性环境,pH值为7—8.5范围以 内,酸度不能低于6以下。 (3)间接危害,如在酸性环境中细菌、藻类和 各种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均受到抑制;硝化过程滞 缓、有机物的分解速率降低,导致水体内物质循环速 度减慢。 6
4
四、化学因子
鱼类对水质的适应有一定的范围,超出这个范 围,不仅生长受到阻碍,而且还会有死亡的危险。
养鱼池一般都要求保持pH值在中性或弱碱性
的。
鱼在水中活动,必须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这 样才能保持它们的生命活动。因此,水中含氧量的 多少,会影响到鱼的生长,氧气不足时,生长会缓 慢。 水中盐类总浓度必然影响于鱼的渗透压调节关 系,任何过分的渗透压,都会阻碍生长。
是在溶氧不足时,含硫的有机物经嫌气性细菌分 解产生,或者是富含硫酸盐的水质,经硫酸盐细菌的 还原作用而生成。
当增加水中溶氧时,硫化氢即可被氧化而消失。 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很强,易与血红蛋白中 的铁化合而失去载氧能力。虹鳟幼鱼的阈值致死浓度 为0.0087mgH2S/L。
9
5. 氨(NH3)
在缺氧或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含氮有机物分解而 成,或含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而成。氨亦是水 生生物代谢的最终产物,一般以氨的形式排出体外, 与水接触后,即生成铵离子而建立了化学平衡,平衡 时氨及铵离子总量决定于水的pH值和温度,pH值越 小,温度越低,氨的比率也越小,反之则大。
20
谢谢观赏!
21
3. 二氧化碳
来源于各种水生生物的呼吸及有机物质的氧化 分解。除了以游离状态存在外,还有以碳酸盐和重 碳酸盐的形式存在。水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阻止了 血液中二氧化碳向外弥散,导致鱼体内积累大量的
碳酸,使血红蛋白氧饱和张力比正常的要高,因而
尽管吸入多量的氧气,但血液还是充氧不足。
8
4. 硫化氢(H2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