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讲义配套PPT7
(3)领用原材料 生产部门在接到计划部门的生产任务通知单后,填制领料单, 按照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的种类与数量,到仓库领取相应的 原材料及其他辅助材料,组织生产。 生产完工的产成品转交验收部门验收并办理入库手续,或是 将生产完工的半成品验收后移交下一个生产部门,进一步进 行加工。
(4)核算产品成本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成本会计制度,对产品成本进行有效 控制与核算。
2、样本的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样本 的实际工时核对是否相符; 3、抽取生产部门若干天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核对 是否相符; 4、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则可根据职员分类表及 职员工薪手册中的工资率,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 中该样本的直接人工费用是否合理。
对采用计件工资制的企业,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原始记录,包括生产任务通知单、 领料单、产量工时记录、工资汇总表和人工费用分配表、 材料费用分配表、入库单等原始记录都汇集到会计部门进行 检查与核对,同时会计部门要相应设置相关成本账户,对 成本进行控制与核算。
(5)产成品入库 生产部门完成生产后,将产品送交验收部门进行验收,然后 入库。 入库时仓库对产品要进行检查。
获取样本的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 工薪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检查下列事项:
根据样本的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薪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 单中直接人工成本陔对是否相符;抽取若干个直接人工(小组)的 产量记录,检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量统计报告。
(3) 制造费用的控制测试 获取样本的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 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报告及其相关原 始记录,作如下检查: ①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样本分担的制造费用与成本计算单 中的制造费用核对是否相符;
包括直接材料成本测试、直接人工成本测试、制造费用 测试和生产成本在当期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测 试四项内容。
(1) 直接材料成本的控制测试 可选择并获取某一成本报告期若干种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成本 计算单,获取样本的生产指令或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 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或采购业务测试工作底稿中 各该直接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计算直接材料的总消耗量和 总成本,与该样本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 并注意下列事项:
二、存货的实质性测试 1. 取得或编制存货明细表
2. 分析性复核
3. 存货成本审计
(1) 直接材料成本审计
直接材料成本的审计一般应从审阅材料和生产成本明细账入手, 抽查有关的费用凭证,验证企业产品直接耗用材料的数量、计价 和材料费用分配是否真实、合理。
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成本计算,费用的分配标准与 计算方法,与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相核对。
(2)发出原材料
仓库根据生产部门交来的领料单发出原材料。 领料单上必须列示所需材料的种类及数量,以及领用原材料 部门的名称。 领料单可以是一单一料,也可以是一单多料,通常为三联。 仓库发料后,其中一联交还领料部门,一联留在仓库登记 材料明细账,另一联转交会计部门进行材料收发的总分类 核算和成本核算。
入库后仓库要根据产品的特征分类存放产品,并填写标签。
(6)发出产成品 仓库根据发运部门转来的发运通知单,发出产成品并填写 出库单。
出库单一式四联,一联留仓库,一联发运部门留存, 一联送交顾客,一联送销售部门,作为开具发票的依据。
二、生产循环涉及的凭证与记录
在内部控制比较健全的企业,处理生产业
(4) 成本核算应以经过审核的生产通知单、领料单、人工费用 分配表和制造费用分配表等原始凭证为依据。
(5) 尽可能采用永续盘存制度进行存货管理。
(6) 生产通知单、领料单、人工费用分配表和制造费用分配表 等应顺序编号。 (7) 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揭示成本变动的趋势和原因,及时 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是审查耗用数量的真实性,有无将非生产用材料计入直接 材料费用。 三是分析比较同一产品前后各年度的直接材料成本,如有 重大波动应查明原因。
四是抽查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是否经过授权、 经过适当的复核,成本计价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正确及时入账。 五是对采用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的企业,应检查直接材料 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直接 材料的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2) 直接人工成本审计 一是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成本计算,费用的分配标准 与计算方法,与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相核对。
二是审查耗用数量的真实性,有无将非生产用材料计入直接 材料费用。
三是分析比较同一产品前后各年度的直接材料成本,如有 重大波动应查明原因。
四是分析比较本年度各个月份的人工费用发生额,如有异常 波动,应查明原因。
五是审查制造费用的分配是否合理。
重点查明分配方法;分配方法是否在相当时期内保持稳定, 有无随意变更的情况;分配率和分配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有无以人为估计数代替分配数的情况;对按预定分配率 分配费用的企业,还应查明计划与实际差异是否及时调整。
六是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的企业,应抽查标准制造费用的确定 是否合理,计入成本计算单的数额是否正确,制造费用的计算、 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标准制造费用在本年度内有 无重大变动。
(3)产量和工时记录
产量和工时记录是登记工人或生产班组在出勤内完成产品 数量、质量以及所耗费工时数量的原始记录。常见的该记 录单主要有工作通知单、产量通知单、产量明细表、废品 通知单等。
(4)工资汇总表和人工费用分配表 工资汇总表是为了反映企业全部工资的结算情况,并据以进行 工资结算总分类核算和汇总整个企业工资费用而编制的,它是 企业进行工资费用分配的依据。人工费用分配表反映企业各生 产车间各产品应负担的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 (5)材料费用分配表 材料费用分配表是用来汇总反映各生产车间各产品所耗费的材 料费用的原始记录。
1、生产指令是否经过授权批准;
2、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方法是否适当,在当年度 有何重大变更。
(2) 直接人工成本的控制测试 对采用计时工资制的企业,获取样本的实际工时统计记录、职员 分类表和职员工薪手册(工资率)及人工费刚分配汇总表。 作如下检查: 1、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 该样本的直接人工费用核对是否相符;
②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合计数与样本所属成衣报告期的制 造费用明细账总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③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选择的分配标准(机器工时数、直接 人工工资、直接人工工时数、产量数)与相关的统计报告或 原始记录核对是否相符,并对费用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出评估;
如果企业采用预计费用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则应针对制造 费用分配过多或过少的差额,检查其是否作了适当的帐务处理; 如果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则应检查样本中标准制造费用的 确定是否合理。计入成本计算单的数额是否正确,制造费用 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并注意标准制造费用在当 年度内有何重大变更。
第三节
存货审计
一、存货的审计目标 (1) 确定报告日存货是否存在 (2) 确定报告日存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3) 确定存货增减变动业务的真实性及其记录的完整性
(4) 确定存货的品质状况,判断存货跌价准备 计提的合理性 (5) 确定存货计价方法的恰当性 (6) 确定存货期末余额的正确性 (7) 确定存货在会计报表上披露的恰当性。
(二)工薪的控制测试
(1)选择若干月份的工薪汇总表,进行如下检查: ①计算、复核每一月份的工薪汇总表;检查每一月份的工薪 汇总表是否已经过授权批准; ②检查应付工薪总额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合计数是否 相符; ③检查代扣款项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④检查实发工薪总额与银行付款凭单及银行存款对账单是否 相符; ⑤是否正确过入相关账户。
4. 存货的监盘
存货的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监督被审计 单位存货的盘点, 并进行适当的抽查。 存货监盘的程序:
(1) 制定存货监盘计划 (2) 实地观察存货盘点
5. 存货计价测试 (1) 测试样本的选择。 (2) 计价方法的确认。 (3) 计价金额的审计。
6. 存货截止测试 存货截止测试包括购货截止测试和销售截止测试两个方面, 销售截止测试在销售与收款循环中详细阐述,这里只讨论购货 截止测试。 购货截止测试的目的是查明存货有无跨期现象, 验证期末 存货的存在性和完整性。 购货截止测试的关键是审查购货交易的存货实物与相应的 会计记录的入账时间是否在同一会计期间。
(2或人事档案,确保工薪发放有依据;
②检查员工工薪率及实发额的计算;
③检查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与员工个人钟点卡是否相符; ④员工加班、加点记录与主管人员签证的月度加班费汇总表 是否相符; ⑤检查员工的扣款依据是否正确; ⑥检查员工的工薪签收证明; ⑦实地抽查部分员工,证明其的确在本公司工作,如已 离开本公司,应得到管理当局的证实。
第六部分 生产循环审计
第一节
生产循环涉及的业务活动和凭证与记录
第二节 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测试
第三节 存货审计
第四节 营业成本审计
第五节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一、生产循环涉及的业务活动 生产循环是指企业在购进存货后,经过生产制造过程将其 转化为产成品的过程。 生产循环的基本程序包括:购进存货、组织生产,最后生产 出产成品。
务需要很多凭证和记录,一般而言,生产 循环所涉及的凭证和会计记录主要有:
(1)生产任务通知单 生产任务通知单是企业下达制造产品等生产任务的书面文件, 用来通知生产车间组织产品生产、供应部门组织材料发放、 会计部门组织成本计算。生产任务通知单是生产循环的起点。
(2)领发料凭证 领发料凭证是企业根据生产计划的需求,领用或发出材料 的凭证,主要有领料凭证、发料凭证、发出材料汇总表、 限额领料单、退料单等。
第二节
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测试
一、生产循环内部控制
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包括三大控制系统: 一是存货控制; 二是成本会计的内部控制; 三是工薪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