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历史下册问答题

世界历史下册问答题

世界历史下册重要问题1.回顾我们本单元学习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维埃俄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2)苏维埃政权是如何巩固下来的?(3)苏俄结束国内战争,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苏俄是如何完成这一主要任务的?答:(1)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发动了武装干涉,俄国的地主、资本家和沙皇的军官掀起了叛乱,苏维埃俄国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2)苏维埃政府一方面加强红军的建设,一方面的实行了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到1920年底,苏俄人民取得了反对国外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胜利。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3)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允许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水平。

2、根据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经济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须要求,自“十月革命”到30年代中期,苏俄(或苏联)的经济政策先后有哪些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苏俄(或苏联)的利影响。

(1)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颁布《土地法令》,在农村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这些措施为经济的恢复和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2)“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击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

这些措施对保证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国内战争结束后,仍然实行这一政策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3)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4)列宁逝世以后,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1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并加快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这些措施,增强了苏联的国力,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哪些重大成就?成就:①1921年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1928——1937年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农业集体化也基本实现。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两次重大转折?这两次转折对苏联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第一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影响: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第二次:新经济政策转变为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影响: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农业集体化也基本实现。

启示:①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5、 1928——1937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

回答下列问题:⑴苏联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何不同?为何会有这种不同?⑵谈一谈你是怎样看待苏联的工业化?⑶苏联的工业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⑴资本主义工业化通常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而苏联的工业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因为当时苏联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所以须优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国家的安全。

⑵①苏联工业化是在国际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内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②但是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等。

从长远看,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⑶①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②要关注“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③要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走持续发展道路④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6、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⑴材料一“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指什么?该“办法”何时实行?实行这个办法的目的是什么?⑵“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错在何处?“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⑶如何纠正这一”错误“?中心措施是什么?⑷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答: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集中全国力量,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⑵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⑶纠正:实行新经济政策。

中心措施: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⑷①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7、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⑴与材料一中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有什么新特点?⑵邓小平为什么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⑶“苏联模式”指什么模式?它有什么特点?⑷该模式在什么情况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什么?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⑵因为列宁能够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⑷苏联工业化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

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8、苏联在十月革命前后使用的名字有哪些?A1917年十月革命前使用沙皇俄国B1917年二月革命后使用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C1917年十月革命后使用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D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

9、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在其经济政策方面出现了两大转折A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变成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时期:即由新经济政策变成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10、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关于中国德问题如何处置的?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斗争?(1)A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B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九国公约》实质:恢复了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1、通过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了解,你是怎么“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的过程,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中国是协约国的战胜国之一,巴黎和会上却无视中国的合法权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当事国,却被迫在向各帝国主义国家的“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签字,使中国再次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支配的局面。

12、1929年-1933年出现经济危机,各国选择怎样的出路?其结果有何不同?(1)出路:美国选择新政,德日选择建立法西斯专政(2)结果: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德日选择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13、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有人说它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人说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为什么?答:①第二种。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因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②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4、美国的新政,德日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新政特点:加强国家对积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德日法西斯专政的特点:对内实行极端的独裁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梦想建立庞大的帝国。

15、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采取的不同政策对你有何启示?①不同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②原因: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改革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侵略扩张这种极端办法来摆脱危机。

罗斯福和希特勒个人的作用。

③影响: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德国则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④启示: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合指导,在国内用民主改革的方式,稳定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德日法西斯道路用向外侵略扩张、转嫁经济危机的方法,损人利己既祸国殃民,更带给世界无穷的灾难,违反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

16、德国与日本法西斯上台的异同(1)相同点A都是严重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产物,统治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而建立的强权政治B上台后都加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的镇压,实行恐怖统治C上台后都加紧了扩军备战,对外侵略,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2)不同点:德国的希特勒的纳粹党上台执政,一下子就确立了法西斯的统治,而日本则是以军部为主的法西斯势力逐渐抬头,逐步形成法西斯化的。

17、罗斯福总统在一定程度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围绕罗斯福和邓小平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和作用分析观点(1)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美国的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的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加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2)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取得了巨大成就,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