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5讲_所得税会计概述

第65讲_所得税会计概述

第十三章所得税
本章考情分析
项目内容
主要变

( 1 )删除“特殊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相关的知
识点表述;
( 2 )删除“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暂时性差
异” 相关的知识点表述;
( 3 )删除“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产生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
税” 相关的知识点表述;
( 4 )删除“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相关的知识点表述
考试形

本章在考试中既可以单独出题,也可以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前期差
错更正等结合出题。

本章曾在多年考试中以主观题考察, 2017 年、
2018年、 2019年连续涉及综合题考点
目录
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第二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基本知识链接
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 税前会计利润 +纳税调整增加额 -纳税调整减少额
【小新点】“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增同减,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增减相反。

基本知识思路引导
【核心思路】将资产看做“收入”,将负债看做“费用”。

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二、资产的计税基础
三、负债的计税基础
四、暂时性差异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号——所得税》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核算。

企业进行所得税核算时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
1.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提示】确定账面价值时应注意“备抵科目”。

2.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提示】税法“计税基础”可能与会计“账面价值”不一致。

【小新点】应补提的 =应有金额 -已提的( >0补提, <0冲减)
【举例】
假设资产负债表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变),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 60万元:1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预期不变为25%(预期不
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100×25%=25 (万元);应有金额 25-期初已提 60=-35万 <0,冲减: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35
贷:所得税费用35
【小新点】应补提的 =应有金额 -已提的( >0补提, <0冲减)
4.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中的当期所得税部分。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

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差),即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小新点】
所得税费用 =当期要交的 +递延没交的 -递延可以扣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