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1.简述信息经济的主要标志。
答:信息经济是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之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之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结构,其主要标志有:(1)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信息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其表现除了参与创造财富外,还表现在对质能资源的替代节约上,因此把信息当作资源来看待,不仅表现在对信息的重视上,还表现在对物质、能源的节约上。
(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开发和利用、采集、传输、控制、处理信息的技术手段。
信息资源的开发,使信息量剧增,信息的经济功能骤显,如何把握瞬息万变的信息,为人们的经济生活服务,成为人类的一大难题。
信息技术的适时出现,解决了人类的一大难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应用程度,也就成为信息经济成熟与否的一个指标。
(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在信息经济社会,产品中的信息含量增加,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
但并不是说每一种产品的信息成分均大于其质能成分,而是就整体而言的,除了增加物质产品中的信息含量外,信息产品日益丰富。
也就是说,在信息经济社会中,产品结构以信息密集型物质产品和信息产品为主。
(4)产业部门中信息劳动者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所占比例;就信息劳动者人数而言,将其限制在产业部门,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部门的劳动者,不包括非产业部门的信息劳动者,其中信息劳动者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农业、工业、服务业中任何一个部门物质劳动者所占的比例。
(5)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产值所占的比重;信息部门的产值一般是指产业化了的信息部门的产值,信息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农业、工业、服务业中任何一个部门产值所占比重。
2.简要叙述信息经济形成的时代背景。
答:(1)人类需求的渐进。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质能经济的产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要,只有靠增加物质产品中的信息含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产业,才有可能较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这就促使质能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化。
(2)物质经济的滞胀。
二战后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得不寻求对策,一方面实行大量资本输出,一方面按照“需求决定论”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向着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方向发展。
(3)质能资源的短缺。
随着质能经济的发展,加之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和资源的挥霍浪费,使质能资源频频告急,从1973年起,人类开始自觉主动地利用信息发展经济。
(4)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使信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与以往不同,信息技术自身也成为信息经济时代的产品,不仅加快了循序渐进发展的步伐,而且丰富了信息经济的内容。
3.简要叙述信息经济发展趋势。
答:自20实际中叶以来,信息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1)产品中的信息含量不断增加。
这是信息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信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产品中信息含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一般物质产品中信息含量的增加、信息密集型物质产品的增加和信息产品的增加三个方面。
(2)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不仅增加了信息密集型物质产品的比重,提高了信息产品的生产率,而且信息技术也逐步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经济活动部门,使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
(3)信息产业加速发展。
信息产业是信息经济的主体。
各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信息产业部门的增加、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信息产业产值及其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增加等方面。
4.简述信息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的要求。
答:这种要求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对知识积累和创造的能力等方面。
必须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要靠实力和真才实学,在当代世界的竞争和挑战中取胜。
同时要在培养文化素质时,注意知识的量与结构,处理好博与深、先进性与应变性、立足现在和放眼未来的关系。
要保持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正确地看待现实,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及乐观进取心。
信息经济还要求劳动者具有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完整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以及独立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它要求未来的人才学会如何学习,具备对新知识的相当强度的理解力、消化力和运用能力。
5.信息经济下企业竞争手段有怎样的变化。
答:过去传统经济下企业的竞争手段主要是价格竞争,利用自己生产率高的优势,在市场上与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展开价格竞争,以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能力取胜。
在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要手段越来越转到以非价格竞争手段为主。
非价格竞争指的是企业依靠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新颖、实用、方便的产品和提供更加优质的令人满意的服务来赢得消费者。
要做好非价格竞争,关键在于企业的知识生产率高低,即把新知识转化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效率高低,知识生产率高低取决于企业研究开发的能力高低。
6.论述信息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的影响。
答: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对于传统工业社会来说,是经济增长贡献率最低的产业。
随着信息经济兴起,其科技含量不断增高,迅猛扩张,并注入新的内涵,发起绿色革命,兴起知识农业、遗传物种、克隆技术、智能产品,如信息农业、林业及畜牧业、基因养殖业等等。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某些技术在发达的工业社会已沦为“夕阳技术”,而在欠发达地区和发展地区,却又带来高速经济增长,同时对资源与环境又产生毁灭性破坏。
高知识含量的生态商品、环保工业、高新技术产品给全球发达及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以传统“制造出来”的第二产业在信息经济时代表现为高新技术所制造出来的产业,其动力由传统的电气技术变化为电子和信息技术。
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行业。
以传统服务、商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在信息经济时代变化为信息为基础所带动的信息业、旅游业、金融业、商业和文化娱乐业,是全球新兴的“朝阳产业”,由于信息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很短的时间内,已呈现出迅猛增长,迅速扩张。
7.谈谈信息经济是如何依赖于传统经济的?答:信息经济虽然以其神奇的发展速度和巨大的赢利潜力而备受瞩目,但是它的辉煌却离不开传统产业和经济制度的支持。
信息经济是寄生在传统经济之上,通过用它创造的新知识、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其效率倍增的。
离开传统产业和市场需求及传统资本制度的支持,信息经济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首先,信息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的产物。
其次,信息经济发展依托的是传统产业发展和它创造的潜在市场。
一方面,传统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为信息经济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信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也必须由传统产业依靠提高效率、技术与设备改造、管理创新、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和市场营销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来消费。
最后,信息经济的成长发展与运行需要传统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8.简述国内学者对于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关系的认识。
答:信息经济是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之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之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基础上的经济。
国内学者对二者的认识有:(1)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根、源和方向是相同的,但组成部分与发展阶段有区别,即知识产业、知识经济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知识经济因要求更高的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需在信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能产生和发展。
(2)从信息、知识、智能三者的关系看,信息经济是个总称,它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物质型经济相对应,知识经济与智能经济是信息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与最高阶段。
9.信息经济与其他新型经济的区别。
答:信息经济主要强调信息作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从产业层次,我们可以把信息经济定义为信息产业的总和。
信息产业指收集、传输、储存信息的产业。
美国经济学家马克·波拉特把信息经济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是指以信息的处理、传输、使用为主的行业和生产信息设备的行业,第二信息部门是指非第一信息部门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中主要从事信息工作的部门。
信息经济是网络经济、虚拟经济、新经济的基础阶段。
网络经济是因网络成为信息经济、虚拟经济、新经济的载体而构成的新经济体制结构,网络经济产生并包含于信息经济之中,是信息经济的高级形态,它主要是针对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发展趋势而言的。
从产业层次,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定义为网络产业的总和。
根据网络技术制造和网络技术服务的区别,将网络产业分为网络技术制造产业(如通讯设备制造)和网络服务产业(如互联网服务)。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是完全依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所衍生的经济形态。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并以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本目的。
虚拟经济包括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如证券、期权、期货的交易),同时也包括与网络经济相交叉的经济活动(如电子商务)。
因此,从产业层次看,虚拟经济是虚拟产业的总和,虚拟产业包括虚拟资本产业和虚拟网络服务业。
新经济是以信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规模收益递增为特征、以享受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外部性为条件、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换手段而存在的新型经济形态。
从产业层次,新经济不但是指建立在网络经济或信息经济基础上的、以信息的投入生产为推动力的经济,它还将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及管理技术等纳入自己的内涵之中。
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是新经济的载体,而成熟的新经济不但是指实体经济,还是一种建立在全球网络之上的虚拟的经济形式,它的出现是以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等的出现形成和发展为基础的,同时又是这几种经济特征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
这种融合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等经济形态的延续,是其更高的发展阶段。
同时,由于新经济开始表现出强大的知识创新特点,表明新经济也是知识经济的开始表现形式。
10.简述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答:目前学者关于信息与知识的关系归纳如下:(1)并列关系;为了强调知识的重要作用,把知识从信息中分离出来而与信息相并列。
(2)转化关系;信息经过加工转化为知识。
因为知识是加工过的信息。
至于知识向信息的转化,则是信息技术作用的结果。
知识依其获取时是否通过实践产生经验,可区分为意会型知识(Tacit Knowledge)即主观知识、编码型知识(Codified Knowledge)即客观知识,这两类知识分别与前述第二类、第三类信息相对应。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论述知识经济的趋势和涵义时,也承认:“知识经济的特征是既需要不断地学习编码化信息又要具备利用这种信息的能力”,“正是由于知识的一些可编码成份的不断增加,使得现在的时代具有‘信息社会’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