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质疏松症治疗 新进展

骨质疏松症治疗 新进展


中国骨质疏松诊断(二)
Detected rate (%)
50
P=0.000
40
30 20
P=0.000
P=0.000
CCMD HAMD
10
0
PA
FN
TH
R+UUD
Comparison of two BMD reference databases for osteoporosis detected rates. PA posteroanterior spine (L2–L4), FN femoral neck, TH total hip, R + UUD radius + ulna ultradistal, CCMD current Chinese men database, HAMD Hologic’s “Asian men” database
副作用
1、增加深静脉血 栓发生率 2、增加热潮红的 发生率
其它
降低绝经后患骨质 疏松症女性乳腺癌 的发生率
药物(5)
甲状旁腺激素
可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 的骨质疏松患者
适用于有原发性或性腺 功能减退所致骨质疏松
的患者
降低65%脊柱骨折发生 率,53%非脊柱骨折发
生率
可出现小腿痛性痉挛 和眩晕
特立帕肽
增加小鼠骨肉瘤发生率
椎骨骨折妇女中仅 50%患者进行诊治
住院 有症状 无症状
危险因素及病因
危险因素&病因
药物
生活方式
遗传因素
其它
危险因素&病因
性腺减退
风湿免疫疾病
内分泌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
胃十二指肠疾病
骨质疏松症诊治新进展
危险因素及病因
低钙摄入 维D缺乏 咖啡 高盐 铝
生活方式因素
体力活动少 消瘦 制动 摔倒
a
51.4
40
49.9
45.2 34.2 41.5
30.7
20
34.9
35.5
32.1
16.3
18.9
0
PA
Lat
Lat
FN
TH
R+UUD
(vBMD)
中国标准和WHO标准诊断骨质疏松患病率的比较(年龄50-90岁,n=1166)。PA, posteroanterior; Lat, lateral; FN, femoral neck; TH, total hip; R+UUD, radius + ulna ultradistal; vBMD,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 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骨质疏松症诊治新进展
骨质疏松症诊治新进展
概述 危险因素&病因 诊断 治疗
骨质疏松症
一个全球问题
骨质疏松症(OP): 新定义
• 骨强度受损为特征的骨骼疾病,导致骨折危险 性增加
• 骨强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骨量(骨密度)和 骨质量
• 骨质量包括微结构、骨转换率、损伤积累 (例如, 微骨折)、骨质强度和矿化情况
阴萎缩 • 保有子宫的
女性
药物(3)
雌激素/激素治疗
疗效
副作用
• 脊柱和髋关 节发生骨折 几率降低
34% • 其他部位降
低23%
• 增加心肌梗 死、中风、 侵润性乳腺 癌、肺栓塞、 深静脉炎的 发生几率
药物(4)
雌激素拮抗剂---雷洛昔芬
雷洛昔芬(伊维特)
疗效
1、降低既往有脊柱 骨折史的患者3年内 脊柱再发骨折几率的 30% 2、无骨折史降低55%
NI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JAMA. 2001;285:785-795.
骨质疏松症
正常骨
骨质疏松症
二膦酸盐
使用人群
1、绝经后患骨质疏松女性 2、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骨质疏松 患者
效果
阿仑膦酸钠
1、增加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骨量 2、降低有骨折病史病人3年内 约50%脊柱和髋关节骨折发生概 率、无骨折病史48%概率。
绝经后患骨质疏松女性
伊班膦酸
降低3年内发生脊柱骨折几率的 50%。
1、绝经后患骨质疏松女性 2、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骨质疏松 患者
获得
治疗
治疗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摄入足量钙
摄入足量维D
锻炼
避免使用烟草
一般治疗
早期诊断治疗酗酒 治疗其它危险因素
钙:每天至少1200mg
维D:每天摄入800 至1000国际单位(IU)
适量摄入钙和维D
药物治疗
排除继发性骨质 疏松症
DXA测骨密度
药物治疗适用人群:
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有以下情况时应考虑药物治疗:
药物使用剂量
阿仑唑奈(福善美)
伊班膦酸
S 10mg片剂/天、70mg溶剂/周
70mg片剂/周合并2,800IU 或5,600IU维D3
W 2.5mg片剂/天
150mg片剂/月和 每3个月静脉注射3mg
利赛膦酸
二膦酸盐
唑来膦酸
O 5mg片剂/天
35mg片剂/周及6片500mg碳酸钙 每月连续两日服用75mg片剂
安全有效的治疗不该 超过两年
药物(5)
概述 抑制骨吸收也促进骨生成 降低骨折发生率同口服 二膦酸盐
使用 每次2g/袋,每日一次 睡前服用,或饭后2小时后
雷奈酸锶
不适用人群 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
副作用 常见为呕心和腹泻 既往有深静脉血栓病史 的病人警惕适用
The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JAMA 285:785-795, 2001
骨质疏松症:世界范围发病情况
影响全球女性1 - 年龄 50-70岁的女性中1/3 - 年龄80岁的女性中2/3
55 %美国中老年人,女性 80% 49 %日本中老年人
约30% 的年龄超过50岁的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Osteoporos Int 2008, 7:233 2. Dennison,2009
流行病学研究
T 每年静脉输注2mg (至少15分钟) 每两年静脉输注2mg
(至少15分钟)
二膦酸盐副作用
胃肠疾病
吞咽困难 食管炎 胃溃疡
下颌骨坏死
静脉注射 二膦酸盐 癌症患者
房颤
药物(2)
降钙素(鲑鱼降钙素)
治疗绝经5年后 女性骨质疏松症
200IU/天
副作用少
适用
• 骨质疏松症 • 缓解血管收
缩症状 • 绝经相关外
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
调整饮食及改善其它危险因素
评估病人10年OP性骨折发生率
是否及怎样治疗
是否药物治疗
避免或治疗与摔倒有关危险因素
非药物治疗
初评估不需要药物治疗的病人,复诊时需要重新评估
药物治疗的病人2年后或复诊时要行骨生化标记物和骨密度检查
药物
1 二膦酸盐 2 降钙素 3 雌激素/激素 4 雌激素拮抗剂 5 甲状旁腺激素 6 雷奈酸锶
其它评估方法
骨转化率的生化标志
骨重建的生化标志: 骨吸收标记物-血清碳端肽
(CTX)、尿NTX 骨形成标记物: 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 (BSAP)、血清骨钙素
椎体骨折评价(VFA)
影像学证实的椎体骨折可预 测新发椎体骨折。
国际临床密度协会推荐的适 用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VFA的时机可在
1、绝经后患骨质疏松女性 2、服用糖皮质激素不足12个月的 骨质疏松症患者 3、既往有低创伤性髋关节骨折
利赛膦酸
1、增加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骨量 2、降低3年内脊柱骨折发生率 41-49%,非脊柱骨折几率的36%
唑来膦酸
降低3年内约70%脊柱骨折发生率 (第一年最显著),41%髋关节骨 折发生率,25%非脊柱骨折发生率
BMD检测的适应征
65岁以上的妇女以及70岁以上的男性,不考虑是否有危险 因素
年轻的绝经后妇女和50至69岁男性要结合危险因素考虑
有低体重、发生过低创伤性骨折或有高危险性服药史等危险因 素的绝经过渡期妇女
50岁以后发生过骨折
有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或服药史(如每天糖皮质激素治疗, 泼尼松≥ 5 mg,或同类药≥3个月)的成人,合并低骨量或骨缺 失
WHO BMD诊断分类注意事项
BMD值来自DXA 检测腰椎和股骨颈
可用DXA检测三分之一 (33%)桡骨的BMD
绝经后妇女、 65岁以上 妇女、70岁以上男性, 应接受检测
不适用于绝经前的妇女、 50岁以下的男性、儿童
其它的骨密度测量方法有:
1 pDXA 2 QCT(重点了解骨的微结构) 3 QUS
饮酒(每天大于3次)
年龄
性别
吸烟 髋关节骨折家族史
WHO骨折风险评估模型 中的危险因素
既往有骨质疏松 相关骨折
低体重指数
继发性骨质疏松
风湿性关节炎
每天口服≥ 5 mg泼尼松 或同类药≥3个月
诊断(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建立在BMD的测定上。 在发生低创伤性骨折的高危人群中可以做出临床诊断。
骨密度
BMD测量是目前诊断低
抽烟(主动或被动) 喝酒(>3次/每天)
骨质疏松症诊治新进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