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四、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华生 频因律: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 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即练习的次数在习惯中 起重要作用。 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 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反对桑代克的效果律
五、评价
贡献: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 理机制 华生:将巴甫洛夫的理论引进学习领域,促成了该派 学习理论的形成
学习的规律:
五条副律
联结转移(Association Shifting)是指一个反应在经历了刺激情境中一系列
逐变化后仍能保持不变,那么这个反应最后可以对一个全新的刺激起作用。 (站立反应:鱼+“站起来”——+“站起来”)
类比反应(Response by analogy)是指对新情境的反应是以新情境同化于
第二节 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学习理论
一、人物简介
巴甫洛夫(Ivan Pavlov, 1870~ 1932),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
一、人物简介
约翰· 布鲁德斯· 华生 (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 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 义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 心理学导论》、《行为主 义心理学》、《行为主 义》、《婴幼儿心理教 养》。
四、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1、原理 学生要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为模式,该行为一时作不出 来,可以采用连续接近法,通过设计好程序不断强化形成最 终行为目标。教育的行为就是设计好教育特定步骤的强化, 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2、基本做法: 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 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 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 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 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冷英
课程大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个相关问题
理论
理论的一般标准(克拉克﹒霍尔,1935)
• 一套清晰明确的假设:要具备一套清楚明白的假设, 即理论家针对理论中提到的现象所表述的基本观点。 • 理论中关键术语的明确定义:要清楚明白地界定关键 概念。 • 源于假设的具体命题的检验:通过研究可以收集数据 对由假设和定义组成的命题进行检验。
局限:
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不适用于复杂的学习
第三节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一、人物简介
B.F.skinner,1904-1990, 美国心理学家,操作性 条件反射理论的创立人,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之一。 Hamilton University 获文学学士 Harvard University获 硕士、博士学位(1930, 1931)
六、评价
贡献:
克服了桑代克、华生等联结派学说解释学习现象的局限, 扩展了联结派的眼界 加深了人们对行为习得机制的理解,使人们能成功地预测、 控制和塑造、矫正行为 程序教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今天的CAI教学
局限:
把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等同起来,简单归结为操作性条件 反射,过于偏狭。 不注重人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将人等同于学习机器 无视学生学习的智力活动,妨碍学生独立思考,严重影响 学生智力技能的培养。
五、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二)行为塑造与矫正 渐进法、系统脱敏疗法 要使一个学生喜欢文学、艺术、科学,或其他任何学科 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科学的早期经验联系起来。 第一个策略就是充分利用能引发积极反应的已有的联系。 如长时间阅读是学会欣赏文学的一个重要活动,开始时可以 把环境布置很舒适,如沙发、灯光等,从而引发积极反应, 就可能扩展到日常的阅读活动中。
完形学习理论(柯勒等)
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
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 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斯金纳)
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
联结派学习理论内部各流派讨论的范围
讨论有机体全域的学习 讨论学生的学习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华生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格思里邻近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理论 程序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规律:
早期观点:
五条副律 多重反应(Multiple response)又称多变化的反应(Varied reaction),是
指某反应不能解决问题时,有机体将继续尝试其他的反应,直到找到一个能有 效地解决该问题的反应为止。(如猫最初可能进行抓、摇动、打转等动作)
心向与态度(Sets/ Attitude)是指有机体学习时的某种暂时的状态,这种状
三、基本观点
(二)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 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 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 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 的行为经验。 强化:增强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的程序。有正强化与负 强化之分。 强化物:增强同类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
基本假设:学习主要取决于环境。
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简介
1874-194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1891-1895, Wesleyan University学 习英美文学 1895-1897,Harvard University学习 心理学(W.James) 1897-1898, Columbia University获博 士学位 1912,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 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 主要著作:《动物智慧》1911、《教 育心理学》1913-1914、《人类学习》 1931等
三、基本观点
(三)行为塑造技术与强化 1、连续接近技术: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逐渐接近最 终行为的反应来使他逐步形成这种行为。
强化与惩罚
愉快刺激 呈现
消除
不愉快刺激 惩罚1
负强化
正强化
惩罚2
三、基本观点
2、强化原理与技术 强化类型 强化程式: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时间:固定时间/变化时间 比例:固定比例/变化比例
三、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应用
华生关于恐惧形成的实验: “Little Albert”实验:将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 领域,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 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四、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巴甫洛夫 1、习得律: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引起条件 反射。 2、消退律:如果条件刺激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 的强化,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3、泛化和分化律: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其它类似最初 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称为泛化。 4、高级条件作用律: 灯光——唾液分泌 铃声+灯光——唾液分泌 铃声——唾液分泌
二、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观点
巴甫洛夫关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训练前:US -UR 训练中:CS- US-UR 训练后:CS-CR(UR) 人和动物的一切智慧行 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无 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 的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程序
建立前: US 食物 建立中: CS+US 铃声稍前,食物随后 建立后: CS 铃声 UR 唾液分泌 UR 唾液分泌 UR 唾液分泌
五、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3、特点: <1>小的步子: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是许都具有逻辑联 系的小步子,下一步以上一步间的难度、深度差异不应太大, 要方便学生顺利的学习。 <2>积极反应: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进行 强化。 <4>自定步调: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进度, 不必同时、同步学习同一知识项目。 <5>低错误率: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可能每 次都作出正确的反应。
早期观点: 三条主律 效果律(Law of effect):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 到反应结果的影响。(如果猫逃出后等待它的不是鱼而是被追赶)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 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 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如果猫并不饥饿)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 次。练习律由作用律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如蒙着眼睛画线,扫 雷游戏)
先前的类似学习情况为基础,并依据这两种情境的类似性作出反应的,即学习 者对一个新情境就像对某个与它相似的情境一样作出反应。(迁移到类似情境)
四、评价
贡献:
(1)学习理论的第一人。 (2)首次注意到了行为的影响(效果律)。 (3)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不足:
(1)把复杂的学习简单化。 (2)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 (3)抹杀了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应当承认,在科学领域中,批评是颂扬的最高形式。微不足道 的理论很少受到批评,它们只能受到轻视,在冷落中悄悄离世。” (希尔加德)
二、经典实验
三、基本观点
(一)关于行为的分类: 应答性行为:经典性条件反射(S-R) 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经典性 条件反射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R-S) 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