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联结派学习理论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21
与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作两类: 一是应答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相应,又称 刺激性条件反射),强调刺激对引起的所期望的反应 的重要性; 二是反应型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 反应。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22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与两个一般的原则
32
行为矫正技术
1、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技术与强化
连续接近技术: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逐
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逐步形成这种行为。 强化原理与技术
– 强化类型:正强化vs.负强化 – 强化的安排:连续强化vs.间歇强化
2、代币法 3、行为契约法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33
塑造(shaping) ——发展新行为的一种方法
⑤及时反馈原则
– 实施
直线式程序 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42
四、对教学的启示
1、避免惩罚 2、尽量忽视不良的行为
3、暗示不适当的行为
4、在实施惩罚前先警告一下 4、选择适合情境的矫正措施
2013-8-12
来了解在什么时候行为有可能被强化 。
概括化(泛化)(generalization)
泛化是指在一种条件下习得的行为迁移到
其他情境中。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39
思考:如何实施惩罚?
1、提供替代行为 2、结合正强化进行惩罚 3、解释问题 4、立即惩罚 5、使用合适的强度 6、前后一致,连续惩罚 7、多移除惩罚,少呈现惩罚 8、确保合适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主讲:李彩娜
主要派别
1、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2、桑代克的试误—联结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学习理论 4、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2013-8-12
2
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是在刺激与反应间形成联结,行为是学习者 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所有行为均是习得的。
塑造行为时需要注意的一条原则是:每一个目标
都是力所能及范围内的。
塑造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表扬、少批评 。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35
教学中常用的行为塑造技术有两种:
链式塑造(chaining)
——一步一步越来越接近目标
逆向链式塑造(reverse
chaining)
——先从最接近目标的地方开始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24
3.强化学说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
础,在斯金纳的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 变量。
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
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 制。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25
强化物(reinforcer )
教育,就是要塑造行为,塑造在不久的将来对个 人自己和他人有利的行为。在斯金纳看来,通过 各种强化安排来塑造行为,就像雕塑家可以塑造
任何东西一样。
塑造是指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关系使有机体做出
他们原先不曾有过的复杂行为。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34
塑造就是通过不断强化一系列逐渐来自近最终行为 的反应来塑造某种行为。
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 ,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知识项目的顺序逐 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 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 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41
– 原则
①小步子原则
②积极反应原则
③自定步调原则 ④低错误率原则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9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一、人物与实验
– 巴甫洛夫其人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10
巴甫洛夫的狗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11
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12
– 华生其人 – 恐惧形成实验
普雷马克认为,在每个人的强化等级中,处于较 高一级的强化物比处于较低一级的强化物更容易 引发操作行为。处于较高一级的活动可以强化处 于较低一级的活动。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30
强化的程序
强化的程序是指运用强化的方式。
每一种不同的程序都产生相应的反应模式
在实际教育中,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常常不明智
地受到了强化。
运用强化程序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31
4.行为的获得
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如果等待一个期望行为出现 才给予强化,很可能等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出现。
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促
使有机体行为变化的两种技术:塑造与消退。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18
斯金纳箱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19
二、基本观点
– 操作性条件反射观:
行为的分类:应答性vs.操作性 条件反射的分类:应答性(经典性)条件反射vs.反应性( 操作性)条件反射 两者的区别:无条件刺激引发vs.自发产生
–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 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 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 强化的行为经验。 操作学习的过程: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也就是 反应→强化的过程。
(2)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内部过程就像黑箱,无 法了解;
(3)人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区别,重视对学习的外部环境条 件的研究;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3
基本观点
(4)常用的概念有:刺激、反应、联结、强化。
(5)在学校教育实践上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 法,创设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 ,消除不合适行为。
reinforcer)
二级强化物是通过与一级强化物发生联系
而获得强化价值的奖励物。
它们本身并不具有强化价值,但是它们能
够与一级强化物或其它牢固建立起来的二 级强化物相联系。
教师使用的大都是二级强化物。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29
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原理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化等级, 可以用那些更偏爱的活动来强化那些不太喜欢的 活动。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8
三、主要评价
– 贡献:
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学习,其影响(开拓性的,最成功的机械 学习的模式) 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学习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 局限:
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 未能揭示学习的能动性, 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13
二、基本观点
– 巴甫洛夫:
消退律:如果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 则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泛化与分化律: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其它类似最初条件刺激 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称为泛化。
– 华生:
频因律: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 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即练习的次数在习惯中起重要作用。 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 容易得到加强。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36
消退与维持
消退(extinction)是指消除强化从而消
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 问题:是否必须无限期地强化学生的行为 ,否则它们就会消失呢?
维持(maintenance)指行为的持续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37
先前刺激(antecedent
(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primary
reinforcer)
一级强化物是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如食
物、水、安全、温暖和性等。当需要的时 候,如果给予食物或躲避危险等奖励物, 会让人立刻感到满意或者愉悦。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28
二级强化物(secondary
凡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
物。
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
率增加,这种刺激是正强化物。
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
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物。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26
强化又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积极强化(positive
2013-8-12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7
对学习理论的补充修改:
练习率从属于效果率(如果单纯重复某个情境, 对正确的反应一无所知,练习无效); 通过S-R获得的积极的效果在心理上产生的满 意感对学习的促进比起令人厌恶的结果更强, 思考:
奖励或夸奖应该注意什么? 奖励和惩罚的效果是一致的吗?(1930的实验)
stim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