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1 联结派学习理论

4.1 联结派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 激物,由于总是伴随引起无条件反射的 刺激物出现,该中性刺激也引起了无条 件反射。
CS US OR UR
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大脑活动规律 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他认为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上暂时 神经联系的接通。在大脑皮层上分别有无条件 刺激物(食物)和中性(铃声)刺激物形成的 两个兴奋灶,当两个刺激物多次结合后,它们 之间形成暂时功能上的接通,此时中性刺激物 变成了条件刺激物。 当中性刺激物单独作用时,它引起的兴奋沿着 暂时神经联系激起无条件反射皮层区的兴奋, 从而引起相应的条件反射。
3.基于经验的过程 学习由个体的经验引起。学习只有通过 个体在实际活动中的经验才能产生。经 验一般包括接受信息、简约信息、转换 和评价信息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反 应来适应或影响环境,生活中习得的习 惯、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和形成的 观念等均属于个体的经验。 记忆结果就是学习后对环境的反应,如 果某个人忘记了回刚搬新家的路时,就 必须重新获得新经验。
(四)二级条件作用 在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如将 原来的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使它 与另一个中性刺激同时出现,就可以建 立一种新的、更为复杂的条件反射,称 为二级条件作用,其原理是二级强化物 (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物相伴出现, 经由条件学习使二级强化物具有一级强 化物的作用,进而对有机体的反应产生 与一级强化物同样的影响。
小结:
联结论的提出:学习的实质是直接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学习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律的研究 效果律(law of effect)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 用律 废律 多重反应律(Law of Multiple response) 定势(Sets Attitude) 优势元素(Prepotancy of elements)选择反应 联结转移(Association Shifting) 类似反应(Response by analogy)迁移理论 共同要素 对学习的影响 对自己观点的修正: 对练习律的修正 对效果律的修正 效果扩散(Spread of effect) 相属性(Belonglingness)
2.分化 分化是与泛化相反的过程,是条件反射的精确 化过程,指对某种特定的刺激做出某种反应, 而对其他类似的刺激不做出反应。 例如,只对某种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给予强 化 ,如给动物喂食,而对与条件刺激类似的 刺激引起的反应不强化,结果,个体以后就只 对这种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分化使有机体能够对刺激情境的细微特点和差 异做出精确的协调反应。
(二)反射弧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也是执行 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 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任何复杂的反射活动,都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 互作用的结果,每次反射活动都是在神经中枢 和效应器之间多次返回传递与联系的过程。
(三)反射的类型 按照反射发生方式的不同,把反射分为无 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 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本能就是无条件反 射。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吸吮反射、抓 握反射、防御反射等。 有机体的无条件反射主要有食物反射、防 御反射、内脏反射、朝向反射和性反射。
《教育心理学》(三卷本)
《人的本性》 《学习心理学》 《个别差异及其起因》
《人类的学习》
实验基础:
理论观点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理解: 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 误的过程。随着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 的反应逐渐增加。终于形成固定的刺激反 应,即刺激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二、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一)习得 个体在学习的两个刺激之间联结的过程称为条 件反射的习得。 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呈现的时间关系主要有 三种形式:
1.同时性条件作用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同时呈现或条件刺激先呈现若干秒, 然后再呈现无条件刺激直至条件反应出现。 2.延迟性条件作用 条件刺激先呈现一段时间,当它还未消失时,无条件刺激出现。 3.痕迹性条件作用 在无条件刺激呈现之前,先呈现条件刺激,并终止了一段时间后, 再呈现无条件刺激。一般情况下,条件刺激在神经系统中作用的 痕迹保持下来,并与一定的反应形成条件联系。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 间建立的联结,可以简单表示为S—R。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强化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观社会学习理论
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 论
桑代克简介
重要著作
《动物的智慧——动物联结过程的实验研究》
第二信号是指人类使用的言语、文字,这种言 语和文字是具体事物或刺激物的信号的信号, 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叫做 第二信号系统。 人类不仅能够对具体刺激物,即第一信号做出 反应,而且对抽象概括的言语和文字(即第二 信号)也能发生反应。由语言、文字等为条件 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 系统。 例如,当有吃过梅子经验的人,听到“梅子” 这个词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种“谈梅生津” 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学生学习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学习需 要与学习动机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技能, 还要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 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学生学习
(二)学习的特征 1.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 学习的发生是以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 的,是个体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学习与行为 之间的关系并不相互对应,但学习的结果可以 通过可观察到的行为变化而表现。 学习会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说明个 体 “学会了什么”。学习行为改变有的是外显 的,有的是内隐的。外显的行为即为学习行为, 内隐的学习即为行为潜能。
(五)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客观环境中的刺激可以分成两种性质不同的信 号刺激物,与此相应存在着两种信号系统,即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的条件刺激, 如声音、光等。由具体事物及其属性作为条件 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 系统。例如,让人闭上眼睛,在他嘴里放进一 只酸梅子时就会流唾液,这是无条件反射,而 有吃过梅子经历的人看见梅子时也会流口水, 这就是条件反射,即平常所说的“望梅止渴”, 它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练习律
练习律包括使用律和废用律。使用律是指“一个已经形成的可以 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废用律是指“一个 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五条从属定律:
多重反应
是指反应不能解决问题时,有机体将继续尝试其他的反应,直到找到一个能有 效地解决该问题的反映为止。 定势(态度) 是指暂时的条件决定什么因素给有机体带来烦恼或愉快。 他认为,动物的驱力 状态决定着使它感到满意或烦恼的因素。 优势元素 是指环境中不同的部分就会有不同的反应与之联结。学习者能有选择的对某个 问题或刺激情境中优势的或显著的要素做出反应。 联结转移 是指一个反应在经历了刺激情境中一系列的逐渐变化后仍能保持不变,那么这 个反应最后可以对一个全新的刺激其作用。 类比反应 是指对新情境的反应是以新情境与先前的类似学习情况为基础,并依据这两种 情境的类似性做出反应的,即学习者对一个新情境就像对某个与它相似的情 境一样做出反应。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与动物共同具有的,依靠它只 能够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反映。人类除了具备第一 信号系统之外,还具备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类 特有的,能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从而反映事物 的本质与规律,以便更好地调节和控制行为。 第二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系统为基础,能够对第 二信号做出反应,是动物进化到人类阶段出现在 大脑皮层中的特有机能。 正是由于人有第二信号系统,所以人的心理反映 的深度和广度是任何动物心理无法比拟的 。
第二节 巴浦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学习与反射 (一)反射的含义 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在中枢 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 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是有机体对内在和外在刺激有规律的反应。 巴甫洛夫在继承谢切诺夫脑反射学说的思想, 并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使反射内涵更全面。 现代生理学认为,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 系统实现的对外界和内部刺激进行的有规律应 答,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学习定律:
效果律 “在对同一个情境做出的若干反应中,那些伴随着或紧接着有使
动物满意的事态发生地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于这个情 景更加牢固的联结起来……那些伴随有或者紧接着有使动物不适的事 态发生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于这个情境的联结则削弱 下去。”
准备律
“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 单学习含义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个体通过练习或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潜在行 为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或结果。 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生态 系统中,个体与环境是不可以分离的,个体必须 适应环境并与环境保持相对平衡,如果做不到这 点,其生命就将终止。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分为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两类。 生理适应主要是通过个体固有的遗传机制的成熟 与成长实现。
(二)泛化与分化 1.泛化 在条件反射建立形成初期,不仅原条件刺激本 身会引起条件反射,而且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 一系列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这种现象叫条 件反射的泛化。 狗对三声铃声形成了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后, 对一声或两声的铃声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 应。刺激与条件刺激越相似,泛化现象就越严 重,这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过程的扩散所 致。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对原有刺激情境相似的 许多情境往往都会做出同样的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