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户型住宅设计

中小户型住宅设计

中小户型住宅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和对中小户型住宅的需求,人们对中小户型的舒适性,空间功能的灵活多变性、居住质量的要求将更高。

如何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较高的生活舒适度是住宅设计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中小户型的设计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供广大住宅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住宅建筑;中小户型;设计要领;整体性;注意事项近几年,住宅的建设一直是城乡建设的热点,住宅建设也从一开始对量的追求逐渐过渡到对质的追求,特别是中小户型,人们对住宅的使用功能、舒适度以及环境质量更关心。

中小户型并不代表着质量的下降。

相反,现代的新型中小户型要求更高的居住质量和舒适性,这就要求建筑师在“精”字上下功夫,通过科学的设计手段,把中小户型做得精致高档。

而关键就在于房子的要设计合理、布局要适用,性能要完善。

1.户型的策划
住宅建筑设计是以住户为使用对象的物质产品。

“住户”是以空间的占有来划分的。

住户是住宅需求的基本单位。

“户型”则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通常按住户人口规模和住户类型结构分类。

“套”是每户家庭独用的空间范围,满足家庭生活行为必须的空间。

“套型”按住宅设计规范定义为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也可以说住宅套型是为满足住户不同需求所需要的居住空间类型,是为住户服务的。

所以住
宅套型设计取决于住户家庭人口的规模、构成和家庭生活模式,又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密切相关。

同时也受到空间组合关系、经济技术条件和社会形态等的影响和制约。

1.1户型类别配置
想吸引所有消费者的项目最终只能是所有消费者都吸引不到。

因此户型策划的首要工作即是根据项目所处区位及周边总体环境,结合目标消费者定位,确定项目是以立体户型为主还是以平面户型为主?是以三房二厅二卫以上大户型为主还是以二房二厅一卫以
下小户为主?一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复(跃层)式等分别应占多少比例?
1.2户型面积设定
从目前的市场实况看,由于生活习惯、居住观念的不同,我国南北之间、东西之间消费者对户型面积的要求存在巨大差异。

香港人通常将70㎡做成三房而北方地区二房的面积也大多超过100㎡。

就是同一城市,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面积的要求也大相径庭:有的认为三房应在100㎡左右,有的希望三房能做到130㎡以上甚至170㎡;有的喜欢70㎡的二房,有的中意二房超过90㎡。

那么具体到某一楼盘,每种户型类别的面积到底以多少为宜,显然需要精心策划。

1.3户型类别分布
我们在很多项目中都见过一些单纯从设计角度看堪称优秀的户型却不幸沦为库存,其原因在于发展商将它们放在了错误的位置:
面积大、总价高的户型却被放在临近路边噪声相当大的地方、或景观较差的地方、或朝北的方向、或南北向楼体中、或有西晒、或是底层位置最好的地方设置总价最高的户型、位置最差的地方设置总价最低的户型,是决定各类户型在项目中位置分布的基本原则,背离这一点,收获的就可能是积压或低价低利润。

户型功能配置。

2.中小户型住宅的设计要领
中小户型一般是指套型建筑面积在90m2以内的户型。

经过前几年的发展与建设,中小户型已日趋成熟与合理。

其中,中小户型在多层及小高层设计中较易把握和设计。

但在中高层及18层以上的高层住宅设计中,难度和复杂性会随之增加,特别是户型面积要求更小,在50~70m2左右的户型设计中(见图1、图2)。

图1廉租房标准层平面图
图2户型平面布置图
因为中小户型在户型本身功能合理性的前提下,还存在着标准
层单元多户之间的均衡、交通面积公摊、使用面积系数等问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归纳起来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户型平面的集约化设计
在中小户型面积有限的条件下,采用集约化、精细化的设计理念,最大效率地挖掘住宅空间的使用潜力。

(1)户型设计应符合人居生活基本的功能需求,合理安排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各功能空间,精确把握和定位每一个空间的尺度,包括房间的开间进深、面积大小、门窗开启位置等。

(2)重视房间的自然采光、通风、视线、节能、舒适度、私密性等基本要素,并逐一加以解决,准确推敲各因素的利弊大小与得失
取舍。

2.2重视每单元多户之间的均好性与整体性设计
由于是中小户型设计,为了减少交通的公摊面积和提高使用系数,每单元多户组合是必然的。

高层建筑中每单元3户、4户较为常见,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安置房等中小户型中,每单元会有6户、8户出现,这就涉及到各户型之间的均好性、平衡性的问题。

设计中应尽量做到各户之间的均衡,包括各户型的方位朝向、凹凸进退、彼此的视线干扰、日照采光遮挡等因素,尽可能做到每户之间缩小差异与整体均好,提高单元各户型的整体品质。

比如凹
凸进退不大的塔式、短板式平面户型均好性为优。

2.3有效降低公共交通空间的公摊面积和结构、设备布置的优化设计
高层住宅中,户型面积有很大一部分被公共交通公摊和结构、设备管井面积所消耗,常见的使用面积系数一般为70%左右。

因此公共交通空间和结构、设备的简捷、紧凑布置是提高中小户型经济性、合理性的有效手段。

公共交通空间主要由疏散楼梯间、普通客梯、消防电梯、消防前室和走廊等组成,合理组织好以上各交通疏散环节,做到人流疏
散自然顺畅而又便捷安全,并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

同时,处理好相应的设备管井、正压送风管井等布置,尽量优化减小面积。

3.中小户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中小户型面积虽小,但基本的功能要求必须完备,设计应遵循国家及省市制定的相关住宅设计标准,特别要重视厨、卫房间的面积功能要求。

(2)户型设计应从整体出发,从人员交通流线入手,以由内而外的原则设计各功能空间,动静分区;而后再由外到内进行斟酌与比较,包括户型内部、户与户之间、户外空间(公共交通、阳台、空调平台)等,不断调整与优化户型。

(3)近年来,挑高两层阳台、入户花园、飘窗等设计手法非常流行,由于挑高两层阳台可以不计面积,入户花园算一半面积,往往作为市场卖点被大量应用,但笔者认为在中小户型设计中应用要相对慎重些。

由于中小户型受面积空间制约,各户之间须并排紧连,挑高阳台等手法势必会引起上下层之间、平层相邻户型之间对视、视线交叉干扰等问题,加之自身固有的空间较局促,居住的私密性大大降低。

同时挑高阳台由于层高过高,风雨天雨水容易进户,影响晒衣等生活实用功能,这类情况在已建成的大户型住宅中已经有所显露。

因此在中小户型设计中,应从户型标准层平面的整体入手,做好户型各功能要素的组合和加法,而不应简单的以挑高露台等手法作为户型设计、面积增加取舍的主要手段。

(4)重视内天井的自然通风与采光。

由于多户型并排布置,中间套户型的北向房间大都采用内挖天井的做法,来争取采光和通风。

内天井的设置采用半开敞空间,一要注意平面大小合理,有比较顺
畅的空气流通和自然采光,二要注意各户之间的视线干扰、防火距离和隔音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户型的设计必须改善居住品质,需从过去单纯追求较大的使用面积,转向主要追求住宅的多重空间和使用功能的完善。

真正做到“中小户型高舒适度”,适应社会发展的、富于情趣的、精致实用的新型中小户型住宅。

参考文献
[1] 徐荫培孟欣,关于小户型住宅设计的探讨——朝阳区豆各庄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规划设计[j]. 2010.10
[2] 李颖,精致居住——中小户型住宅设计解析[j].住宅产业,2009.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