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一、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2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悬念(xuán) 笨拙(zhuó) 沉淀(diàn)阴悔(huì)B . 拂动(fú)管束(sù)侵蚀(shí)清撤(chè)C . 主宰(zǎi)拯救(zhěng)疏忽(shū)纽带(niǔ)D . 酷爱(kù)参差(cēn)融恰(qià)启蒙(méng)2. (2分) (2017七上·永定期中)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嘹亮翻来覆去疲惫不堪人声鼎沸B . 发髻美不甚收自做主张花枝招展C . 静谧油然而生淅淅沥沥咄咄逼人D . 酝酿花团锦簇截然不同喜出望外3. (2分)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的是()A . 淫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连月不开(放晴)B . 薄雾冥冥(迫近)浊浪排空(冲向天空)C . 春和景明(风景、景象)波澜不惊(惊动、惊骇)D . 予尝求古人之心(探求)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4. (2分) (2018九下·扬州月考) 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不但她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
B . 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
C . 4月23日上海车展规模创历年之最的原因是今年参展国家和厂商为历年来最多的结果。
D . 人们是熟悉天坛的,但是对于“圜丘”,没有到过北京的人就未必不知道了。
5. (8分) (2017八下·姜堰期末)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________,功亏一篑。
(2)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
(3)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
(5)________,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6)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
(7)《陋室铭》以主人“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6. (7分) (2017七下·江阴月考) 名著导读。
(1)下列对名著《西游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孙悟空乃一石产灵猴,因寻得水帘洞,石猴被众猴奉为“美猴王”,其“孙悟空”之名乃菩提祖师所赐。
B . 孙悟空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反倒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
C . 在万寿山五庄观,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被镇元子拿获。
悟空请来观音,用甘露救活仙树。
D . 唐僧师徒来到小雷音寺,悟空向金池长老炫耀袈裟,长老想占据袈裟,命众僧纵火,烧死唐僧师徒。
悟空到南天门向观音菩萨借避火罩,保住了师傅。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话说那六健将出洞门.径往西南上,依路而走。
行者暗想道:“他要请老大王吃我师父,老大王断是牛魔王。
我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虽则久别,还记得他模样,且等老孙变作牛魔王,哄他一哄,看是何如。
”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后,是如何引起红孩儿的怀疑的?为什么会最终被识破的?后来孙悟空又是怎样救出师父的?7. (5分)(2011·恩施) 在建始县大沙河老渡口,有一位为来往行人义务摆渡的老人,他的名字叫万其珍。
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人需要,他就会出现在渡口。
民国初年,万家祖上逃荒至此,被村民接纳。
为报村民接纳和帮助之恩,郑重承诺,要为村民义务摆渡。
为践行这个承诺,祖孙三代在这个渡口坚守了百年之久,从未收过一分钱。
坚守风雨渡,义举感乡民。
万家坚守的既是河水的渡口,也是人心的渡口。
假如记者采访你,如何看待万家祖孙三代百年接力为村民义务摆渡这件事,你怎么回答?二、阅读 (共2题;共31分)8. (8分)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4题。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
……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
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
我看出她在哆嗦。
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
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1)从选文看,安排吃牡蛎一情节的主要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让菲利普夫妇有登场亮相的机会B . 让故事的内容真实可信,不是虚构。
C . 让故事情节得以向前发展。
D . 让“我”看得清父母虚伪的真面目。
(2)文中的“我”叫若瑟夫。
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好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第一人称很适合于抒情、议论。
B . 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社会,更加深刻透彻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金钱关系。
C . 这是“我”亲身经历,用第一人称写真实可靠。
D . 因为“我”是小说的主人公,所以用第一人称便于揭示主旨。
(3)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
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母亲已经认出是于勒,但仍存一线希望,想让丈夫向船长打听证实。
B . 此时的母亲慌乱、惊恐。
C . 此时的母亲已经有了警惕,怕被于勒认出来。
D . 母亲确认那不是于勒,所以让父亲跟船长打听。
(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 作者写菲利普夫妇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拜金相。
B . 几种人物描写层次分明地写出人物紧张、恐慌以至失魂落魄的心理状态。
C . “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从全文看,“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
D .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外貌描写,作者善于从外貌描写上下工夫,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9. (23分)阅读林清玄《生命的化妆》一文。
①我认识一位化妆师。
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②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③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④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
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
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
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
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⑤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⑥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
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⑦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⑧“不对的” ,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
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
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
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
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⑨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这样,你懂化妆了吗?”⑩我为了这位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⑩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⑫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选自《时文精粹》)(1)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①、⑨段中加点词语“化妆”的具体含义。
①以化妆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生命的化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的认识经历了:(3)“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是什么?后来“我”为什么会“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4)第⑤段中说“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的,竟是自然”,第(8)段中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
”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A . 化妆师认为最低层次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B . 第⑤段中“我”“刮目相看”的原因是:听了化妆师的叙述后,“我”对化妆和化妆师有了新的认识。
C . 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可以改变体质,进而改变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