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

一、填空(10×1’=10)1、评价是对一个事物的价值的确定。

2、教育技术网络化的最明显标志是互联网应用的快速普及。

3、微格教室一般由一个主控室和若干个微型教师组成。

4、课件点播系统其实就是一个适用于教学的视频点播系统。

5、Authorware是基于设计图标和流程图结构的编辑平台,具有丰富的函数和程序控制功能有丰富的交互方式。

6、Flash是一款二维动画软件,可模仿动作轨迹,通过其动作语言语言能够制作出复杂的交互性课件。

7、最常用的媒体开发工具是PPT。

8、当前输入文本最方便的工具是语音,输入文本最规范最熟练的是手写。

9、Flash的功能:绘图,创建动画(逐帧、补间),交互功能,视频处理。

10、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11、在多媒体中,操作最频繁的是电脑,常用的是投影仪。

12、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二、选择(10×2’=20)1、P118,四种分析方法。

2、P119,教学目标的分类。

3、P120,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ABCD.4、P134,自主学习的设计方式。

5、P217,五类媒体。

6、P110,三种实施模式。

三、判断(10×1’=10)1.在上课之后,为了延长电脑、投影仪等的使用寿命,应当马上断电。

(×)2.上课之后,教师应当马上关闭投影仪。

(√)【投影仪在使用后不能马上断电】3、微格教室上课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四、名词解释(4×3’=12)1、教育技术AECT94定义: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AECT2005定义: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2、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信息化教育: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3、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准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且具备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在信息社会中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将这些信息技能运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

4、信息化教学环境: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基础上,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能实现教学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呈现方式多样化,有利于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现代教学环境。

5、多媒体网络教室:通常是指在普通机房或普通教学网络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音视频传输卡,信号传输机等设备实现教师机与学生机之间的屏幕和声音的交互切换,并且具有多种教学功能的教学系统。

6、微格教室: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7、校园网:通常是指利用网络设备、通信媒质和相关技术,以及各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的,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服务的一个集成应用系统,它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8、混合学习模式:用于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

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了老师的引导、发挥、监控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题的主动性。

9、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试行、评价和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0、学习需要:是指学习期望达到的状况和学习目前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教学需要:是指教学期望达到的状况和教学目前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11、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在以网络和计算机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以教学为目的而专门设计或能被用于在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各种资源。

是经过选取、组织并使之有序化,适合学习者发展的大量教育信息的集合。

环境、人力、信息。

12、教学资源:支持教和学的资源,包括教学材料等软件资源,教学设备等硬件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等。

教育环境资源:构成教育教学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等,以及维持教育教学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工具软件和教学软件。

五、简答(4×8’=32)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影响(1)信息技术扩展了教师的概念。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分为两类,一种是在教育中从事教学活动的传统教师,另一种就是基于计算机软件的电子教师,它已经成为传统教师的有力补充。

(2)信息技术促使教师的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现代化。

信息技术使教师这个角色的职能更新更趋于多元化,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就更高,除了原有的基本功外,更要有信息技术的基本功。

(3)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变“讲”为“岛”,“教”师变成“导”师,学生的“听”变成了“学”。

(4)信息技术使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信息化技术使得教师变成学习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2、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主导的时代,终身学习已成为每个人所必需的。

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不断变化。

(2)信息技术使传统认知工具发生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得传统的认知工具得到了充实,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3)心思技术使学生的学习角色发生转变。

网络信息时代,个体的发展水平将取决于个体不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时代要求学生主动采取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变成学习的主动者。

3、信息化教育的目的(1)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是首要目标,信息化教育应该培养学习者利用信息系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信息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能力、处理和运用的能力、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观念。

(2)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基本价值取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目的。

(3)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

(4)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活力,学习型社会和社会化学习的局面正在形成。

4、如何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1)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结合文理科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学科知识的更新,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突出重点,讲究实用,保证本课程教学的整体最优化。

这门学科要注重“四性”,系统性、师范性、示范性和实用性。

也应该开展一些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

(2)在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突出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师范生信息素养的价值指向是师范生能在教学工作上运用信息技术,要落实在教学能力上。

(3)提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师范生走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给应当培养信息素养。

(4)学校应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是教育部明文规定的主要职责,它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是其它设备无可取代的。

(5)建立合理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结果要以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要求为准。

5、教师专业化的特征(1)专业的社会功能属性。

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道德规范和专业素养。

(2)专业的完整理论与成熟技能。

这是专业的理论依据与技能保障,为具体的专业活动提供指导,并指明方向。

(3)专业的自主权和组织性。

专业组织能保证专业权限,专业水准,提升专业地位。

6、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学为中心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首要原则。

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

利用这些资源主要是为了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究。

(3)强调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学习总是与一些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联系在一起,在实际情景下学习,能让学生更快接受知识。

(4)强调“协作学习”与团队合作。

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在群体中一起讨论和交流能更好的学习。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有权利对自己的作品作出合理的评价,教师应作为引路人。

7、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功能(1)提供网络学习环境,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构建主义和人本主义都强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大部分的专题学习网站都为学生提供了信息丰富的真实或者仿真的学习情境。

(2)以专题学习网站为依托,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创新性学习提供环境。

构建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高于独创的个人特色的知识。

(3)以专题学习网站为平台,开展协作性学习。

协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有利于个体认知结构的构件和发展。

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的协作学习提供了平台和大量的信息资源。

8、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原则1,对象的特定性原则。

专题学习网站一旦专题内容确定,就会有特定的受众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明确性。

2,内容的整合性原则。

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多是以某个专题为线索,集合以专题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点,重新组建有序的、符合认知规律的知识模块,达到了高度的整合。

3,功能的综合性原则。

它展示了与学习专题有关的结构化知识,能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要,提供了与之相关的庞大资源库,构建了协作学习的平台,提供了在线评价系统。

9、教学媒体选择的三个步骤1,媒体使用目标的确定。

媒体使用目标是指媒体在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中将要完成的职能,可分为事实性、情境性、示范性等几类。

2,媒体类型的选择。

媒体类型是指根据学习类型与媒体功能关系二维矩阵中的功能大小进行选择。

3,媒体内容的选择。

通常包括画面资料、换面的组合序列、教师的活动、语言的运用和刺激强度等的选择六、论述(1×16’=16)1、信息时代要求教师角色转换(1)教师应作学生的指导者。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教授者或者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教”转变为“导”。

组织课堂活动、引导思考、疏导交流、解答疑惑。

师生关系“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2)教师是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学习知识的意义。

(3)教师是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设计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