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晋南北朝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晋南北朝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先两汉晋南北朝名词解释《尚书》: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

《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

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

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

字句古奥典雅。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

后称经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记录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国家的事件。

记事及其简括,一字寓褒贬。

春秋笔法:《春秋》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故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国语》:国别体史书,以记言为主。

全书共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楚、吴、越八国事。

《论语》: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该书比较忠实地反映了孔子在哲学、政治、时事、教育、文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

《左传》:《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

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

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详细系统地记述了春秋时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主要事件。

《战国策》:以记言为主的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主要着重记述了战国时的策士、说客的言行。

思想上“重士”和“民本”。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百度百科上说诗经共311篇,是算上了另外六篇有目无词的笙诗)书成于春秋时期,先通称为“诗”或“诗三百”。

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关注现实,并采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先诸子散文:在春秋战国时代,随着诸子争鸣的兴起,各家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出现了以论说为主的著作,统称之为诸子散文。

包括以语录体为主的《论语》和《墨子》,从语录体向专题论文过渡的《孟子》、《庄子》和成熟时期的《荀子》、《非子》。

其中以《庄子》、《孟子》文学成就为最高。

先历史散文:指在先时代,一些记载历史兴废之迹的著作,本为历史书,然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故称之为历史散文。

主要以《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代表,其中《左传》与《战国策》文学价值最高。

楚辞: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因西汉向编辑《楚辞》而得名。

汉乐府:两汉乐府诗是指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构搜集、保存下来的汉代诗歌。

大部分是劳动人民或下层士人的作品,是乐府诗的精华。

汉乐府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感情,主要艺术特色是以叙事为主,语言朴实,代表了汉代诗歌的主要成就。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

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

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

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字长卿。

他的《子虚赋》、《上林赋》为汉代散体大赋成熟的代表作。

南朝宋山水诗:南朝作为中国诗史上诗运转折的关键时期,灵运开启了一代诗风,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形象,其代表作品有《登池上楼》、《岁暮》、《过始宁壁》。

自灵运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且日渐兴盛。

东晋玄言诗:玄言诗兴盛于东晋,是晋文学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形成的士大夫心态有关,是这种心态下老庄玄理与山水之美相混的产物,代表人物有绰、许询、支遁、王羲之等。

玄言诗特点为淡严寡然,缺乏形象,大都抒发老庄玄理为主。

二:指南朝宋灵运与南朝齐朓,两人均擅长山水诗。

太康文学:指西晋晋武帝太康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家有“三二陆两一左”。

当时西晋诗坛以这些诗人为代表讲究形式、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

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桢成就最高。

《文心雕龙》:古代文学理论著作。

勰撰。

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

《诗品》:南朝梁钟嵘撰,我国第一部评论诗歌的专著。

专论五言诗,分上、中、下三品,评论了自汉至梁的五言诗作者一百二十人,还写了很有分量的序言,在序言中还提出了他评诗的独特标准——滋味说。

《典论·论文》:丕作。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新时代的标志。

就文学的作用特性,文体的区分,文学评论的态度,当时各家的长短,都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见解。

抒情小赋:初起于东汉,并逐渐发展成熟。

抒情小赋的特点是以抒情为主,篇幅短小,代表作为壹的《刺世疾邪赋》、衡的《归田赋》。

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的小说,从这种小说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它的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点评人物和崇尚清谈的风气有很大关系。

分为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三类容。

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的小说。

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分地理博物、鬼神怪胎、佛法灵异三类容。

《文选》:南朝梁著名文学家萧统所主持编选。

萧统死后谥号昭明,故又称《昭明文选》。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共选录先至梁诗文七百余篇,分为三十七类各种文体,主要代表大致具备,是一部选集前文学著作的总集,对后世文学影响颇大。

竹林七贤:指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伶。

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郭璞与游仙诗:郭璞为东晋著名文学家,今存诗二十二首,以“游仙诗”十四首为代表作,大抵借游仙以咏怀,藐视富贵,否定朱门,表现对浑浊的现实的不满。

游仙诗是晋代流行的以描述“仙境”来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诗歌,梁萧统《文选》列“游仙诗”为一类选录,晋代诗人何劭《游仙诗》一首及郭璞所作七首,“游仙诗”由此得名。

体:南朝齐武帝时期形成的诗体。

又称新体诗。

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家有约、脁、王融、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代的阴铿。

简答题汉代诗歌发展阶段:骚体诗(楚歌体),代表为邦的《大风歌》乐府诗如《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陌上桑》东汉文人诗(文人五言诗)代表作为“古诗十九首”以及一些拟诗。

神话特点:1.围绕着生存这一主题a响彻着劳动创造的回音,它是劳动创造的生动记录,更是劳动业绩和首创精神的赞美b充满了厚生爱民意识2.显示了博大坚韧的精神3.神话翅膀所翱翔的地方,每每都是科学创造发明的先声(神话有时竟是科学的预言,或幻想的科学)4.从艺术上看,神话具有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诗经》的艺术特点:①现实主义风格(写实质朴)②赋比兴之手法③重章叠句结构④四言弹性句式⑤灵活多变押韵《左传》的艺术特点和叙事艺术:(1)艺术特点①长于叙事②巧于辞令③人物生动,善于状人。

(2)叙事艺术①善写战争②善于裁剪③颇多想象④记言文学⑤叙述语言⑥外交辞令《战国策》的艺术特点:①善画人物②善作夸③善用譬喻④善于议论ⅰ夸饰ⅱ譬喻ⅲ说理《国语》的艺术特点:①长于记事②叙事完整汉乐府民歌的思想与艺术特点:思想:①表现民众的悲苦、怨恨与反抗②控诉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③反映爱情、婚姻、家庭问题这一永恒主题,并藉之歌颂了当时人们追求的坚贞爱情和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

④汉乐府民歌中还有一些寓言诗。

⑤汉乐府民歌中还有一篇以劳动为题材的名篇《江南》艺术特点:①广泛的社会性②生动的叙事性③形式的多样性④感情激烈直露⑤语言朴素自然《古诗十九首》的容和艺术特点:(1)容①生命的追问②从政的心理③思妇相思之苦,游子羁旅之愁④及时行乐思想,悲观厌世情绪(2)艺术特色①委曲宛转(触物起意,因事命意)②物我互化③语浅情深《庄子》的文学特点:①形象性②抒情性③汪洋肆意④浪漫色彩《孟子》的文学特点:①说事理,擅长譬喻②善设机关③请人入瓮④气势充沛,情感强烈先诸子散文的发展状况:①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语录体《论语》、《老子》、《墨子》。

言论警辟精炼,多富哲理。

②战国中期:语录体普遍采用对话形式如《孟子》《庄子》等。

辞藻丰富,说理畅达,多用寓言比喻③战国后期:专题论著《荀子》《非子》《吕氏春秋》,论证严密,鞭辟入里。

以正面论说为主,学者个人的论文集。

汉赋的发展阶段:①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②大赋:散文化倾向严重,尚铺排,辞藻华丽,多状物。

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甘泉赋》③抒情小赋:篇幅短小,抒情为主。

壹《刺世疾邪赋》,衡《归田赋》。

西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及作品:①陆贾《新语》(12篇)②贾谊《新书》(58篇)③晁错《论贵粟书》南朝民歌的特点:①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

②语言清新自然。

③大量运用双关语。

郦道元《水经注》和衒之《伽蓝记》的文学特色:《水经注》:不以南北为鸿沟“集六朝地志之大成”尽自然之趣《伽蓝记》:学术与文学上的个性故都伽蓝的双重象征性整饬与散行兼美的文风先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

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

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离骚》的艺术特点:①抒情长诗②托物言志③浪漫色彩晋南北朝骈文的特点:①形式上-语句对称:骈文的写作,以对称骈偶的句子为主要形式,句中字词两两并列而成对偶。

最多的是四字和六字的句子相间使用,因此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②声音上-平仄相协:平是平声,仄是上、去、入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