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血清ALT活性测定1
1981年全国生化检验方法学讨论会确定 用赖氏法(改良)作为临床首选,单位为: 卡门氏单位 。
实验六
血清ALT活性测定
---改良赖氏法
一、实验性质:分析性 二、目的及要求
1、掌握ALT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2、熟习测定的操作方法。
三、原理 :
在一定反应条件下 ( pH7.4,37℃ ) ,
作用 30 min: ALT(血清)
丙氨酸 +α -酮戊二酸
丙酮酸 + 谷氨酸
基质液
丙酮酸 α-酮戊二酸
+ 2,4 二硝基苯肼
丙酮酸-2,4 二硝基苯腙 α-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腙
两者在 碱性条件下 呈 红棕色 ,等摩尔浓度条件 下,丙酮酸 OD 值 大 a-酮戊二酸 3倍。
四、试剂:省略
五、操作步骤:1、将 基质缓冲液 和 血清 在 37℃ 水浴箱
2、按下表操作:
预温5min。
加入物 (ml)
对照管 (B)
测定管 (U)
血清
0.1
0.1
基质缓冲液
—
0.5
混匀,37℃水浴30min(准确记时)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0.5
0.5
基质缓冲液
0.5
—
混匀,37℃水浴20min; 各管加入0.4 M NaOH 5.0 ml,室温放置10 min; 在波长505 nm 处,以蒸馏水校正零点,读取各管吸光 度;根据 (AU--AB) 标准曲线,得到酶活性的卡门氏单位数。
3、标准曲线的绘制:
管号
0
磷酸盐缓冲液(ml) 0.10
丙酮酸标准性 (卡门氏单位) —
1 0.10 0.05 0.45 28
2 0.10 0.10 0.40 57
3 0.10 0.15 0.35 97
4 0.10 0.20 0.30 150
各管加 2,4-二硝基苯肼溶液0.5 ml,混匀,37℃水浴 20min; 各管加 0.4 mol/L NaOH溶液5.0 ml,混匀,室温放置10min。
波长505 nm处比色,以蒸馏水调零点,读取各管吸光度;
各管读数均减去0号管吸光度,所得差值与对应的卡门氏酶活性 单位作图即成标准曲线。
六、结果分析:
正常参考值:5~25卡门氏单位
七、注意事项:
1.一般血清标本内源性酮酸很少,血 清对照管吸光度读数接近试剂空白管 ( 以 0.1ml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代替血清,其它和对 照管同样操作),所以大批标本测定时,一般 不需要每一标本都作血清对照管,以试剂空 白管代替即可。但建议对超过正常的标本进 行复查,复查时每份标本应作对照管。
2.严重脂血症或黄疸、溶血的血清可 能会引起测定管吸光度增加,因此检测此类 标本时,应作血清对照管。
3.赖氏法原法标准曲线只到97卡门 氏单位,直线关系很好。超过此活力的标本 应稀释后再测,临床上应用甚为不便,故卫 生部临检中心推荐法建议标准曲线延长到 150卡门氏单位,实际已不完全成直线了, 只能大致反应酶活性的大小、当血清标本酶 活性超过150卡门氏单位时,应将血清用生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 ALT 丙酮酸 + 谷氨酸
三、ALT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肝、肾细胞、心肌细胞等,血 清中的含量很低。
病变时,细胞受损,血清ALT含量升高。
四、ALT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为(肝脏)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 标之一。
五、测定血清ALT的方法:
King法(金氏法) Reitman法(赖氏法) Mohun法(穆氏法)
实验六 血清ALT活性测定
复习:
一、何谓ALT? 谷丙转氨酶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二、ALT催化的化学反应:
反应式
大多数氨基酸可参与转氨基作用,但赖 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除外。
八、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及要求: 2、实验原理: 3、材料与方法:只写自己所完成的操作 4、实验结果:原始结果、计算结果、标准曲线 5、体会:结合具体情况
九、思考题:
理盐水或缓冲液稀释5倍后再进 行测定。
4.加入2,4-二硝基苯肼溶液后需充分 振荡混匀,否则会影响重复性;加氢氧化 钠溶液方法要一致,不同方法也会导致吸 光度读数的差异。
5.基质缓冲液和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配制必须准确,每次测定时空白管吸光度 上下波动不应超过0.015,如超出此范围应 检查试剂及仪器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