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
龙岩长汀一中曾宪琰
1 实验设计理念
由于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酶的发现和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教
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提出预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进行讨论,由学生
自己总结出结论。

这样的实验设计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2 实验目标
2.1 知识目标理解温度对酶影响的实质。

2.2 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因素,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②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④提高学生收集资
料和语言表达能力。

2.3 情感目标①通过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
神和合作精神;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③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3 课前准备
3.1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①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②质量分数为3%的可容性淀粉溶液;③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菲林试剂。

④试管,量筒,大烧杯,小
烧杯,滴管,试管架,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火柴。

3.2 寻找资料请同学上网或上图书馆找资料,内容为:除温度外还有哪些条件影响
酶的活性?酶与社会的联系,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酶的活性与动物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
什么关系。

4 实验过程
4.1 设置探究情景,提出探究课题教师设置探究情景:生活中的加酶洗衣粉的包装
袋上,往往注明这种洗衣粉的适用温度范围,从而联想温度是否影响酶的活性,提出探究课题:设计一个探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实验。

4.2 介绍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因为我校学生的实验动手能
力差,平时课上又很少进行探究实验,所以教师明确地把科学探究的步骤告诉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阐述和交流实验结果与结论。

有利于学生按照正确的
研究的思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进行思
考,对于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课题,应设定哪几个温度?怎样将不同溶液的温度分别调到设
定的数值等?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数据记录表。

教师应该介绍对照实验的方法,即研究某一因素(如温度)对某一特定反应(或事物)的影响时,要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该因素的不同情况(如不同的温度)对特定反应(或事物)的影响,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

4.3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在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要进行指导。

各小组完成设计方案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4.4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5表达和交流①与其他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以及提出新的问题;②听取其他小组的质询,进行必要的答辩、反思等。

5形成实验报告
附:某小组的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表:
实验步骤
1、取6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A、A′;B、B′;C、C′号,向A、B、C号试管
分别注入1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向A′、B′、C′号试管加入1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将A和A′号试管放置于冰块中;B和B′号试管放置于37度左右的的温水中;C和C′号试管放置于100度左右的热水中;维持各自温度5分钟;
3、分别将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注入淀粉酶溶液中(即如A′号试管注入到A号试管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分钟;
4、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
5、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预期实验现象:
A号试管加碘后出现蓝色,原因:低温抑制酶的活性,淀粉水解受阻;B号试管加碘后
不出现蓝色,原因:37℃为唾液淀粉酶最适合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淀粉被水解;C号
试管加碘后出现蓝色,原因:高温破坏酶的活性,淀粉酶无法分解淀粉。

实验结论:
酶活性的发挥需要最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酶的活性。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

取六支试管编号 A A ’ B B ’ C C ’分别加入1mL
淀粉
淀粉酶淀粉
淀粉酶淀粉
淀粉酶分别保温5min 0℃
37℃
100℃将两试管混合摇

A ’加入A 中
B ’加入B 中
C ’加入C 中分别保温5min 0℃37℃100℃取出冷却滴加碘
液1滴
1滴
1滴
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相关主题